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與人類的共生關係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20-01-22 14:35:01

當文學城新聞出現武漢病毒報道時,潤濤閻就在評論裏提出應該把武漢封閉起來,這樣,傳播就容易在第一時間控製住。剛看到報道,武漢開始了封城。雖然晚了一段時間導致傳播到了半個中國,還是比不封城好控製得多。
 
人們一談起傳染病,尤其是呼吸可以傳播的傳染病,就害怕得不行。其實,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一直在跟冠狀病毒打交道。在沒有單一性免疫係統的動物,比如昆蟲,是不具有冠狀病毒毒害的。也就是說,冠狀病毒危害的是具有單一性免疫係統的動物,比如從鳥類到人類。
 
需要給文科生科普一下免疫係統是怎麽工作的,便於了解為何人類選擇用冠狀病毒鍛煉免疫力。這最後一點---人類免疫係統與冠狀病毒是共生關係---現在作為“潤濤閻假說”比較貼切。
 
動物,從昆蟲到人類,都是由細胞構成,而冠狀病毒進入動物細胞內,靠的是動物細胞提供冠狀病毒繁殖的“營養分子”,所以,我們可以把冠狀病毒看成是“寄生物”而提供營養的細胞稱為“寄主”。冠狀病毒並不釋放殺死細胞的毒素,也不吃掉細胞,那為何冠狀病毒照樣導致寄主死亡呢?
 
當細菌入侵昆蟲體內,昆蟲就產生溶菌酶等殺死或抑製細菌繁殖的化合物,因為沒有產生抗體的能力,昆蟲也就無法對付入侵的病毒,也就不存在發燒這類反應。而具有單一免疫係統的動物,從鳥類到人類,一旦病毒或細菌入侵,就產生專門的抗體專門對付入侵之敵,此入侵之敵就等於抗原,還有B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等作戰部隊一起參戰,把入侵之敵殺死。
 
植物對付病毒、細菌的辦法則是“局部死亡”免疫法。比如一鏽病孢子或小斑病病毒落在了一棵植物的葉子上,這個葉子發現有外敵入侵,當即讓入侵地周圍的組織脫水死亡,幹燥困死入侵者。這是你看到玉米葉子上有白色斑點的原因,那些斑點就是死亡了的幹葉子細胞---被稱為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有的植物整株死亡,把入侵者困死在裏邊,就不會導致大麵積植物群體死亡了。用個體當“炮灰”保護整個群體。
 
人類這種能產生抗體的免疫係統,是一個複雜的戰鬥部隊,這就需要不停地進行軍事演習,以提高或保持戰鬥力。冠狀病毒並不產生毒素殺死細胞,這可在實驗室驗證:你培養人的細胞,單個細胞培養,不是組織培養,然後你接種冠狀病毒,細胞並不會死亡。寄主與寄生物都可以活著,每個細胞裏的寄生物個數有上限,一個細胞裏可以有上千個病毒。
 
那為何人感染了冠狀病毒,比如感冒病毒、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武漢病毒,人會死掉呢?
 
因為人體的免疫係統要殺死這些病毒,就需要合成大量的抗體(抗體是蛋白質,它的形狀決定於病毒的形狀。要把病毒蛋白包起來一部分,然後B細胞、T細胞、噬菌體等把這些病毒清理掉。這也需要發燒以提高清理掉病毒的速度。在清理病毒的過程中,也需要浮腫(發炎)等反應,就是加速清理掉病毒。不是病毒有令人發燒、浮腫的功能,而是人體的免疫係統需要這樣的反應加速清理掉病毒。如果免疫係統不做出這樣的反應,冠狀病毒對人體沒什麽關係。
 
流感病毒和薩斯、武漢病毒都是冠狀病毒,那為何對人體的致死率不一樣呢?因為人類免疫係統對流感的識別能力太強大,病毒剛一進入呼吸道,立刻就引發免疫係統與之作戰了。所以,反應最強烈的是上呼吸道。而薩斯、武漢病毒是人類不常見的,平時隻入侵其它野生動物,人類跟野生動物離得很遠,就接觸不到。入侵人體後,要很長時間繁殖了很多病毒後,人體才形成足夠量的抗體,所以,一旦發生病症,那極可能是肺部浮腫(發炎)甚至心髒的肌肉發炎(心肌炎)地步了。人類不是死於冠狀病毒本身,而是心髒發炎太嚴重了,肺部發炎太嚴重了,心跳不正常了,肺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死了。
 
這類病毒在某野生動物體內很常見,等於人類的流感病毒在人類,入侵後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就被免疫係統清理幹淨了。而人類,野生動物的冠狀病毒從入侵到發病,往往要兩周時間,此時,肺髒甚至心肌裏都有了大量的病毒,一旦免疫係統產生足夠量的抗體,整個免疫功能就啟動了,整個肺髒甚至心肌都發炎腫起來了。
 
人類為何要有過度敏感的反應(簡稱過敏反應)?就是抵抗力強,產生了大量的抗體以及對外敵的“死拚”現象。這當然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作戰方式。在群體生態學領域來說,過敏反應體現的是“哪怕死掉個體,也要維護整個群體不受滅絕”戰略。就好比小麥鏽病,一個鏽病孢子落在哪棵麥苗上,整株麥苗就當即死掉,把入侵進去的鏽病孢子一起困死在裏邊(幹死)。所以,“抗鏽病”麥子品種其實是一見鏽病就死亡的品種---以自己的犧牲滅掉敵人,保護群體。
 
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由於冠狀病毒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不影響人體細胞的生長與繁殖,人類就選擇了與冠狀病毒共生,也就是說,用冠狀病毒作為訓練免疫係統作戰能力的假想敵。沒有假想敵,作戰部隊就慢慢退化掉了,也就無法戰勝癌細胞這類“敵人”(因為癌細胞有此處正常細胞不存在的抗原,在免疫係統看來就等於外敵入侵了,需要清理掉)。人類細胞的癌變速度,是與細胞分裂速度成正比的。沒有細胞繁殖,就沒有基因突變。DNA基本上是在複製繁殖過程中才發生突變,而細胞繁殖時需要複製DNA。基因突變導致癌細胞突變。所以,小孩子需要對感冒病毒具有極強的反應,以提高免疫係統的能力。這就是小孩子容易感冒發燒的原因---體內對病毒的抗體種類還需要加大。當人老了,對感冒病毒的反應能力下降了,也就很難有機會發燒了,免疫能力也就下降了,癌變雖然少了,但免疫係統無能力清理掉癌細胞了。這就是癌症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遠比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原因---不是老年人癌變多了,而是免疫係統清理掉癌細胞的能力不行了。
 
當人老了,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後產生免疫反應的時間更長,心肌炎等一旦發生,哪怕程度低,也容易死掉。
 
就動物界人類群落的大小與野生動物的比例來說,當今世界,人類跟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很小,用野生動物的冠狀病毒實現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減小人類群體增加野生動物群體),其功能幾近為零了。在天然進化過程中,當人類群體太大伴隨密度太大,對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有了破壞作用時,人類就跟野生動物接觸得多了(需要吃更多的野生動物),那麽,殺死人類的野生動物冠狀病毒就起了生態平衡作用。然而,人類不需要吃野生動物照樣可以大量繁殖後,這類天然的生態平衡模式也就失效了。就整個動物界生態平衡功能(人類不能大量占有本屬於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來說,野生動物身上能殺死人類的冠狀病毒此功能就消失了---人類隻能靠女人不想結婚生孩子來控製人口了。
 
今天的人類抱怨野生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對人類的破壞作用,然而,野生動物早就抱怨人類對環境的無限製地占有和破壞導致野生動物基本上被滅絕了的行為,隻是地球上的動物依然是弱肉強食而已。

冠狀病毒是對群落的控製因子。冠狀病毒引發的豬瘟一定是養豬群體密度過大造成的。在中東,即使有野豬,由於群體密度太小,不可能發生豬瘟。人類也是一樣,外來冠狀病毒引發的呼吸道傳染病也是人口密度過大的象征。
 
最後談談“中國人什麽都吃”的習慣來源。
在八十年代來美後,潤濤閻的第一個吃驚的地方就是加油站櫥窗裏竟然賣成人雜誌,立刻買了一本,當即把車停在一邊,打開看。天哪!裸體照片竟然是如此登峰造極的藝術,那是可以跟東方頂級水平的美食媲美的。這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當即得出:東方---吃的文化;西方---裸的藝術。
 
中國人什麽都吃,而且沒有不談吃的名著。毛主席語錄裏就有“吃飯是第一件大事”還有“忙時吃幹,閑時吃稀,不忙不閑時半幹半稀”如此具體的教導。政府沒有嚴格的法律規則:詳細確定什麽動物能吃、什麽動物不能吃、不能吃的吃了如何處罰。即使這樣的法律有,也是一紙空文。為何?因為當官的也吃野生動物,就好比當年當官的也抽大煙,林則徐隻能燒掉鴉片,無法靠法律禁止抽大煙。要想解決中國人什麽都吃的惡習,需要用重典:殺一批吃野生動物的官員。別拿他們也是貪官說事,哪怕是貪官,也不提這茬,就是因為偷吃野生動物而判死刑。這樣,各省殺幾個副市長或省常委級別的官,便可刹住什麽都吃的惡習與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