‘09回國劄記(9):如廁那點事
文章來源: 陳默2009-06-09 17:11:44
目錄
(1)前呼後擁把家還 (Next)
(2)回首青春 (Done)
(3)母親節
(4)款待大飯袋子
(5)又見包子
(6)華屋與老屋
(7)春滿故鄉
(8)八十把梳子和黑社會大佬
(9)如廁那點事 (Done)
(10)子彈頭烏龍記
(11)那個永遠叫我妹妹的人 (Done)
(12)機場永遠的思念(Withdrawn)
=======================================================

(9) 如廁那點事

最近寫了不少形而上、精神文明的東西,覺得完全有理由寫寫下三路換換口味了。

我是在大城市長大的,從小生活條件相對還不錯。饒是如此,這如廁的事情還是如惡夢般困擾過我幼小的心靈。

記得那時一下課,廁所就人滿為患。一個個小格子裏麵是簡陋的蹲坑,外麵是唧唧喳喳等待的孩子們。俺不知是啥個心理障礙,在那樣的情況下,怎麽都無法自如的。有時候不得不像給小baby把尿那樣自己給自己“噓噓”,可是……還是不放水啊。不得不灰溜溜出來,等上課的預備鈴響了,孩子們做鳥獸散了,我再匆匆忙忙衝進去。結果就是常常遲到挨批,唉,有苦說不出啊。

長大了,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但卻常常出現在夢裏:嘈雜的人聲、看不清臉的人頭攢動,急得我啊……當然,那童年的困擾再現倒是好事,至少不會還老返童而畫地圖。

我出門時,就會神經質地不斷喝水。不論走在大街上、公園裏,還是坐在電影院、餐館裏,我永遠都抱著一個水瓶子,當然找廁所也成了例行任務。

記得國內曾經把治理廁所和精神文明緊緊掛鉤,這些年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在大城市,很多機場、高級旅館、高檔餐館的廁所完全“與國際接軌”了;公園、商店的嘛,雖然還常常不用看路標而循其味而入,但基本也算幹淨吧;即使街邊或高速休息站的公廁,也至少沒有黃金萬兩的情形了。

這次回去有一天逛街時,在一家商場的衛生間看到一些有趣的塗鴉。雖然是下三路的地界,女人們倒都是上三路的思考。有的非常激揚,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某某(應該是作者自己的名字):你一定要努力啊!!!”我一想:好家夥,尿尿的時候都這麽有理想,不簡單啊!還有幾條應該是打工妹寫的,比如:“打工的日子真無聊啊!” “好想家啊。” “某某(應該是個哥哥的名字),你現在好嗎?我們為什麽不能在一起呢?”這些稚拙的筆跡和簡單的傾訴,看了讓人挺心酸的。

有一段對話很有趣。一個妹妹說:“酸奶麵膜真是超好用啊!”下麵一個問:“真的嗎?什麽牌子的?”第三個急吼吼地說:“我也想知道!”第四個發怒了:“為什麽還不回答?!到底是買的還是做的?!是什麽牌子的?!” 哈哈,這話說了一半,的確讓人挺鬧心的。

最搞笑的是在南京,慕名去一家挺不錯的酒樓吃麻辣小龍蝦,洗手間黑白分明的裝飾,看著挺有品位的。可是……牆上卻鑲了這麽一個雷人的大牌牌!


俺實在是太好奇了,忍不住掏出相機WS一把,給牌牌來了個特寫。

出了店門,悄悄秀給老哥看,他也笑得東倒西歪。據深諳國情的老哥說,大概是那下水道沒有處理“軟黃金”的功能。如果是那樣,尿尿又如何呢?難道因為是液體就可以忽略了?哎呀,這下水道和上水道不會有什麽關聯吧?這一聯想,俺剛下肚的小龍蝦也暗暗翻騰起來了。

如廁那點事,有時候還不是那麽簡單呢。搞得不好,“後果很嚴重” 啊!

(June 9,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