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美國的商學院錄取概況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19-07-02 11:26:45

參加小女兒的畢業典禮

 

2020年商學院排名來自:

https://www.usn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business-schools/mba-rankings

前10名的商學院(MBA)排名與平均分數(GMAT):

1.Wharton   732
2.Stanford   732
3.Harvard   730
3. MIT   728
3.UChicago  731
6.Columbia  736
7.Northwesten  732
8.Berkeley   726
9.Yale  730
10.Duke 710

 

平均GMAT考分(滿分800. 跟GRE等不同,GMAT錯一道題都不算滿分,但percentile 超過760, 就是99%。也就是說在本科畢業後準備考商學院的100個考生裏,你幹掉了99個;而不是說答對了99%的題。你是百裏挑一)

 

根據GMAT的介紹,大約70%的考生分數在400-600之間。一個字不認識,在同一個選擇上塗鴉,就是400分。也就是說, 601分以上,你就是top 30%(英文: 70% of the test takers score between 400 and 600).

 

下麵介紹一下feeder shools,比如進入哈佛商學院最多的前十名大學畢業生(回本校讀MBA的多):

1.Harvard

2.Stanford

3.Upenn

4.Yale

5.Columbia

6.Princeton

7.Dartmouth

8.Duke

8.Berkeley

10.MIT

 

進入Wharton商學院的前十名大學畢業生:

1.UPenn

2.Harvard

3.Princeton

4.Yale

5.Georgetown

6.Stanford

7.Brown

8.MIT

9.Berkeley

10.Columbia

 

進入Stanford商學院前十名大學畢業生:

1.Stanford

2.UPenn

3.Yale

4.Harvard

5.UVa

6.Dartmouth

6.Berkeley

6.Indian Institute of Tech

9.Duke

10.Princeton

 

進入Columbia商學院的前十名大學畢業生:

1.UPenn

2.Columbia

3.Duke

4.Geogetown

5.Harvard

6.Berkeley

7.Cornell

8.Michigan

9.Dartmouth

10.Princeton

10. NYU-Stern

 

去頂級商學院,本科讀的是藤校或類藤校的名校顯然有優勢。與醫學院法學院不同,商學院需要有工作經曆。頂級商學院錄取的學生與公司知名度也有關係。Feeder companies for top MBA business schools:

比如Harvard B-school:

1.McKinsey

2.Bain

3.Boston consulting

4.Booz

5.Deloitte

6.Google

7.Morgan/chase

8.Goldman Sachs

9.US Army

10.Citigroup

11.Microsoft

 

進入沃頓商學院的公司經曆也類似。在西海岸的斯坦福商學院來自三大頂級企業谘詢公司(MBB)和華爾街三大銀行(Goldman Sachs, Morgan Chase, Citygroup)六家公司加在一起就占被錄取的三分之一以上了,而且頂級商學院是全球招生,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國際學生。剩下的三分之一歸屬於有其它公司工作經曆的報考生。有高科技公司穀歌微軟等經曆的申請者也占有優勢。也就是說,沃頓商學院、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等七大商學院(Magic 7 Business schools的另外4所:哥大、MIT、芝加哥、西北)在競爭學生資源方麵差不多。表一可以看出,除了MIT平均考分不到730外,基本上都是在731左右。最高的也隻有736. 對於沒有家庭背景、自己也沒創業成功的平民子弟申請者來說,考分僅僅在平均數一線是很難進入Magic 7的,因為那些有家庭背景或自己已經創業成功的申請者,哪怕隻有600多分,也容易被錄取。那平均數就靠沒背景也沒創業成功的平民子弟拉高了。除了智商因素(GMAT考分)和經曆外,推薦信也很重要。因為GMAT考的基本上是智商,與情商等沒關係。然而,這隻是對平民來說。如果你創業成功了,或家庭是億萬富豪、國家政要,這些因素都不那麽重要了。

 

下麵介紹工作年限與商學院錄取的關係。與法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等學科不同,進入商學院大多都得有工作經曆。工作年限是你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在Magic 7 商學院裏,沃頓、芝大、哥大錄取的學生平均工作年數取一位小數為5年,被錄取的大多集中在4年到6年。另外四所商學院工作平均年數少一點,比如:斯坦福(4年)、哈佛(4.2年)、西北(4.2年)、MIT(4.9年)。尤其是斯坦福商學院,平均工作年數是4年。如果你隻工作了3年(這是按照入學時的數字,在申請時隻有兩年多一點),那申請斯坦福、哈佛、西北大學商學院時工作年數就不是弱項。如果工作了7年了,這些商學院反而錄取的少很多。

 

別小看工作年數,這對未來的影響還是有的。我知道這個,是我大女兒當年跟我說她在華爾街工作兩年多了要申請商學院讀工商管理學碩士(MBA)。我上網一查,發現7大商學院都是平均至少4年工作經曆,便問她為何著急讀商學院。她說,如果能被錄取,拿到商學院學位時26歲,那在30歲以前就有可能跨入大公司的運營高管層的最低門檻Director(總監)。現在回頭看,她的計劃實現了。華爾街工作3年入讀商學院,31歲邁入了高管層門檻(Director)。我那時也不知道公司運營高管層是怎樣的結構。慢慢地搜集資料,也就明白了。

 

在美國的500強大公司裏,運營高管層是由董事會任命的。其中包括:

1.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執行官(總裁)

2. COO:Chief Operations  Officer 首席運營官

3. CFO:Chief Finacial  Officer 首席財務官

現代的500強大公司大多離不開高科技和信息,公司運營高管層也就有了:

4.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技術官 或

5.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

 

有的公司沒有總監,而是多幾個運營官(COOs),但多數是有三四個或更多的總監,分別是:

Director Operations (運營總監)

Director Marketing (市場總監)

Director Brand Stratage (品牌戰略總監)

Director Human Resource (人力資源總監)

 

總監下麵是部門經理。有幾個部門,要看公司了。

 

商學院跟醫學院不一樣。醫學院不擔心畢業後找不到當醫生的工作,因為醫學院招生名額是受醫學學會控製的。當然,也有例外。我認識一位台灣教授的兒子,是ABC,讀的是頂級醫學院,但住院醫當了4年,找不到本醫院的醫生職位(推薦信很糟糕?情商低人緣不太好?詳情不知), 就換了一家州大的醫學院當住院醫,又幹了4年,還是找不到本醫院的醫生工作職位,就到新成立不久的一家醫院第三次當住院醫,兩年後當上了婦產科醫生。也就是說,頂級醫學院畢業後當了10年住院醫才成為一個小醫院的醫生。這當然是少數個例。商學院更沒保證,哪怕沃頓、哈佛、斯坦福等頂級商學院畢業的,也不能保證每個人最後都能升級到企業高管層,有的一輩子就在經理那一級幹到底了。就是金字塔型,越往上職位越少,競爭也越激烈。

 

我找到了2018年畢業生的數據:

 

MBA畢業3個月後找到工作的百分比(取整數):

Wharton 95%

Stanford 88%

Harvard  89%

MIT         94%

UChicago96%

Columbia90%

NW         92%

平均90%多的Magic 7 商學院畢業生在畢業3個月內找到了工作,包括自己創業的工作。數據沒提供3個月內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後來用了多久都找到了工作。

美國還有一些非常好的商學院,畢業3個月內找到工作的比例也很高,比如:

Duke         94%

Berkeley    93%

Stern(NYU)94%

Michigan   94%

Dartmouth92%

Yale           90%

UVa           92%

Connell     91%

 

那麽,去哪個商學院比較好?由於商學院有ED申請,就是早申請,隻申請一所,錄取就應該去。按照商學院培養出來的億萬富豪比例來說,沃頓、哈佛、哥大三所商學院加在一起培養出來的億萬富豪占全球商學院培養出來的億萬富豪的90%,剩下的10%由全世界其它商學院分享。然而,這並不表明這三所商學院有培養富豪的本事,隻是說明億萬富豪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這三所商學院。然而,對平民百姓的孩子來說,這數字沒什麽用,隻是說在這三所商學院能見到更多富豪的同學。這也算是老黃曆了,因為最近幾年的數字表明,近年的商學院畢業生創業最多的是斯坦福商學院;哈佛商學院還是產生CEO最多的商學院;而沃頓則是CFO的大本營。這隻是統計結果。也就是說,不同的商學院其學校的風氣有影響,在斯坦福商學院,談論自創公司的風氣濃。如果你想創業,那去斯坦福最合適;你有野心當大公司的總裁,那去哈佛商學院最理想;如果你想當CFO金融管理,那去沃頓最合適。其實這隻是統計學意義,對個體來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創業瘋子馬斯克,不是去的斯坦福,而是畢業於沃頓。穀歌等創新大公司總裁很多是沃頓或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另外就是地域的差別很大。在加州人眼裏,斯坦福就是第一,沒有之一。在芝加哥,芝大和西北商學院的校友會勢力極大。在華爾街,哥大商學院畢業生的強大校友會陣容是無法撼動的。所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與理想來選擇第一個申請的商學院。然而,計劃未必趕得上變化。本來決定畢業後去華爾街,畢業後可能改變了想法。本來不打算創業的,後來有了機會就創業了。好在這些商學院都提供你需要學習的知識,也都有強大的校友會,你能否在畢業後馳騁沙場,與哪所商學院無關。

 

管理層跟當技術大拿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技術大拿找工作多數情況下要與所學專業對口,而企業管理層則不需要。比如微軟的COO是從Walmart的COO挖去的。比如造飛機的波音CEO後來當上了福特汽車公司的CEO,這人既不懂飛機也不懂汽車。這還不算出格,我們醫學院的醫院係統以前的CEO根本就沒學過醫學,是賣商品的公司CEO。管理層與專業沒什麽關係。另一位波音CEO當上了國防部長,石油公司CEO當上了國務卿。所以,管理層跳槽時不考慮公司產品的性質,需要考慮的是公司規模和運營方式。有人擅長拯救即將破產的公司(什麽公司無所謂);有人喜歡管理開發新產品階段的公司;有人樂於幹維持、守家的事。

 

那當技術大拿好還是進入管理層好?其實這因人而異,跟性格愛好有關。技術大拿的生活簡單多了,兩點一線,下班就回家。管理層的生活就不一樣,社交占據生活的時間與空間。業餘生活也跟技術大拿是另一個世界,請客、赴宴都是家常便飯。總之,各有各的特點。

 

那麽,花那麽多錢讀個企業管理學碩士值得嗎?其實不論讀醫學院、法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等等,這本身都是經曆。人生就是一瞬,幹什麽都是經曆,自己願意,並能在經曆中獲得享受,就值得。

 

我寫這篇文章是看到最近的報道:過去的兩年裏,美國裁員(layoff)比例最高的是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就是經理(Manager)這一檔次的,因為電腦化信息化的網狀平行管理導致用不了那麽多中層管理人員了。而這一檔次的多是名校商學院畢業生。

 

關於創業。如果有機會,自己創業當然比讀MBA通過找工作進入大公司決策層要好得多,在今年評出來的35歲以下的35個創業者中,有9位是華人,超過了四分之一,跟華人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例相差不多: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lists/innovators-under-35/2019/

 

這與個人的理想、性格、機遇有關。對自己沒理想或沒機會創業的大多數來說,想通過頂級商學院跨過五百強大公司的決策層門檻,在畢業後找工作時也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個性、理想而選擇不同的公司。跟技術大拿不同,管理層大體上分為三類人才:適合公司大發展擴張的人才;適合守家的人才;適合當救火隊長的人才。

 

拿雅虎為例。幾年前在雅虎進入迅猛衰退的時刻,雅虎董事會竟然請了穀歌的Mayer當總裁。Mayer女士是很能幹的無疑,斯坦福本科畢業後進入穀歌,很快升為經理(product manager),然後是總監(Director of Consumer Web Products),然後是負責搜索領域的副總裁(Vice President of Search Products and User Experience)。在2012年的雅虎,應該聘請的是“救火隊長”而非隻有在擴張期的穀歌工作經曆的人,因為在穀歌擴張期,每個高管都是天天琢磨怎麽燒錢。她當然無法拯救雅虎,而是繼續燒錢,直到債台高築不得不賣給Verizon,當然她自己得了50個米林的補償,因為被提前離職。這不是她的錯,是雇用她的人的錯,因為雅虎那時已經“著火”了,你還雇用隻會燒錢的人來管理,那不越燒越旺?這是雅虎董事會的戰略失誤。國家也類似,就好比大將軍何進,自己掌兵權,那你最怕的就是外部的軍隊將領不服你而鬧事啊,你就應該用文官大司徒王允啊。可何進竟然偷偷地讓有西涼軍的董卓帶兵入京,那你何進不是活膩歪了?董卓進京後他會走?袁紹會答應董卓控製朝廷?那天下不大亂了才怪。

 

如果你的個性適合守家,就找處於此階段的公司去逍遙;如果你的個性適合管理開創新產品,你就找處於上升階段的公司去發揮才幹;如果你有信心讓公司起死回生,那就找處於此階段的公司去煉勵救火的本領。這需要的可都是完全不同的技能。有的人隻能在上升階段的公司當高管,天天想著怎麽燒錢,這需要有戰略眼光,燒錢要有遠景謀劃。可這類人極可能在公司麵臨崩潰時自己先受不了而抑鬱。有的人在死亡線上掙紮過,或者有天生的當救火隊長的潛質,那照樣在大企業有用武之地。這救火隊長本領當然與性格有關,也與經曆有關,在年輕時找機會曆練一下,也是一種挑戰。總之,在管理層方麵,不同的個性有適合不同階段的公司,反而與產業種類關係不大,這跟隻做技術大拿就不一樣。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想讀商學院孩子的家長提供點資訊。對我們家來說,父母是不參與孩子的決策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都不是在美國生活的,對美國的了解比不上孩子們。我能幹點體力活。幫女兒搬家,閑著也是閑著,做點新家具也不錯。給小女兒幹的,搬家後需要根據房間的尺寸做個新的:

自己在家院子裏種的荷花開了:

百合也不錯,滿院子的香味:

梨樹結果了:

亞洲梨也是成串成串的結,都是春天剪枝太狠了點,導致果實瘋狂:

道理是一樣的:不論動物植物,當個體感覺到末日來臨,便立刻停止自己的生長和舒適的生活,改成瘋狂生產下一代。果樹要剪枝,每年春天來臨時都要把中間的主幹樹枝幹掉一截,四周的枝條頂端也都剪掉一截,讓植物感覺到麵臨死亡。動物也一樣,想讓母豬多下崽,必須在配種前挨餓,懷孕後再添加飼料。婦女也一樣,越是骨瘦如柴,越容易懷孕生孩子。大山溝裏貧窮的婦女生孩子多,就是這道理。等懷孕後再多吃。想要孩子,不懷孕的,需要減肥,處在半饑餓狀態幾個月,就容易懷孕了。

 

這個樹枝最粗的地方也隻有大拇指粗,從上到下結了27個梨,頂端就耷拉下來到地麵了。照片就照地麵上麵的一部分:

這些樹枝可能會斷掉,因為無法支撐得住,這種梨成熟時個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