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not a plastic bag”
文章來源: 陳默2008-11-23 16:32:05
先從那個著名的“I am not a plastic bag ” 說起吧。相信很多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對去年那個炒得熱火朝天的帆布包記憶猶新。

先貼一張照片複習一下(美國賣的是藍字的。這個咖啡字的可能是倫敦原版吧?)


再來一篇Wik來的曆史背景(我稍微改動了一下):

In 2007 designer Anya Hindmarch,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lobal social change movement “We Are What We Do”,designed the global sell out tote bag I’m Not A Plastic Bag, using her influence in a positive way to make it fashionable not to use plastic bags.

The limited edition canvas totes sold for £5, launching in four limited edition colors around the world, and were selected by Vanity Fair to be included in their “Oscars” goodie bags.

100,000 customers registered online to try to buy I’m Not A Plastic Bag, while 30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after being caught in what was described as a scrum.

我也才知道那個勞什子的布包讓我30個北京同胞住進了醫院。不過也不奇怪,國內因為看花燈、看焰火、看球賽、搶購東西而擠傷人是常有的事。

美國這裏的盛況我是記得的,因為,我生平第一次參與了搶購(好笑吧,大家鄙視我吧!哈哈)。當時一包難求,eBay上賣到$250+。我得知鄰鎮的Wholefood有賣,$15一個,每人限購三個。我打上小算盤了:去買!一個自己用、一個送好朋友、還有一個在eBay上賣掉,用賣得的錢買個喜歡的錢包。7AM開始賣,我7:15AM到,長長的隊伍繞了商店一大圈,警察也出動了。據說有人是連夜排隊的。不過貨源還算充足,隊伍挪動得也挺快的。

不一會兒,突降瓢潑大雨,大多數人沒有雨具,隻能挨澆,好在是夏天。終於,渾身透濕的我排到屋簷下了,長籲一口氣啊。這時裏麵說貨不多了,讓後麵的人回家吧。又過了一會兒,警察讓隊伍裏的本鎮居民先進去,我們剩下的十幾個人捏了一把汗啊。不過,警察說,你們應該都能買到。

終於排到了櫃台前麵,終於看到白底藍字的包包了,我激動地“嘴唇幹幹地粘在牙床上”(張前輩語)。但是……讓人心痛的但是啊……在我前麵的第四個人買到了最後三個!我前麵是個年輕姑娘,再前麵是個中年男人(可能是老婆派來的,搞不好回去要跪搓板),再前麵是個老太太……我後麵還有十個人左右。我們大家捶胸頓足啊,就差抱頭痛哭了。

打電話請了一小時假,氣急敗壞地回家,換下透濕的衣服再去上班。不好意思告訴同事為什麽遲到了。

2007年7月18日。唉,心裏痛啊,一年多才有勇氣說出來。哈哈。

再說一個一直不好意思說的事。你們認為什麽是酷呢?我在來美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覺得電影裏看到的老美女人去shopping,手裏抱著個棕色紙袋,裏麵是紙盒的牛奶、小罐的奶油、鮮亮鮮亮的蔬菜水果;紙袋口上露著法國長棍麵包、一束美麗的鮮花……我覺得真是酷啊,用港台小報的話說,簡直是“酷到爆!”對照我自己:常常在泥濘的農貿市場討價還價,髒兮兮的菜和肉裝在同樣髒兮兮的塑料袋裏,再掛在髒兮兮的自行車龍頭上騎回家去……你說:我的羨慕是不是情有可原?

來了美國,第一次去shopping,收銀員問:”Paper,or plastic?”我一頭霧水。師姐說:你要紙袋還是塑料袋?我想到電影裏的女人們,於是大聲說:Paper!Paper bags!

這十來年,每次去買菜都是用紙袋。當然早就不覺得是什麽酷的事情了,隻是覺得紙袋比較環保一些。

最近,各商店都提倡使用reusable的購物袋,有的商店還會每次給五毛錢的折扣。我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有助環保;而且,有回到父母一代提菜籃子的懷舊感覺。

我的reusable的購物袋,看看酷不酷?


大家周末愉快!

(Nov. 2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