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回國劄記 (11) :那個永遠叫我妹妹的人
文章來源: 陳默2009-05-30 04:20:34

我的小名叫“妹妹” 。

我兒子三歲時跟我回娘家,他非常不解地問:“姥爺,我媽媽不是您的女兒嗎?您為什麽叫她妹妹?” 這件事被姥姥姥爺津津樂道至今,覺得我兒子簡直是天才下凡。

認為兒子邏輯思維了不得的還有他爹。也是三歲時,兒子有點挑食。他爹就循循善誘:“吃什麽補什麽啊!這豬肝啊、雞胗啊,都是好東西,會讓你長肝啊、胃啊,變成棒小夥子呢!”兒子一臉嚴肅地說:“那麽,魚呢?吃魚長魚嗎?”他爹無語。至今不忘,今年我回國他還說起。我忍不住不好意思地用手遮住臉說:“拜托,他那隻是可愛的童言童語而已。你上網去看看,孩子們說的好玩的話多了去了。咱們兒子不是天才。”

扯遠了。這個“妹妹”的小名,除了父母和哥哥之外,唯一這樣叫我的是C。那個我曾在《我們一起長大》中提到過的少年愛人。

每次回家鄉,都和C相見甚歡。那一起長大的默契,超越萬水千山的久別,超越各自身邊林林總總的煩惱,總是在一瞬間就讓時間閃回,讓溫情充溢。

離開家鄉的那天,C給我送來上好的茶葉和五芳齋的粽子,和我的父母家人共度了美好的一個下午。我送他到巷子口,目送他開車離去,心裏有一絲傷感。然後,又自己笑了起來:看來我是老了,變得脆弱了?

二十分鍾後,接到他的電話:“妹妹,太陽落山了,還是有點冷的。你晚上不要隻穿短袖,記得加一件外套啊。”

放下電話,我楞了很久。

多年來,由於我自己的喜好和選擇,我身邊的人不是氣勢如虹、就是特立獨行,他們對我也有關愛、有激情、有感謝,一如我對待他們,但好像是驚濤拍岸:不是卷起千層浪,就是退卻無影蹤,以至於我早就忘了涓涓細流是什麽樣子了。

到了火車站,又收到短信:妹妹,一路平安,多多保重。

回到美國,信箱裏靜靜地躺著一封信:“妹妹,你好!好久沒有提筆給你寫信了,相隔有二十年了啊。一晃,就是小半生了。”那確實是信的格式和內容,雖然是附在email裏的。

C還說:“以後我有空會常去陪陪你爸爸媽媽,也會和你哥多交流。我希望以我的這份熱情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好嗎?”

親愛的C:你知道我是親情為天的人,你知道你的這份心意對我多麽重要,你知道我的父母家人是多麽喜歡你……謝謝。

你說:“我以後就這樣一直給你寫下去吧?”

好的,請你一直寫下去吧。你的真情,在我的心裏。

(May 3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