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第故事
文章來源: 河東獅2020-01-09 21:00:19

諸位客官看好了,本標題是床第故事,不是床第之私

無意中發現,我把係列文章《XXXXX誤區》寫進了“倒掛式”誤區。從考大學的目標開篇,寫到小學生學習好習慣的培養,接下來隻能寫幼兒園咯。幼兒園必須是結束篇,不結束就得寫自己一竅不通的胎教不是?就算強行繞過胎教這道坎,那就,就。。。就隻能寫床第之私啦。

現在,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走進係列結束篇吧,這一篇主題是《睡覺前,在床上給寶寶講故事床第故事

用錄音故事糊弄孩子,是年輕家長教育子女最愚蠢的誤區

媽媽給寶寶講故事,本是小母親人生中最大的樂事。可惜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懶得給孩子講書上的童話故事,她們讓孩子聽故事和自己上網兩不耽誤,用顛來覆去的商業化故事錄音替代自己給孩子講故事。

在一遍又一遍放錄音時間裏,如果孩子睜大眼睛異常安靜,一定是個智障兒童。

隻有家長自己給寶寶講故事,寶寶才能聽得進去。

講故事能夠給孩子增加知識,能夠讓孩子分清善惡,能夠使孩子學會專注,能夠教孩子懂得友愛,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榮譽感。把故事講好,是兩代人之間心與心的交融。錄音故事隻是一片噪聲,不但對孩子,對家長也是。

讀故事不算講故事,給寶寶講故事必須有交流。

兩歲以上的孩子,一個故事最好講兩遍。第一遍不要像小和尚念經讀完就算,而是中途適時中斷,或是提問講過的內容,比如問一問故事主人公名字;讓孩子推測,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麽或故事主人公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諸如“為什麽呢?”,“你有別的好主意嗎?”,“這樣對嗎?“,“錯在哪裏呀?”之類的問題隨時可問。第二遍,每句話或每個段落不要全部念完,留半句讓孩子接,孩子接不上來,適當提示提示,孩子總會答對的。

故事裏總會不斷出現孩子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識,為了鞏固新知識,家長不妨現編個相關的小故事。比如,孩子第一次從某個故事裏懂得熊要冬眠,講完這個故事問孩子,大狗熊冬天幹什麽呀?孩子答對了以後,家長可以編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爸爸媽媽帶孩子一起去滑雪,山上白茫茫的一片,天氣冷極了。突然,前麵跑過來一隻很大很大的熊。。。孩子可能會立即打斷你:媽媽,熊不是在冬眠嗎?能走到山上來嗎?100分!!!如果孩子沒有插話,並不代表孩子思考能力不足,而是聽得太入神了。你可以中斷故事問,這時候大狗熊會不會從家裏跑出來呀?大狗熊冬天在哪裏呢?。。。

孩子再大些,講完一個故事後讓孩子複述一遍,家長聽了那才叫得意。

有交流,孩子就會專心,就會有意識地產生主觀記憶。

有交流,孩子就會有興趣,就會有思考,打小形成的習慣性思考能力將受益終身 。

有交流,孩子的反應能力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就算和小朋友吵個架也不會吃虧。

有交流,家長就會興致十足,充分享受到給孩子講故事的樂趣。

我家倆閨女小時候,隻要我在家,晚上睡覺前都是我給孩子講故事。

家長給寶寶講故事,要不要學著小孩的腔調嗲聲嗲氣地講呢?我以為,在嬰兒寶寶表達能力十分有限的時候可以,2歲前就應該從口語化逐步過渡到“讀書”式了,當然是感情豐富的讀書,故事裏的喜怒哀樂全要從昂揚頓挫的語句裏情緒化地表達出來,不怕誇張就怕缺少精氣神。這樣才有感染力,才能讓寶寶沉浸在故事場景之中。

情感化的讀書式講故事,最大的好處是培養了寶寶的語感。每晚受到書麵語言文字和故事情節的熏陶,潛移默化,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快就會超過同齡孩子,以後上小學出口成章寫個作文根本用不著家長操閑心。

                                                

(網上隨手找到兩類中文代表作,不算打廣告吧)

給寶寶講故事,用兒童圖畫讀物好還是純文字童話故事書?我認為,雖然兒童圖畫讀物是兒童教育專家們全麵考慮到兒童心理嘔心瀝血推出來的好東西,由於信息量太低,本質上還是一種玩具。兒童圖畫讀物特別適合呀呀學語的幼兒,一個小故事至少給嬰幼兒講個十倍二十倍。凡是給小寶寶講過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同一個故事,小寶寶聽一百倍都不會嫌煩。

對於已經會說話的大寶寶,家長可以將兒童圖畫書當作輔助讀物,白天忙裏偷閑地抱著孩子一起看一起講圖畫書,此後孩子就能夠經常自言自語地翻著看了。

兒童圖畫讀物不能當作睡覺前給大寶寶講故事的範本。隻有信息量更大的純文字兒童讀物,才是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的好教材。

每天一個新故事,如果某晚因故沒有講,第二天晚上一定補上講兩個。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年輕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每晚床第之上,別忘記給寶寶講故事哦,千萬別把寶寶的啟蒙記憶綁在“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些死結裏麵了,讓寶寶背誦古詩詞與教會鸚鵡說人話沒啥差別

子女教育的誤區(一)

子女教育的誤區(二)

子女教育的誤區(三)

子女教育的誤區(四)

子女教育的誤區(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