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3 (成都, 九寨溝).
文章來源: 清水聽音2017-08-10 18:00:41

上次去成都距今塊20年了, 記憶中這個城市給我的感覺就像濕潤的青石板街巷, 平和休閑, 淡淡的坐立在那裏,從容安定。 今年一首“成都”歌曲唱紅大江南北, 這個城市幾乎成了休閑的代名詞。 這座西南重鎮改革開發經濟發展以來一直不溫不火, 一如當地居民的性格, 喝點小酒, 打打麻將, 你愛誰誰。 完全瞧不上沿海城市那一副急吼吼撈錢的架勢。 最近幾年開始發力, 但總體感覺落後沿海重要城市10年左右。 沿海都市大規模基建基本結束, 成都現在是全麵鋪開, 像北京一樣一環一環地建了出去。 還有雙流到市區的地鐵, 加上成蘭高鐵,整個城市外圍像個大工地。

武侯祠杜甫草堂基本還是原貌, 進去了也就走進曆史, 從現代的現實中短暫脫離也是一種享受。 寬窄巷和錦裏應該是都翻新改造過, 商業氣氛很濃但沒有讓人不舒服。 總體而言, 雖然經濟高速發展, 但成都基本還是保持著她的“休閑之都”的城市性格。


去九寨溝的前的晚上下大雨, 我都擔心去不了, 畢竟6月在去的路上剛剛發生過泥石流。 還好早晨時雨過天晴。從成都出城沒多久基本就進入高海拔, 空氣逐步變得幹燥。 沿途疊溪,茂縣, 阿壩, 鬆潘基本都是山區, 也基本都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雖然說重建基本已經完成, 但依然觸目驚心。 213國道基本全部被毀, 現在去九寨溝路基本是災後重建的。 道路穿山越嶺, 隧道接隧道, 沿途的茶馬古道和一些舊的山道時刻提醒著你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感謝共和國的建設者們, 他們用汗水讓本來一些幾乎不可能的旅行變為現實。 沿途可以看到成蘭高鐵的建設工人頂著37,8度的高溫, 在烈日下辛苦工作。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穀地,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窪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九寨溝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藍冰和藏族風情並稱“九寨溝六絕”. 但夏天去我基本隻看到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和人群四絕。 

 


“九寨歸來不看水”, 總體感覺從水的一點上,九寨溝勝過banff, 湖水終年碧藍澄澈,明麗見底。 而且到處可以看到魚群在水中暢遊。整個溝內,奇湖錯落, 遠比banff密集。九寨溝也是瀑布王國。所有的瀑布全都從密林裏狂奔出來,似巨幅品簾淩空飛落,雄渾壯麗。

 


相比banff, 感覺九寨溝在湖水和瀑布上能有勝出, 但缺少人和自然的交流。 遊人完全按照旅遊線路遊覽, 藏族風情完全沒有接觸。 現在因為遊人太多, 已經不允許在溝內住宿, 想自己深入到溝裏幾乎不可能了。 還有除了鋪天蓋地的遊人, 幾乎沒有野生動物的影子。 估計有也給嚇跑了。


離開九寨溝不到兩周, 九寨溝發生7級地震。 有些景點可能永遠消失了。 向地震死難者表達哀悼。

 

 

汶川地震映秀中學遺址, 浸血的回憶。

 

羌族山寨。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