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寫作緣(胡言胡寫)
文章來源: 陳默2007-02-05 22:24:09
序:這個題目實在是有“誇誇其談” 的嫌疑:現在很多真正的作家都把寫作稱作“寫字”,甚至“碼字”啦,我一個偶爾為之的新手居然敢說“寫作”,還兼談“緣份”,太自不量力啦。所以在題目之後心虛地加上“胡言胡寫” 的聲明。

緣之一:我的本名與一個作家相同

我的本名與一位作家一模一樣,巧的是,那位作家還是我家鄉的。從年紀上說,我爸爸給我起名時那位作家大概也不過是個少年,既沒有開始“作文”,更沒有可能成“家”。所以說,我爸爸沒有拾人牙慧之嫌,我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我的大名。

中學時,我也喜歡瞎寫幾筆,不過最高境界也隻是作文得個小獎而已。當時班裏有個男生會填詞,平平昃昃地讓我羨慕死了,為此還演繹了一段青澀感情。高中畢業時,自知慧根淺、無靈感,沒有選任何文史類的專業,而是學了管理,想著今後混跡職場做個朝九晚五的職員算了。

那時年輕,也時不時把飛揚的青春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同學朋友也都知道我是個“文學青年” 。記得有一次暑假回鄉,一位高中同學興奮地對我說:“哎,我在某某雜誌上看到你的大作了,夠能寫的啊。”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我有一位同名同姓的作家大哥。不過同時,我也想到另一幅畫麵:作家大哥的朋友可能手持一本登有我“豆腐幹” 文章的三流雜誌,痛心疾首地對大哥說:“唉,你怎麽墮落到寫這種無品小文的地步了?”想到這裏我不僅啞然失笑......


緣之二:我的筆名與另一個作家相同

為了避免影響我同鄉作家的聲譽,我覺得還是有個筆名比較好,也感覺更像個“寫手” 。這就是“陳默”的由來。常常會被人問到:為什麽叫“陳默”?你又不姓陳?是不是取“沉默”的諧音?我知道有一個人不會問,那就是我大學時的男友。“陳默”是我們之間的一個戲言、一個暗號、一個約定。

後來又沮喪地發現,有一個作家名叫“陳默”。等拜讀到他大作的時候,我已經喜歡上這個名字,不想放棄了。

這些年來,我沒有寫任何東西。“文學青年”早成為“柴米油鹽”了。等想在文學城上注冊個網名湊湊熱鬧時,“陳默”的名字一下就跳了出來。看來,即便感情已遠走,共同成長的印跡永不會褪色。


緣之三:我有忠實的讀者及“FANS”

剛說到這些年來我沒有寫任何東西,其實不準確。我出國逾十年,一直都給我父母寫信,而且是手寫並郵寄。我知道父母思念我,願意知道我生活中的一切,所以我的信是寫得細細碎碎的。通常是我有空了就寫一段,任何生活瑣事、心情感悟、同事朋友間的趣聞軼事,反正是想到哪裏寫到哪裏,等寫夠了四、五頁,我就寄出去,再接著寫下一篇。

父母是我的忠實的讀者及“FANS” 。不過他們也多次說過,你工作忙,不要再花時間寫信了。我知道雖然我也時常打電話,但他們更愛看我的信,因為信可以反複看、可以回味,因此我還是堅持寫。而且我還在信裏夾寄照片。漸漸地,父母對我身邊的好友們都熟悉了,他們總說“我們在家好像也能貼近你萬裏之外的生活了”。

後記:感謝文學城給我自動開通了博客,也許我該多多給自己鼓勁,拾起禿筆,更勤快地記下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