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超過日本(6) 石油
文章來源: xwu6222014-09-28 09:00:30

  中國的煤炭勘探和開采技術領先日本

  1) 勘探
2010年,中石油公司提出變質基岩油氣成藏理論及關鍵技術指導渤海灣盆地發現億噸級儲量區帶,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地質學家通過盆地的演化曆程、碳酸鹽岩烴源岩發育狀況以及優質儲層的發育機理研究,對中國海相油氣遠景進行了分類;首次建立了碳酸鹽岩油、氣源岩分級評價方法和指標體係,為疊合盆地碳酸鹽岩層係油氣資源評價與預測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

  中國石油東方物探設計的軟件包GeoEast—lightning(閃電)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計算速度領先於國際同類型商業軟件,提升了中國油企找油找氣能力。

  中石油新興物探開發處目前已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三個,四次承擔中國石油集團非常規油氣及壓裂監測相關研究課題,已提交33項發明專利,提交7項軟件著作權登記,自主研發了油藏/微地震井中壓裂監測、井地聯合地震勘探技術、隨鑽VSP等技術,提升了找油找氣的服務能力。


2) 開采
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麵,通過基礎理論研究,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表麵活性劑、新型抗鹽梳型聚合物以及新型高效破乳劑和清水劑。

  大慶油田創造“二三結合”水驅挖潛及二類油層聚合物驅油技術支撐油田保持穩產。

  中石油進行超稠油熱采基礎研究及新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東方物探公司研發逆時偏移成像軟件,大幅提高地質資料處理成像精度。

  水平井鑽完井和多段壓裂技術突破大大改善低滲透油田開采效果。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中油測井公司開發新一代一體化網絡測井處理解釋軟件,廣泛應用於測井。

  中國石油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北石廠和中油測井共同研製的CGDS—I近鑽頭地質導向鑽井係統,掌握了國外用近20年時間才趨成熟並高度壟斷的重大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挪威之後第三個掌握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的國家。

  我國的固井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整體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車載式結構的1470~1840kW(2000~2500馬力)大型成套壓裂裝備已成為我國油田主力機型。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江漢機械研究所與中國石油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則聯合研製了國內首台連續油管作業設備;煙台傑瑞於2009年成功研製國內首台大型拖車式連續油管作業設備———LGT360型連續油管車。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在國內最早研製了SCYJ10—5—48HB雙驢頭遊梁式節能型抽油機,又研製了特大型抽油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大慶油田裝備製造集團研製成功了國內首台全平衡抽油機,從設計結構上完全打破了傳統抽油機的舉升平衡模式。

  國內現可生產管徑2200mm以下、壁厚6~32mm、符合API要求、材質為X70~X100的油氣輸送鋼管,並有鋼管內塗層、鋼管外防腐等成熟技術和裝備。鋼管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由寶石機械生產的1000~12000m全係列石油鑽機近幾年來位居全球前列;江漢四機開發的車裝鑽機、直升飛機吊裝鑽機和快移快裝鑽機等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渤海遼河與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聯合研製的3000m全液壓鑽機已進行試生產,為國內首創;南陽二機生產的1000~7000m橇裝鑽機、車裝鑽機、低溫極地鑽機等,已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成套1000~9000m係列鑽機模塊及泥漿泵等配件、2000~6500m修井機、平台采油樹、最高等級69MPa防噴器等海洋油氣鑽采裝備;固定式平台鑽機和海洋修井機已經完全擺脫了進口的局麵,實現了國產化。

  2011年,中國首座自主設計製造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選用DP3動力定位係統,1500米水深內錨泊定位,入級CCS(中國船級社)和ABS(美國船級社)雙船級。中國海油擁有該船型自主知識產權。

  2013年,中國石化勝利油田采油院設計研發的曲柄無遊梁抽油機正式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標誌著該產品在全球受到專利保護。目前,世界上各國油田使用的抽油機,大多為遊梁式抽油機。這種抽油機機構多,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機械效率低,經濟性比較差。針對這一問題,勝利油田采油院創新設計出無遊梁橋式曲柄換向多井抽油機,實現一套動力係統驅動、多口井抽油。該專利在國內累計應用8井次,與傳統皮帶機相比,平均節電率達71.2%,解決了叢式井舉升係統效率低、能耗高等難題。

綜合來看,中國在石油勘探開采領域超過日本。
 
上一章:中國科技超過日本(5) 煤炭
下一章:中國科技超過日本(7) 頁岩氣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