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顏寧論文造假欺騙(簡化版)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20-06-02 16:58:51

我叫閻潤濤,實名揭發顏寧博士論文撒謊行為與欺騙科學界的手法。證據如下:

1.四構象圖愚弄科學界

她的論文(2014年,Nature 510:121)中描述的“四個構象結構”無法證明她的主要科學貢獻–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模型。當轉運蛋白(也稱為載體)開口朝裏、並有葡萄糖分子在載體內的構象,顏寧博士認為這是葡萄糖分子從載體裏邊(=細胞內部)進入轉運蛋白的證據。事實上,在結晶過程中葡萄糖可以從載體外邊轉運到裏邊,這是轉運蛋白之所以被稱為轉運蛋白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必須在試驗中使用放射性標記底物(葡萄糖)的原因(RT Yan / PC Maloney,1993 Cell75:37;1995 PNAS 92:5973)。

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載體的工作原理,由此揭開顏寧的騙局:如果我給一個小孩子展示一張輪渡的照片:在河的北岸一條船上站著一個人,我向他解釋這是該人在北岸登上船的證據,這孩子就會質疑此證據無效!因為該人也許剛從南岸過來到北岸還沒下船。

這是顏寧的邏輯思維水平?還是故意欺騙?她應該知道,她的“四個構象結構”不能證明轉運蛋白的工作模型。她怎麽知道葡萄糖是從載體裏邊進入載體的,還是從載體外邊轉運到裏邊的?如果葡萄糖沒有放射性或熒光標記,她就無法區分。

2.論文內容欺騙讀者

即使她2014年論文中的“四個構象結構”可以證明它是轉運蛋白的工作模型(事實上證明不了),她也沒有找到這四個結構。根據顏寧在論文裏的說法:一個完整的轉運循環需要四個結構圖,一個不能少。但是,她的大腸杆菌木糖轉運蛋白(質子氫共轉運蛋白,即symporter)隻有兩個晶體結構,而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單轉運蛋白,即uniporter)隻有一個晶體結構。她把大腸杆菌的木糖轉運蛋白與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嫁接拚圖在一起,她也隻得到了三個結構圖。她從圖5得出“ 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工作模型”(粗體字)的結論,其結論是基於“假設會發生”(predicted)圖5下麵的詳解(小字)。換句話說,結論應該是:“假設的Glut1工作模型”,而不是實際的“ Glut1工作模型”,這種偷梁換柱手法本質上是欺騙。

她在論文中指出:缺乏“四個構象結構”的其中一個構象,就無法提出其工作模型。她在論文裏可是承認了兩點的:(1)“木糖轉運蛋白(symporter)的構象從開口朝內轉換為開口朝外的證據還沒有”;(2)轉運蛋白開口朝外的結構還沒得到(2014,Nature)。所以,她無法得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模型。

3.顏寧博士未給出“已發表生化數據”的來源

由於她沒有獲得四個晶體結構,把大腸杆菌的木糖轉運蛋白與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嫁接拚圖,還是拚不全,無法僅基於三個結構來建立工作模型,因此她試圖在論文討論部分補充“證據”,她說:“基於我們的結構分析和發表過的生化數據,我們提出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工作模型”(2014 Nature,P124)。如果她認為由於生化數據是在她自己的實驗室得到的而無需提供參考文獻,那她在圖5中說“假設會發生 Predicted”就推翻了她自己發表過的生化數據(事實上,她沒發表過轉運蛋白開口從朝裏轉換到朝外的生化數據。這是她自己在論文裏承認了的(見上麵的2)。

不管是誰做的,事實是,我們(RT Yan/PC Maloney)創建的半胱氨酸掃描方法是唯一的生物化學方法以確定載體/轉運蛋白工作模型。

4. 2015年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繼續撒謊

Nieng Yan博士在2015年 Nature(350:2395)中繼續玩弄讀者:葡萄糖轉運蛋白開口朝裏、構象裏有葡萄糖分子便是葡萄糖分子從細胞內部進入的證據;開口朝外時的構象裏的葡萄糖分子是葡萄糖分子從細胞外部進入的證據。她是搞轉運蛋白的,應該清楚在結晶過程中,葡萄糖是可以被轉運的。回想一下我之前的輪渡示例,如果沒有船票(就像沒放射性標記的道理一樣),您如何知道該人是從河的北岸登船還是從南岸轉運過來還沒下船?這是用騙術發表科學論文,令科學蒙羞。是的,如果無法通過標記葡萄糖做此試驗,那就表明靠此結構圖無法證明轉運蛋白的工作模型,需要用其它方法。

最後,作為參考,我列出了轉運蛋白領域的權威對Yan&Maloney的膜載體“轉運通用模型”的評價:

華盛頓大學教授Mike Muecklerz,首先發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具有12個跨膜螺旋(發表於1985年《科學》雜誌):

“RT Yan/PC Maloney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無懈可擊的證據鏈,證明了單純基於動力學轉運數據得出的促進擴散轉運的通用模型。” 1997 JBC 272: 30141

英文原文:“Their data provides compelling physical evidence for a general model of facilitative membrane transport deriv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kinetic transport data.”(physical evidence 是法律用語,即完整的證據鏈)

“這種轉運蛋白的通用模型是數十年前純粹基於動力學分析提出的,直到現在,分子生物學方法才為這一基本假設提供了直接的實驗支持。” 1999 JBC 274: 10923

英文原文:“This general model for membrane transport was proposed decades ago based purely on kinetic analyses, and it is only now that molecular biological approaches are providing more direct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this fundamental hypothesis.”

被引用了2028次的綜述給出的評論:

“該家族中最具特色的成員是大腸杆菌的UhpT和GlpT,已經提出了詳細的拓撲模型(29,90,91)。”#90和#91是RT Yan&PC Maloney《細胞》和《PNAS》論文。SS. Pao,Ian T. Paulsen† and MH. Saier*《促進擴散大家族》Major Farcilitated Difussion(1998)62(1):1–34
(拓撲模型,亦即動態模型、工作模型)

後記:
那顏寧可以這麽嫁接嗎?理論上講,在過去的30多億年裏,載體的保守性可以與DNA的結構保守性類比。DNA雙螺旋結構,是不論什麽物種的。同理,載體的工作模型,應該也是不分物種的。這是她能把大腸杆菌的木糖載體(而且是木糖與質子氫必須同時轉運)與人體葡萄糖載體(不能與質子氫同時轉運)嫁接在一起的原理。

然而,嫁接拚圖需要符合邏輯。比如:人在河的南岸上船,在河的北岸下船;找不到人在北岸上船回到南岸的照片,可以用猴子在北岸上船,在南岸下船代替,四張照片拚圖出輪渡是怎麽完成循環往複的。但顏寧的嫁接拚圖是:猴子在南岸上木船,到了北岸下船的是人而且是水泥船,她就說人從南岸到了北岸(大變活人);猴子在北岸上木船,但南岸既沒人也沒猴子下船。關鍵是:即使這樣的拚圖合理,她也沒拚全!

如上麵載體領域權威所說:我們發表的大腸杆菌葡萄糖載體工作模型就是所有載體的工作模型,“轉運通用模型”。就好比當初DNA雙螺旋結構出來後,不能有人提出“我搞的是人體DNA雙螺旋結構,你發表的是大腸杆菌雙螺旋結構”而忽略前人的成果是開創性的,除非你人體DNA是三螺旋結構!否則,用什麽材料沒差別。

同理,顏寧的大腸杆菌木糖載體與人體葡萄糖載體嫁接後得到的載體工作模型跟我們證明了的是一樣的。如果不一樣,她可以說她發現了新的模型。就類似於發現了人體DNA不是雙螺旋結構,而是三螺旋結構一樣是新發現。

她沒證據否認所有科學家們的共識:所有的載體,不論是大腸杆菌的,還是老鼠的,芝麻的,香蕉的,胡蘿卜的,馬的,人的,全部都是同樣的工作模型。這是她嫁接拚圖的理論基礎。就好比沒人否認任何物種的DNA都是雙螺旋結構,除非拿出證據。

(希望大家轉貼、發送給國內的大學、科學家、科技部領導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