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英雄:德川家康
文章來源: 辛泰浩2023-02-06 17:21:23

  日本的英雄: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關原合戰中取得霸權,1603年受封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創幕府,兩年後傳位於自己的第三子德川秀忠,自稱為“大禦所”,隱居在駿府城,不過仍然掌握大權,直到1616年去世。去世後的德川家康被追諡為正一位(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是日本品秩製度中最高者),受東照大權現神號,被後人稱為東照神君。
  德川秀忠,德川家康第三子,1605年德川家康把征夷大將軍之位傳給了德川秀忠,但有名無實,大權仍被德川家康把持,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後德川秀忠才開始正式行使征夷大將軍的權力。在他在位期間實行一國一城並限製各大名的兵員數量,削弱了地方勢力,增強了幕府權威,1623年四十五歲的德川秀忠把征夷大將軍之位傳給了德川家光,自任大禦所進行二元政治,1632年德川秀忠去世,享年五十三歲,追贈為正一位。
德川家光,德川秀忠次子,出生時德川家康親自給他起乳名為竹千代,意為第三代將軍。1623年德川家光繼任第三代將軍,德川秀忠去世後正式親自執政,他在位時將幕府的現任將軍定為最高權力者,修訂了《武家諸法度》對諸侯施加參勤交待為義務的規定,進一步控製各大名,提高幕府權威,並且在他任期內,日本完成了閉關鎖國政策。1651年四  十八歲的德川家光逝世於江戶,朝廷贈正一位太政大臣。
  德川家綱,德川家光次子,1652年德川家光去世,年僅十歲的德川家綱繼任將軍,在他任職期間將幕府機構整備的更加完善,下令禁止殉死,並將父親家光的武力政治改為文治政治。不過到了晚年,幕府財政惡化,並且由於德川家綱天生身體虛弱,市場臥病在床,導致了大老酒井忠清專政,幕府威勢逐漸減弱,到了1680年,年僅四十歲的德川家綱去世,沒有留下子嗣。
  德川綱吉,德川家光第四子,德川家綱死後由於沒有留下子嗣,德川綱吉得以繼任將軍,任內德川綱吉推崇文治政治,但他對後宮奢華生活的放縱導致了幕府財政更加惡化,改鑄貨幣也使得經濟狀況更加混亂,而且更離譜的是他聽信一名怪僧的建議發布了一道《生類憐憫令》,即禁止捕殺動物的法令,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1709年德川綱吉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被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綽號犬公方,即狗將軍。
  德川家宣,德川家光之孫,德川家綱與德川綱吉的侄子,德川綱吉去世後由於沒有留下子嗣,於是德川家宣得以繼承征夷大將軍之位。德川家宣接任之後首先廢止了《生類憐憫令》,禁止了大錢的流通,並果斷進行幕府人事調整,積極為新政做準備,另外在他執政期間開始使用“日本國王”得稱號,但是德川家宣體弱多病,在位僅四年便去世。
  德川家繼,德川家宣第五子,繼任將軍時之有五歲,實權被德川家宣的寵臣間部詮房掌握,繼續著德川家宣的政治主張,1716年在位僅三年的德川家繼去世,年僅八歲。
德川吉宗,德川家康曾孫,德川家繼早夭後接任征夷大將軍。任期內推行享保改革,行政上精簡機構,軍事上恢複鷹狩,加強幕府軍對訓練的強度,經濟上穩定了米價,從而使社會呈現出穩定的局麵,因此百姓贈給他“米將軍”的雅號,又被譽為江戶幕府的中興之祖。1745年德川吉宗辭去征夷大將軍之位,有德川家重繼位,最終在1751年因腦疾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德川家重,德川吉宗長子,1745年繼將軍位,繼續推行享保改革,初期十分安定,但隨著德川家重身體狀況的每況愈下社會也變得動蕩不安起來,1760年德川家重將征夷大將軍之位傳給長子德川家治,次年病逝,贈正一位太政大臣。
  德川家治,德川家重長子,深受祖父德川吉宗的疼愛,有人說德川家重之所以能坐上將軍之位,是因為德川吉宗希望德川家治日後能成為將軍,但德川家治似乎辜負了自己祖父的厚望,繼位後的他重用側位人田沼義次,經常將政事托付給他,而自己則沉迷於將棋等事物,1786年五十歲的德川家治去世。
  德川家齊,德川吉宗曾孫,在德川家齊去世之後繼承了將軍之位。不過由於年幼,由首席老中鬆平定信輔佐處理政務,後來在尊號事件中鬆平定信被罷免,德川家齊開始掌權並親自處理政務,世風開始傾向於奢靡,導致江戶幕府財政入不敷出,江戶幕府末世的兆頭開始顯現。1837年德川家齊把將軍之位傳給次子德川家慶,自稱大禦所,但德川家慶暗弱,一切政務實際上仍由德川家齊做決定,最終於1841年去世。
  德川家慶,德川家齊之子,接任將軍時已經四十多歲,但大權仍掌握在父親手中,直到德川家齊去世,掌權後德川家慶重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開始進行天保改革,但並不順利,而且德川家慶是一個活在愛好裏的將軍,並不太懂的政治,在諸侯中他的評價很壞,被認為是愚昧,1853年德川家慶去世,追贈正一位太政大臣。
  德川家定,德川家慶第四子,也是他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1853年就任征夷大將軍,當時正值黑船事件,幕府被迫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德川家定年幼時就體弱多病,到後麵幾乎形同廢人,最終於1858年去世。
  德川家茂,德川家齊之孫,四歲時就成為紀州藩主,十三歲時在井伊直弼等人的支持下成為征夷大將軍,任內致力於公武合體的推行即聯合朝廷和幕府來改造幕府權力,並先後兩次發動長州合戰,1866年德川家茂在第二次長州征伐期間因腳氣病去世,年僅二十歲,死後追贈正一位太政大臣,在他死後倒幕運動蓬勃發展,幕府政權趨於崩潰。
  德川慶喜,德川家茂去世後繼任將軍,是德川幕府時代及日本曆史上的最後一位將軍,就在德川家茂去世的同年,反對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斃,倒幕派趁機發動倒幕運動,德川幕府戰敗,次年德川慶喜將大政奉還給天皇,1868年幕府軍在伏見、鳥羽再度戰敗,當年二月德川慶喜遷出江戶城,江戶幕府就此正式退出曆史舞台。1913年德川慶喜因肺病去世,終年七十七歲,是德川幕府中壽命最長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