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Internet-free - 寫作
文章來源: 陳默2009-01-23 20:06:34

又是一個不倫不類的題目。好在熟悉我的朋友應該都了解我發散性的思維了。其實,更確切的原因是懶,把什麽都放在一起不是省事嘛。

[拜年]

進城快三年了,當初以為是暫時性的,沒曾想漸漸成了生活一部分,並在這裏認識了很多的朋友 、得到了很多的快樂,真是有幸!

轉眼就是牛年的春節了,借此機會感謝朋友們對我一貫的支持,並給各位朋友拜年:祝大家心想事成!

不是我吝嗇溢美之詞,我真的覺得 “心想事成”是最高境界了。不是嗎?

[ Internet-free

這個,是說給自己的。這個詞,是剛從歌兒那裏偷來的。她要 Internet-free 三五日 我希望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之後,可以做到隨時隨地free。先借著牛年將近,發個“牛氣”的誓言再說。

其實,我這麽說,心裏是戀戀不舍的。但確實這半年來,尤其是這個冬天,泡在網上的時間太多覺得影響身體和精力。

這兩天,因為過年,參加了一些飯局,見到公司其它分部一些不常見的同事。說實話,有些同誌的變化挺大的。我向來不認為長皺紋、生白發是什麽大不了的事,隻要精神良好、笑容依舊,風采還是在那裏的。但如果人鬆懈疲遝了,那種感覺會從全身散發出來 。不知道,別人看我是不是有同樣的感慨,隻是雙方都不會明說罷了。

聊起來,大家也少不了抱怨寒冷的天氣、缺少運動 、工作太routin、生活太刻板、沒什麽好玩的所以上網太多,等等。我默默地想,他們說的問題我也都有啊。於是,下決心要多運動、多旅行 、多讀書。讓日子流動起來。

在自己時間、精力有限,time management能力一般的情況下,如果要取舍,舍的必定是上網了。就從這個周末做起吧!

[ 寫作 ]

這個詞用得挺大的。我以前說過,雖然很多專業作家都說自己是 “寫字” 或是 “碼字” 了,我還是想恭恭敬敬地用 “ 寫作 ” 這個詞。隻要是用心寫的,就是 “作品” ,就是值得的。至少,對自己而言。

年輕時,也曾寫點小東西。出國後,曾以為永遠不會再動筆了。

多年前,我常去 “ 瑪雅咖啡 ” (mayacafe)潛水,曾看過一篇《讓我們來寫作》的文章,大意是說不論現實生活多麽忙碌、刻板,應該給自己留一份心靈的綠洲,下班了,鋪開紙張或打開電腦,讓我們來寫作!原文寫得很有張力,讓我有一份隱隱的感動,至今難忘。

那時,也常常構思些小片斷,但除了寫在家信裏,從來沒有成文。

父母一直鼓勵我,在他們眼裏,我還算是一個生動的人,應該寫出點點滴滴作為反思、回顧、釋放和分享。

但是,多年來,我自己覺得平淡的生活和內心,偶有片刻的火花,沒有長遠的激情 。無甚好寫。

直到06年初,那樣激烈的內心隻有落成文字,才覺得有片刻的平安

在絮絮叨叨的間隙中,也寫些流水帳。漸漸地,覺得流水帳倒是更有意思。

所以呢,雖然要減少上網,流水帳還是想繼續寫下去。

先把目前想到的列出來,希望能慢慢寫下去:

《悠悠書趣》 隻開了頭,要繼續。
-《似水流年》也隻寫了個序。關於年齡、關於老去,關於優雅,關於風韻 …… 應該值得探討一下
-《開車趣事》裏還有幾件 “糗事 可以讓大家引以為戒。
-在不侵犯隱私的前提下,繼續八卦《別人的故事》。
-書評影評欠了自己不少賬。《Toste》,《 The Namesake》,《 White 》,《Blue》,《 Red》《海角七號》,“我的媽媽住在熱帶雨林裏”,等等。
-黔驢技窮時貫徹“三不”政策,也許不失為生存之道: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relax our efforts or get sidetracked. 真是夠神的,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不過,如果原來的形態是“折騰”,現在又要“不動搖”,那就是繼續折騰;就又和“不折騰”對不上了。白搭了。

朋友們提醒也許可以寫寫關於中國/美國長大的孩子的題材(個案),還有看足球的往事,我都沒有忘記,但還沒有找到機會。朋友們如果有什麽可以探討的題材,請拿出來一同交流,先謝了。

另外,我看別人的文章時,常常會 “偷” 主意,還美其名曰 “借鑒 ” 、 “ 得到了靈感 ” 、 “應和” ,好在大家都很諒解和寬容。所以,我會繼續 “偷” 下去。

這個雜七雜八的拜年貼和決心書算是寫好了。唉,亂得不像樣子。簡直是給我的 “寫作” 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Jan 2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