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心,張藝謀的胃
文章來源: 土筍凍2013-02-25 22:47:32




李安的心,張藝謀的胃

 
85屆奧斯卡昨晚落幕。華裔電影人李安不僅吹著口哨歡呼自己《少年派》團隊獲得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原創音樂3個大獎,自己也快樂捧回他的第二個最佳導演獎。當他上台領獎時,全場起立為他鼓掌。我自己聽到老帥哥達格拉斯念出Ang Li的同時,也情不自禁地歡呼一聲,把坐在我身邊隻知道中國有一個張藝謀名導演的老板嚇了一跳,問,Ang LiZhang Yi Mou有什麽不同?

有什麽不同?原創江小魚有句精辟的話概括:“一個為電影而生,一個以電影為生”。

李安在《少年派》上映後的一次訪談中說,他一直都在尋求一種心的純真,不管做人或做電影,純真一直是他的坐標。他之所以在幾千印度候選人裏定下那個男孩扮演少年派,就是因為他的純真。

李安總是以一個純電影人的姿式在做他想做的事,拍他想拍的電影,特別是拍他內心深處很想表達的東西。這是他的“1”。每當李安把這個“1”豎起來後便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好,他不去在意這個“1”後麵有多少個“0”。正是因為他的不在意,那些票房,獎項,甚至奧斯卡等無數的附加值反而自己跟了過來。

李安說,他這個人除了做導演靈光,做其他什麽都不靈光。做導演是唯一讓他“心動”的一件事。所以,李安的電影都是用“心”拍出來的。

張藝謀在《活著》之前,還是蠻“電影人”的,也有足夠的靈光。《活著》被大陸禁演後,老謀子在鬱悶中“從”了商人張偉平,同意和他合作走市場路線。從此老謀子變成一個隻填“胃”不顧“心”,視票房為一切,徹頭徹尾“以電影為生”的人。

《英雄》《黃金甲》《金陵十三釵》等都是以票房為基本考慮,以奧斯卡為終極目的,投資過億的巨片。老謀子胃口太大,他既想撈票子,又想捧金象。這種心胃不分做出來的“電影”,沒任何純真度可言,注定是一個不倫不類,打動不了人心的作品,奧斯卡的門怎會對它打開?

李安和張藝謀之間的距離,不是技術能力方麵的距離,是"心"和"胃"的距離。心的滿足可以是純精神的,胃的滿足卻必須是物質的.

李安用純真的,淡定專一的心來拍電影;張藝謀用浮躁複雜的,有很多東西在裏麵的胃來做電影。

就像他給《山楂樹》海選了一個兩眼空洞,對什麽都是一幅渾然不知之神情的乖乖女當純情女主角一樣,老謀子把無知當純真,這是他的局限性。因為純真應該是心裏的東西,一個很老很淵博的人,心也可以是純真的,比如李安。

其實,要得奧斯卡大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很多得獎的不都是大片。簡單就是美。能觸動人心引起共鳴的東西就是好東西。李安不就憑此“輕輕鬆鬆”拿了3個奧斯卡獎?

隻要你夠純真,隻要你為電影而生。

 

=========================================


P.S.

不明白的是:國內那些大導演們為什麽就不懂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即:如果一道題在高考中被考過了,幾年內肯定是不會再出那道題的。奧斯卡獎也是一樣的道理,那年最佳外國語片奧斯卡給了李安的《臥虎藏龍》武俠片,後麵怎麽可能會再給武俠片呢?那怕你拍得再好也沒用(何況拍得也不好,這是另一回事),這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的事,幾個大導演竟那麽天真地"前仆後繼"跟著李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