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外說禪/張中行_在線
文章來源: pandali2009-01-01 09:34:57
http://www.tianyabook.com/zongjiao/cwsc/index.htm

第01章 弁言

第02章 觀照人生
第03章 佛法通義
第04章 中土佛教
第05章 禪宗史略
第06章 禪悟的所求
第07章 漸與頓
第08章 師徒之間
第09章 機鋒公案
第10章 禪悅和禪風
第11章 理想與實際
第12章 可無的贅疣
第13章 禪的影響(上)
第14章 禪的影響(下)
第15章 餘論


《禪外說禪》讀後記


  我獲識張中行先生,總有四十多年了,最初常在小文物店見麵。先生喜玩硯台,也喜收些文人手跡,既不同於爭奇鬥富,也不同於沉溺搜羅。手裏把玩一件東西,總是像可買可不買似的。東西被別人買走了,也不見他後悔,聽說遠處有件什麽,也不見他上趕去看。說句罪過的話,那時我真以為他是個“半行家”而已。

  逐漸經過許多顛倒眾生的“運動”,而張先生總像一個神經遲鈍的呆漢。我不禁發生疑問:玩文物那麽有興趣,講學問那麽廣博,生活上悃愊無華,行事上那麽取予不苟,無疑的是一個正義感很強的人,而他麵對著若幹隻能算是來自宇宙之外的新鮮事物,卻漠然像沒看見一樣,更不用說加以評論了。此後我對他有意識地加以了解,從朋友口中得知,張先生是一個有極深造詣的哲學家。

  提起哲學家這個名稱,我也見過一些不同樣的麵孔:有的人,句句是西洋哲學名人的話,並且說著說著進出一個外國詞,然後說:“這個詞在中國話可怎麽說呢?”跟著再說一句中國人還不懂的中國話,就算這個道理講完了。有的人,從外國翻譯過的中國古代哲學資料中抄來半本就拉場子說書,邊說書、邊打倒,營業了幾十年,最後心得,文學中鄭孝胥的七言律詩好,哲學中程朱理學好。有的人,是財主玩票講經,僅僅一個開題,便能講上十天半月,真不讓五萬字疏解 “奧若稽古”,和數張紙不見“驢”字的買驢契券。聽完了的人,麵麵相覷,合十心照。還有的人,超過賈寶玉的“無故尋愁覓恨”,而是“無故尋仇覓恨”,裝出宋僧法秀的“鐵麵”,“唯我獨哲”,他人都是待超度的輪回中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使我見哲學而遠之,何況其“家”!

  及至知道張先生竟是個哲學家,我真有些對不上口徑。於是翻閱他曾編印的刊物,手邊隻剩幾本《現代佛學》,有許多筆名,也不知道哪幾篇是他寫的。但我曾聽說這個刊物當稿子不足時,他自己往往包下不足的部分,可知其中出於先生之手的文章應當不少。撒個大網,其中總會有幾篇“張氏真本”吧?名相術語,都那麽熟,哲理上又多是深通人情的導俗之論,肯定都不是應付僧的吹吹打打,難道這位哲學家就真那麽“內佛外俗”嗎?

  又過了許多時間,張先生忽然拿了一大疊稿子教我看,還給了我一個硬任務,就是要寫一篇序。我一看這疊稿子的題目,赫然是《禪外說禪》,我便拍手大笑說:“序已有了。”先生不禁問道:“序在哪裏?”我說:“即這四字,禪外說禪,我已作序畢。”我的理由是:凡通禪的人都明白,當年達磨祖師,文字尚且不立,何有於說?又何有於“內外”?道理豈不十分彰明較著!凡講禪是如何如何,禪應如何如何,門內又如何如何,他便已根本否定了達磨祖師,也根本否定了禪。我也曾看過幾本講禪的書,愈是門內行家所講的,愈不能懂。我想不但我不懂,還敢斷言,拿給不識文字的六祖惠能去讀,保險他也不懂。若再加上八萬四千篇序,那就連達磨祖師也不懂了。這本稿子的好處,即在“禪外”二字。身立門外,必然體會到不懂禪的人是怎麽不懂的,所說的必然要使不懂的人去懂,那又何以序為!
  按先生這本稿子,無疑是為利樂有情,從智悲出發,著書是方便手段。如有一序,使讀者獲一階梯,當然更增方便之功。我下邊舉一本書,可以作讀《說禪》的階梯,而不是我這裏寫出的任何話。

  那本書叫做《負暄瑣話》,也是張中行先生寫的。內容是他回憶數十年前在北京大學讀書時的師友,以及其他一些瑣事。那些人有一直到十年浩劫之初還活著的,於是下限也涉及一些浩劫中事。他似乎具有悲憫的大願,但運用的卻是輕鬆的筆調;分明是極冷雋的語言,讀起來卻感到中含熾熱的情感。幾乎使人覺得他在那裏“不傻裝糊塗”,我卻認為處處是極高的禪理。道理非常明白:庭前柏樹子,何關祖師西來意?經卷的作用,難道隻為遮眼?佛戒殺生,南泉何以斬貓?鐵鑄的牛,蚊子何以下嘴?如此等等,禪人讀之而通禪,常人讀之而發笑。讀《瑣話》如在讀《說禪》之前,它便可作讀《說禪》的階梯;讀《瑣話》如在讀《說禪》之後,它便可作讀《說禪》的注腳。是為序。

  有人問:你前邊客客氣氣地寫作“讀後記”,這裏又大言不慚地說是“序”,道理何在?敬答曰:序都是後作的,連原書都還沒入目就先有了序,那必是自欺欺人的謊話。所以凡是序都是讀後所寫的。但張先生給我的任務是作序,我在繳卷時如果不說出這個“序”字,他再向我要第二篇,可怎麽辦?所以必須點題。這千餘字的稿紙萬一被采用,付印時把它放在書前還是放在書後我是無能為力的。隻有標題中“讀後記”這三個字,我聲明是堅決不改的。


                          啟 功             
                        1988.7.20

作 者:張中行
出版年:
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介

  佛教,教義或佛理,來源於對人生(或世間)有某種看法,對人生問題有某種解決辦法。因此,說禪,說佛教,有如尋長江、黃河的源頭,不能不由人生說起。本書作者以科學常識為依據,由人生之道談起,然後層層深入,談佛教,談禪宗,談禪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學方麵的價值和缺欠,最後還談到它的影響和將來。全書知識麵廣,理精辟而言淺易,讀後可以了解中國佛教的大略,可以了解禪是怎麽回事,它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或設想的那樣神秘。

  禪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禪是一種滅苦的生活之道,頓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難以言傳。但想了解又必須以言傳。傳統的傳的方法是禪門內的傳心和宏法式,或乞援於名相,或乞援於觀心,結果常常是難於領會,甚至流為神秘主義。本書作者認為,禪是處理人生問題的一種方式,它就不能是人間的,也就必可以用科學常識的語言講明白。這就需要站在充滿神秘氣氛的視野外來看,來談。對於這種看法,作者以科學常識為依據,由人生之道談起,然後層層深入,談佛教,談禪宗,談禪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學方麵的價值和缺欠,最後還談到它的影響和將來。全書知識麵廣,理精辟而言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