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神童 ---- 讀莊冬《神童》有感
文章來源: 坐地香2005-06-28 07:59:02

2005-06-26 09:27:44  於 文化走廊

看過莊冬的許多文章。總的感覺是老兄思路敏捷,邏輯嚴密。認真,執著。有獨自的看法,別人或許覺得有點標新立異。其實我輩都是在趟這條幾千年的河。有時水流會清一些,有時就是攪不清的渾水。“水至清則無魚”,渾水裏魚蝦多,所以趟渾水的就多一些。看了壇裏最新的爭論,覺得挺好,有點百花齊放的味道。大家當然也明白,這波渾水,多少年了,恐怕永遠也清不了。沒有點水平,就像咱這樣的來消遣的,也不敢來攙合。何況,時代前進了,大家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角度視野都變了,感覺不同是肯定的。在下覺得,這種辯論對好多人來說,大概也是一種消遣,恐怕沒人蓄意來“渾水摸魚”。

莊冬的文章除了火藥味很濃,很講究邏輯。但有時刻意追求,有點太邏輯了,使文章變得很抽象,喪失了活力,別人也不好理解。像“摳字眼”一文,不知細節的人,象在下一樣的看客,幾下就給繞進去了,往往摸不著頭緒。和莊冬辯論,就要以其人之道,以邏輯相對,首先搞清概念。莊冬有一句話在下非常讚同:“一旦他們把他們爭論的東西的定義搞一致了,他們的爭論也就沒有了”。不過真“沒有了”,誰還來這幹什麽?

莊冬有篇關於神童的文章,在下覺得是看懂了,並且十分欣賞。經過立題,推論,得出結論:1,神童不神;2,神童是童;3;神童不等於成功。

在下不但欣賞文章的寫法,也同意文章的觀點。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現在,神童隻具有新聞價值,於己,於家庭,於社會,長期來看,沒有多少其他價值。

五年前回國時,聽說山東大學招了一名神童,連中學也沒畢業。該神童在學習上無人可敵,但在生活上,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兒童。母親每天去宿舍給她送飯,疊被,洗衣服,等等。後來李政道招一批高材生到美國去學習,他理所當然地被錄取了。當被告知要到北京去集訓幾月,主要是提高一下英語,他問,我媽能一塊去嗎?校方說不行。幾天之後,出發前,這位神童就精神崩潰,神經了,成了廢人一個。

不管你信不信神,人是不是捏造的,人的智力,體力都差不多,個別的隻是特殊情況。往往是小時神,大了就一般,甚至低於一般。沒聽說神童長大以後還神,並成功的。“小時候胖不算胖”,“好漢不提當年勇”,還是有道理的。當然了,經常聽說成功的小時也聰明。人成功了,總有點好事可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