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亞裔細分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18-07-29 19:24:38

引言

我不在加州,可過去的兩三年裏,總有網友要我談談SCA5、亞裔細分這些話題。在文學城裏,每看到“亞裔細分”基本上都與“歧視華人”劃等號。作為不在加州的局外人,我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對錯不知,因為不了解加州的具體情況。如果得罪了加州網友,那我可以刪掉此文。當然,現在亞裔細分已經不再是加州的事兒了。

(一)亞裔細分提出的背景

從邏輯上講和加上我在美國經曆的事實告訴我:美國不論白人、黑人、西裔都分不清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甚至菲律賓人,他們隻能分清亞裔裏的印度人與黃種人不同。所以,提出亞裔細分的不應該是白人、黑人、西裔,從邏輯上講最大的可能是印度人或黃種人裏的某個族群,比如中國人、日本人、越南人、菲律賓人等等。

我查看了當初的一係列英文報道和亞裔細分英文法律文件,官方提供的來龍去脈大致是這樣的:菲律賓裔的議員首先提出亞裔細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與白人、西裔、非裔無關。

(二)亞裔細分得到了華裔、印度裔、菲律賓裔等亞裔議員們認可的理由

亞裔細分僅僅靠菲律賓裔議員的能量是無法成為法律的。亞裔細分為何得到了華裔議員的認可(在加州,華裔議員4票支持、1票反對、一票棄權)?為何除了大陸來的華裔其它亞裔包括台灣籍議員都沒有強烈反對亞裔細分?甚至亞裔細分法案得到了他們的支持與推動?

先說不同亞裔的客觀上的差異:菲律賓裔的高中生數學等學習成績遠遠低於華裔、印裔、韓裔、日裔。如果在申請藤校甚至州大時,填表時都填亞裔,那菲律賓裔的學生基本上就喪失了競爭力。他們的議員想到亞裔細分是可以理解的。法案由於華裔的強烈反對其中的教育一項,對菲律賓裔最關鍵的這條反而在法案最後的版本上取消了。

亞裔細分的原則是統計上的“方便”說穿了就是更公平一些。比如,在福利照顧方麵盡量公平些,因為雖然都是亞裔,但不同族群在長處與短處的方麵很不同。

潤濤閻不認識投票支持亞裔細分的華裔議員們,也就沒機會跟他們聊聊他們的想法。但有一點我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從大約五年前開始,美國各大媒體都在講移民美國最大的族裔不再是墨西哥人,而是亞裔。這當然是事實。在奧巴馬當政的八年裏,僅中國大陸的綠卡數和印度移民綠卡數加在一起就接近14%,而墨西哥移民綠卡占20%。中國人印度人加上日本韓國越南台灣香港新加坡的移民遠超過西裔移民。這對亞裔繼續加大移民的確不是好事,道理很簡單:電影《地道戰》裏的台詞大家都知道:“要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鄧小平的說法就是要韜光養晦不出頭,江澤民的說法就是悶聲發大財。一句話:千萬別成為眾矢之的。《厲害了,我的國!》引發的後果大家都看到了。亞裔細分後,移民綠卡遙遙領先第一位的又回到了墨西哥裔。中國人排在了第二位。從加大亞裔移民而不受到主流媒體關注也就不引發其它族裔抵抗的角度看,亞裔細分是對整個亞裔群體有好處的。有一點是肯定的:當初菲律賓裔議員想到、提出亞裔細分時,目的絕不會是為了故意讓華裔或任何亞裔遭受種族歧視。

(三)為何大陸來的華裔會認為亞裔細分是種族歧視?

首先我們必須譴責毛澤東的閉關鎖國,導致大陸中國人27年裏無法移民美國,結果是:在美國的華裔少了二百萬綠卡移民,加上他們的後代,那將是三百萬以上的華裔。而且,現在的華裔議員基本上都是台灣籍和香港籍,沒有大陸籍。當台灣籍香港籍議員們支持亞裔細分時,大陸籍的華裔便感覺到自己無能為力,也就懷疑他們沒安好心。而事實上,亞裔細分後台灣香港新加坡的華人和大陸華人一樣都是華裔(Chinese)。

當然,這個猜測也不無道理。尤其是美國把中國定為戰略對手(等於假想敵),那萬一美國跟中國打仗了,被監視的就隻有華裔,與其他亞裔無關了。別說打仗,就是上周美國FBI局長宣布全國50個州開始調查中國人在美國偷技術情報,雖然他沒說具體的調查方案,我們可以從邏輯上推理出:亞裔裏的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菲律賓人越南人等等族裔不會受調查,就是華裔,也主要集中在從大陸來的華裔群體,以提高調查效率。從這方麵講,大陸裔華人就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但這的確不能說成是對大陸華人的歧視,而是由大陸來的少數害群之馬造成的。要恨,也得恨那極少數的偷技術的盜賊,與亞裔細分沒關係。即使沒亞裔細分,FBI也能從移民局那裏得到從大陸來的移民綠卡名單。而且即使細分了,台灣籍香港籍新加坡籍華裔也不應該受到調查。至於亞裔細分在美國的教育尤其是本科高等教育會不會對菲律賓裔給予分數上的照顧而是以其它亞裔作為損失方,我不知道。就拿哈佛為例,去年亞裔22%,比前年和以前的20%增加了兩個百分點。這兩個百分點得利的是哪個族群(比如說是不是菲律賓裔)、與亞裔細分有無關係,沒報道,我也就不清楚。

(四)潤濤閻的看法

兩年來,很多網友沒完沒了地追問潤濤閻對此是怎樣的看法,我都沒答複過。我想,不論是亞裔細分還是不細分,隻要有“族裔”這一項,就等於有了種族歧視的條件了,那種族歧視隻能是程度的不同而已。要想消除種族歧視,就應該從司法和規則上解決,那就是:不論在升學還是就業,一律取消族裔這一項。包括各類身份證,都不設族裔這一項。隻要有這一項,就給種族歧視提供了思維基礎,就讓每個人必須想種族這件事,哪怕你是出生在美國根本就不會祖籍國的語言。所以,我們每個人需要爭的是取消族裔這一項。隻要有這一項,就無法消除種族歧視。如果不是反移民的川普上台,亞裔,主要是華裔與印度裔,還是會迅猛增加移民。如果是這樣,那亞裔細分對華裔和所有的亞裔都是有好處的,因為不會被媒體大量渲染亞裔是第一大移民族群。如果川普限製亞裔移民,那以後來美國拿到綠卡的人數大減,亞裔細分對華裔尤其是大陸裔,如果沒弊的話也無利可談。華裔的後代要盡最大努力進入政治領域,以後有州長有議員有大律師有法官。不能僅僅看哪個技術行業掙錢多,就讓下一代都集中在一個技術行業裏(“比如你的孩子學電腦,我的孩子也學電腦”的群羊效應)。

(五)如何改變亞裔細分?

亞裔細分已經成為法律。想改變事實,如果能說服菲律賓裔放棄亞裔細分跟華裔印度裔日本裔韓國裔越南裔在一起,就能再次合攏在一起。這需要華裔等其他族裔遊說藤校,主動把自己族裔的名額分給菲律賓裔藤校名額,才能讓菲律賓裔認可大家綁在一起。就好比猶太人隻占人口的3%不到,藤校1/4是猶太人,占據的是白人的藤校名額,其它白人群體對此寬容也讓猶太人歸於白人而不分開。 我們舉個例子。在中國,蒙古族或朝鮮族占2%的人口,如果蒙古族或朝鮮族占清華北大名額的四分之一,漢族人會不會鬧事?尤其是入學並不依照考分而定。所以,白人在寬容方麵(為了長遠戰略而放棄眼前利益)遠不是亞裔包括菲律賓裔能比的。 如果想恢複到亞裔綁在一起,那不是反對不反對,而是先得說服菲律賓裔議員們認可才行。就好比你的鄰居是四世同堂,而你家兄弟們不想在一起過日子要分開,你反對鄰居或村長同意你哥哥的意見而分開,拿你是荒唐的,因為你需要說服的是你哥哥跟你一起過日子。那你哥哥提出的要求你需要滿足他。你鄰居哥們間可能比你家更不公平,但人家不在乎。你非要人家也分開是毫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