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道德經開篇 和其他
文章來源: 笨企鵝2019-09-27 02:32:51
這篇文章來自於過去的筆記,並根據當下的文境做了修改和補充。
 

道家的“大道”,實際就是英語裏的consciousness. 這個詞要怎麽翻譯?覺悟?那麽最高的覺悟是“真善美”嗎?

 
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自己的理解是:別人艱苦實踐過的”道”,不等於我們實踐了那個“道”,那條路;別人通過實踐悟出的“名”,不等於我們也悟出了同樣的“名”;別人實踐過的”道”,不等於我們實踐了自己的“道”。具體說,每個人做出的選擇,走的路,是非常個體化的實踐。每個靈魂在此生或在以前的每一次輪回,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課和挑戰,如何修煉就是自己的造化。別人的建議是想法可以參考,但具體實踐沒人能代替的了。正向我們代替不了自己的丈夫,也代替不了我們的孩子,可以給出建議,但具體做得到與否就是他們自己的行動了。正因為每個靈魂有了自己的苦難實踐後,才了悟,才一點一滴獲得了consciousness. 這裏“名可名非常名”,是指得名堂,醒悟或道理。隻有通過自己獨一無二的實踐,才獲得自己的持久的consciousness/道/名堂/佛性。
 
“···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檄。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悟,也是一個過程,融入在每天的日子裏。通過 麵對各種各樣的人生難題,每天都會醒悟到什麽,就這樣一點點進步。“悟”的能力,也在於我們的實踐程度。"....故常無欲",意思是有意減少一些物質欲望,"以觀其妙",身心就能輕鬆一些,壓力就小一些。進而就可以品味在物欲裏掙紮的微妙,體味想得到和得不到的微妙;但"常有欲,以觀其檄", 意思是要有意識地保持淨化心靈的美好精神欲望,以便體驗上天(上帝或佛)的教誨和啟迪。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物欲和精神兩個世界掙紮找平衡,就是一場維我的,專屬而獨一無二的經曆和經驗。越少糾結將來的結果,而看重當下的每一時刻的過程和經曆,身心的壓力就越小。過度重視物欲,也許會失衡,過度重視真善美的精神層麵的欲望,也許同樣會相對失衡。身心失衡的時候,就要調整,就要迂回,所以平衡中前進是關鍵吧。“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何搞好兩種“欲”的平衡,看明白了,想透了,既玄,又不玄。
 
絕大多數靈魂不太可能一下子就達到了超越物質生活的純精神狀態,除非某一個靈魂經過二萬五千年左右的掙紮曆練,宇宙時空到達了一個新的輪回之“靈魂種子成熟收割期”,某個體靈魂因修煉得道而升入高緯。絕大多數人,就是在每天的日子裏搞平衡,找切入點,解決問題,並醒悟到什麽。
 
寫到這兒,我心裏就想,最初感覺自己讀懂了《道德經》的開篇是2012年,這7、8年來,一直都感興趣這個領域的閱讀,包括佛教,人體健康和能量”氣” (關注人體健康維護的氣功和中醫科學,從人體物理而不是人體化學的出發角度),地球史前文明的演變,宇宙和地球的關係,心理學, 氣功(energy healing)在心理學上的應用((comprehensive energy psychology,在美國有自己的專門協會,20多年的曆史了),地球的現今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演變,玄學裏邊的西方煉金術Alchemy ,古埃及魔術學校(此魔術不是彼魔術,比如Merlin 的故事, 英語裏有white magic and black magic 之分,在Free Masion裏,兩者都有)等等。我和老公用了很多時間和假期,專門去參加我們喜歡的跟上邊各類話題有關的會議,見過各個具體領域的前輩和領域內的走在最前麵的人。
 
我和我姐是雙胞胎,當然親密。我的第一閨蜜是老公,第二閨蜜是我姐,幾乎每天都會和她視頻,有時間多說點,沒時間少說點,沒話說了就撂一邊,過一會兒,誰想掛掉電話,就打聲招呼,結尾都會說“我愛你”。但是我們的生活軌跡如此不同,這二十年,我選擇了美國的普通生活,即使中間海歸,和她一起做生意,但最終還是因精神潔癖,不適應放棄了,回美成家立業。而她在海外拿了博士學位,回國做了二十年的摸爬滾打,小民營企業主。她一直都了解和跟蹤我這些年在精神和信仰領域的自我探索。過去她不理解,怕我精神出問題,哈哈。還總問我:“你這些奇談怪論對日常生活有什麽意義”?我回答她,真的有用,能治愈人的心靈創傷,逐漸讓你的日常生活更加有peace,joy and love, 可以省悟的活著,而不是醉生的活著。這些年過去了,我的精神越來越好很好,心理越來越健全。而姐姐幾個月前突然表示:對我的那些東西似乎開始理解了,接受了我過去的一些觀念,現在經常和我探討一些精神領域的東西。我很欣慰。
 
這些年的積累,造就了我,雖然肉體有病,精神還比較強大。因為精神上不累,反而常常去開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