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不忘挖井人,中國現在不差錢應該感激誰
文章來源: 前後左右2011-07-03 11:37:13



三百裏時速的京滬段高鐵在國外輿論的讚歎及嫉妒聲中已經通車,這是值得國人紀念和驕傲的事。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看,這種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就應趕早不趕晚。這種建設要趕在土地更貴、拆遷更困難之前就幹好。
但是,這種項目是要花錢的,尤其是引進的那些國外技術,哪一項不是耗資巨大?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美元儲蓄國。相比九十年代前國人及國家口袋裏外匯的寒酸,可謂天上地下。那個時候,誰要能向省級地區引進個幾十萬美元的項目,都是大事。少不了受到一把手的“接見”。
中國是怎麽就不差錢了?
華國鋒當政的時候曾經提出學南斯拉夫,學羅馬尼亞,做來料加工的生意。當時國內外輿論都不看好,認為這種粗加工都被東歐和亞洲四小搶光了。後來老華政治上失事,此做法還在高層受到批判。
後來有個書生,把華的做法理論化,係統化了,他就是王建。他在1987年發表了《關於國際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構想》一文,說我們國家按人頭算實際是自然資源貧乏,但優勢是人力豐盛。因此國家發展戰略應該是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深得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的支持。於是又是一輪群眾運動,全民、全軍、全黨經商開始。記得當時的學校機關都有三產部門。那時學校還不收費。中小學一放假,教室就改成了旅館,派出小麵包車去火車及長途車站拉客,斯文書生們當起了服務員。。。
在混亂中,我們走到今天。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