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 禮物 感言【圖文】
文章來源: piao112012-10-02 06:56:14

既然是生日,一年就這麽一回,借機會感慨萬千順帶著將某些人事標記一下,也是借機會跟親匯報我的小家子裏的小日子過得好和不好。所以此文有點羅嗦有點長。暈字的親,這會兒就可以閉目養神繞道不看了:)我不會怪你反而要感謝的,感謝一下你的點擊


言歸囉嗦

年紀這一大了,過個生日都要“講究”個半死,恨不得大半年前就考量著過還是不過?自然這個過於我是怎麽個逃過的“過”。因為自從那一年出了國門後,真就沒有人在我生日時給我下一碗麵條再鋪上二隻雞蛋溫馨記憶。這樣的我娘家傳統的隻有壽星享受的待遇,所有的記憶都還在國內的娘家時。。。

今兒趕著說這不是“憶苦思甜”,要說甜,天地良心,現在可比以前甜多了。身邊三孩子對他人在怎麽的不如意,對我來說那是知足到死了。有親要說了,既然這樣為什麽嘰歪那碗麵呢?是啊,我檢討!這年紀大了愛多愁善感了,身在福中不知福了隻是其一,再有估計就是我這人性一貫如此,無論那走到哪,生活再富裕再享受再精致都不會忘記過去,尤其在娘家的溫馨歡樂自在和滿足,一直的難以忘懷。哪怕就是那碗再普通不過的雞蛋麵,隻要是生日我就會想起。

我從來就沒有過過陰曆生日。哪怕小時候4代同堂時,我都是過的陽曆生日。因為這個陽曆生日夠特別,夠喜慶夠歡樂,主要夠好記:)我以前有文字說過,我的生日是家人親戚從來都不會忘記的,是大家族裏最受記掛的人,沒有其一,隻有“唯一”,所以每年的生日記憶都是“孩子氣”的溫馨快樂滿足。直到那一年出了國。

出國了,離開父母和鄉親,長大了。一下子就長大了,事事懂得為人作想了,知道維護老少了,知道委屈自己了,慢慢的也就忽視了自己的小情調,全心撲在一家老少的身上周全著,包括老少的生日,必是我親手打點才叫“過”了。至於有沒有人給自己下碗麵條已經不在意了。

這些“無我”其實在我也都是快樂的經曆和記憶。

我喜歡看著家人滿足快樂的樣子和歡歌笑語,他們的快樂也十分容易的能夠感染到我,我說過我是名副其實的不折不扣的不管為你做什麽“你快樂我就能快樂”的人。所以可以說,我一直的表現都是知足快樂的。我是一個追求有尊嚴和快樂生活的人。曾經暗暗發誓也跟親喊過:“不管多老,隻要再嫁一定要嫁個跟我一樣能夠真正做到你快樂我就快樂的男人!”因為我太知道作為夫妻和在一起生活的一家人,
如果沒有這一點為對方著想和奉獻的神精,是萬萬不可能一起看著對方慢慢變老相擁著走下去的!

(這裏我括弧一下,這個世界裏的人,不全是有心有肺就身心人格品德健全的。生活中,為人處事中我肯定有顧不周全的地方和時候,但是,一件事我絕對不做,打死也不做!那就是沒品沒德的事我絕不做!自然也不會跟沒品沒德的人交往和繼續!我知道是親都能懂我說的。吼吼~再括回去)

嘰歪到這會還沒有說生日有啥驚喜有吃喝了什麽?下麵先文字少少匯報一下,過會來貼圖,昨兒手機拍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沒了~我暈著呢,所以等會還得再整再拍~親見諒了。

自從跟孩子們一起生活後,每一年的生日我都不會刻意的在孩子們的麵前提起,或者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媽媽的生日,不是不喜歡孩子們記著,而是怕原本腰包就不富裕的孩子們太過為難和負擔太重,孩子們是善良的懂事的愛媽媽的,我知道這些比什麽都好了。知足了。但是孩子們每一年都會多多少少給我一點驚喜。例如昨天。驚喜漣漣,我按次序說給親分享我的快樂。


一而再再而三的驚喜有木有??

因為是周一,小三兒一早去上學等我小中午起來後沒有見到,孩子大了早上上學不用我起來準備吃喝了,大多是晚上整好或者關照好,他早上自己起來吃完走人(乘公車去學校),直到晚上放學回家,人家在背後拿出一捧玫瑰跟我說“媽媽生日快樂~”。我滴娘,我這差一點就眼淚嘩嘩地了。

雖說是那種小超市買的不足3歐的玫瑰,可人家是挑的那種媽媽的最愛,白色的。我以前這邊大話過可能的話以後的過年等大節日我都買滿屋子的白色玫瑰擺上。

看著這一捧玫瑰,唉~心中那個滋味,好複雜。老娘我知道,這小幾歐的對我還不到比利時法定打工年紀的三兒來說,得來存著是多麽的不容易。為了買禮物送同學生日和他老娘的生日,上周末人家硬是冒著小雨在外靠2小時幫我割草,我心裏計算著額外多付5歐合計付了15歐的“報酬”,割草付賬是我跟三兒的“協議”。

我院子裏的草基本都是三兒和哥哥割,後來我跟哥哥說你能打工了,這割草的活就讓給弟弟。這二年有陣子三兒住到了老爸那邊,不過後來看著成績嘩啦啦的掉了下來,這學期我跟三兒說你就是廢了也就廢在我這兒吧,咱哪兒也不去了!所以,眼瞅著這高大的孩子,得認真考慮零花銀子的問題了,孩子在外與小朋友打交道的心情我當娘的理解,我能換位體會,我絕對不能為了幾個小錢讓自己的孩子在外沒麵子。好說歹說咱也不是沒小銀子的主是吧?換國內30多年前三兒這般大小時我也沒我三兒這些尷尬,現在我怎麽會讓我的孩子為了小錢在同學跟前喪失“麵子”。別小看了零花錢,在我認為是扯得上自尊和自信的建立呢。我就一直的認為:自尊和自信是在孩子半大不大時快速建立的。但凡孩子在半大的長個子不太長腦子的時期,沒臉沒皮的事情你讓他幹三次,這什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彼此尊重,自信自立人格人性等為人原則基本就廢了。再說這沒麵子的事我家人都沒給我幹過,我怎麽能夠能給孩子幹?這是我這“沒文化的”當娘的死心眼。如有不同觀點的親,請不要怪我。

回頭再三兒說幫媽媽割草會付銀子,人家要10塊,我說15塊吧,人家說太多就要10塊,以後我想著就給15了,不要就跟他急,哼哼~還跟人家說了,幫我照顧小四妹妹的廁所(小四廁所在車庫),每天衝刷保持幹淨給一歐,我算給他聽,一天大概衝刷一到二次,一天得一歐,10天就是10歐,一個月就是30歐啊!乖乖隆滴咚,要是能夠堅持的話可不就發達了?比我掙得多啊,我在家天天忙死忙活不掙銀子也罷了還得倒貼啊我容易麽我~

哈哈~最後人家裝著三思而定的樣子點點大腦袋:“好吧”。就這樣騙到了一個“小童工”幫我幹活了,自然人家也有了零花銀子進賬的渠道和保障。二不虧是吧?嘿嘿。

其實我是計算著人家兜裏零花銀子,幫著人家掙他老娘兜裏的銀子。為什麽這麽說?這先打住往後我要再寫一篇有關孩子們的生活費和零花銀子的“標記”的。雖說我不愛在博客嘰歪一些人事,但是有些的人和事,一年標記個一次二次幫一些歪傳歪聽人正一下(視聽),還我和孩子一個公道是必須的,也不算多是吧?誰叫我是孩子娘呢?親先小忍一下。接下麵我們往後慢慢說。


繼續說閨女給我的驚喜。

這中間沒事我在給一個妹子網上通話,閨女回來了。手裏拿著一盒蛋糕,雖說不大但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挑選的我們大家都愛吃的那種。真的很驚喜。因為三十號那天我做了月餅燒了月光晚餐叫她回來吃飯,她說不能回來要打工。沒有想到周一我生日人家還趕回來送蛋糕。唉~好感動啊,真的很高興。真的。

閨女大了,讀大學了,懂事了。自己跟一個小姐們合租了一個一小室一閣樓一小廳,廚衛獨立的小套間,因為是她找到的,十分便宜,一月才不滿200歐(每人),所以她有優先權選房間,拿到一間小房間,很不錯。從此就住出去了,老爸幫助支付了一半房租定金,但是這老子沒有忘記指使閨女來跟我算計銀子,讓閨女來跟我要她老子每月給閨女的150歐夥食費NND我家小四每月夥食也不是這個數!)還有國家給有孩家庭的補助。我聽閨女回家跟我說,原本還想著去跟那誰爭取一下多給孩子一些正當花費銀子,後來想想算了,跟有一些人為了不為難孩子或者單純為了銀子,能少說話還是少說話的好,因為弄不好會髒了自己的臉和嘴。再說老娘虎背熊腰的哪怕討飯也能跟孩子吃個飽,我不能跟個我不屑那個下氣的人唧唧歪歪!走著瞧就是。就跟閨女說好吧,都給你帶著,不夠再跟媽媽說。。。好的是閨女很獨立,很努力,四處張羅打工,力爭可以合法掙到銀子的渠道,以閨女的話說:“不用媽媽多操心,因為是我要住出去的,所以我會很努力的打工學好不用媽操心。”

我倒~還跟我來這一套~隻是替閨女難過,老媽我無能讓她跟她娘小時候一樣有個疼她的爹和娘,閨中日子過得輕輕鬆鬆無憂無慮。。。如今她為個小錢還得在外東奔西顛的。


再說老大。。。

因為是老大,一如既往的擺個老大的譜。這還是在跟姐妹語音聊天的時候,他在外急急忙忙回來了。有個什麽球賽出去一下午,這一回來我很意外,因為老大說過周一有個比賽不能在家,而按照他的慣例隻要是比賽人家一起都會比賽結束後出去喝幾杯不到大半夜不會回來。我跟姐妹有一搭沒一搭說話時人家進進出出,我不知道啥事,人家看看時間實在憋不住就跟我比劃著(怕說話聲音打擾到電話那邊的姐妹)“媽,你生日我們出去吃飯。。。”我倒~早說嘛。早說了我也不要燒菜不要叫弟弟妹妹吃飯了嘛,現在人家都吃飽了再去吃館子?我隻能很抱歉的跟老大說“對不起了寶貝兒,下次吧?”人家沒說啥很失望就是。。。嘿嘿


有關老大和弟弟妹妹的一些家務瑣事和上麵說的生活費零花錢等,我放在下一篇寫。唉~寫的都是一些有脾氣沒脾氣的話。到這隨便打住也就算了。。。親見諒~趕緊的上孩子們的禮物。當媽的我這裏小氣一下有言在先啊,親千萬不要拿你家寶貝兒給你張羅的禮物比我們感覺我這寒酸,我這心裏正知足滿滿的,你可別打擊我,要不我跟你急!

畫外一下:說實話,我一直跟我孩子們說現在你們還沒有賺錢,過年過節生日禮物等都不用買,一定要買不要花大錢,隔壁超市裏1歐2歐的花花草草給我買個就成了。孩子們平時雖然時不時的給我添亂,時不時的壞一下我的好心情,但是總的來說都很懂事的好孩子。如這一點孩子心意,我得到的已經不是銀子的多少的感受而是多少的感動了。。。希望親看完了跟我一樣滿懷的是知足感動和開心。替孩子謝謝親們的理解包容和疼愛


【對了,貓妹要鹹味香辣5花肉方子,我會再出一篇寫詳細了。等會先將方子簡單寫一個給你送去~因為你沒有題圖,我走不過去你家,就隻好用悄悄話給你了。望查收~】





  
   






  • 《愛情心理學》講座(三)
  • 《愛情心理學》講座(二)
  • 《愛情心理學》講座(一)
  • 夫妻成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