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打江山者坐江山”對比研究中國“習近平後”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18-02-03 08:15:24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常識性的規則放在政治上就是“打江山者坐江山”。這對中國有史以來的政權更迭來說沒什麽異議,但對其它國家比如美國是否如此,可能有不少人不敢認同。這就有必要對此做一比較研究。比較研究的結果,早在多年前我提出過,那就是習近平任內和“習近平後”將麵臨權力危機。誠然,這種對比研究屬於唯物主義範疇的研究,也就隻能給出大概結局的推理。想到此話題當時我並沒時間給出對比研究的過程,今天補充一下。 

(一)美國建國後的“打江山者坐江山” 

美國建國後的總統大選,其結果便是開國元勳們坐江山。這是民意決定的,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常識性的規則在政治上的反應,畢竟人類的思維模式都遵從同樣的理性邏輯。從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上任到第十一任總統波爾克(James Polk)上任,經曆了56年。在這56年裏,隻有泰勒(Tyler)不是靠選舉上台的,而是直接由副總統繼任(總統死在任上)。在泰勒之前所有的總統,隻有一人不屬於開國元勳,他就是亞當斯的兒子小亞當斯。 

我們需要單獨拿出美國早期的“家族補償”規則評論。華盛頓被選上第一屆總統是出乎華盛頓本人的預料的,因為根據西方公司與商界規則,華盛頓屬於給亞當斯打工的公司執行長,而亞當斯則是公司的主人。為何這麽說呢?因為是亞當斯找到華盛頓,請他帶領軍隊打仗。軍人軍費等等靠亞當斯來解決。在華盛頓看來,那就等於他受雇於亞當斯。所以,當大選開始後華盛頓就去旅遊了,因為他不認為天下是他的,應該是亞當斯的,人人都會投亞當斯的票。大選結果出來後找不到華盛頓去哪裏了。亞當斯是第二任總統,但他隻幹了一屆就被第三任總統傑弗遜給擊敗了。為了“補償”亞當斯理應得到的利益,便把他兒子推上了總統寶座幹了一屆。父子加起來等於幹滿了兩屆。那時已經是第六任總統了。開國元勳裏威望最高的華盛頓、亞當斯、傑弗遜、麥迪遜、門羅都幹過總統了,唯有威望、功勞也極高的兩人:漢密爾頓、伯爾由於決鬥一死一逃跑(後來被抓)退出了曆史政治舞台。漢密爾頓與伯爾的決鬥牽涉到的利益糾葛很複雜,但從當選總統的資格方麵來說,二人算是半斤八兩,導致誰也不服誰的局麵。伯爾是戰爭中的立功將軍,但他也有執政的經曆(是傑弗遜的副總統)。就算他喜歡決鬥,他不會跟華盛頓亞當斯傑弗遜麥迪遜決鬥。如果沒有發生決鬥事件,他二人遲早都會當上總統。小亞當斯就得往後麵排了。 

泰勒不是選上的也必須上台,雖然他不是開國元勳,因為第九任總統哈裏森在台上一個月就去世了,副總統泰勒當天繼任總統。哈裏森是跟印第安人打仗的軍事將領,對美國的功勞很大。哈裏森的孫子大約四十年後當了一屆總統,算是接受了對他爺爺的“補償”。 

我們可以想象,在美國開國元勳們還沒有輪流完當總統的期間,如果出來一個對美國建國與籌劃建國毫無功勞的大學教授(類似方勵之),就因為他提出憲法裏缺乏很多人權內容,比如奴隸的問題、婦女沒有投票權的問題,拉學生上街遊行是毫無問題的。但美國媒體絕對不會報道這教授本人姓名,隻報道遊行的內容。因為美國媒體沒道理讓這個教授白白送命。想想看,如果這樣一個教授有野心想借機煽動學生而搞到輿論與民心的支持當上總統,那開國元勳們絕對不能接受的,至於怎麽殺死他,那就沒人事後去搞清楚了。 

我在華盛頓附近住的時候,周末常常看到華盛頓白宮國會山那裏有遊行的,包括同性戀遊行。但媒體從不報道遊行的組織者或領導人。人們隻知道有同性戀遊行的事,媒體不會給組織者造神而宣傳他的名字。組織者是否會被“黑社會”幹掉,人們也無法得知。那時沒有互聯網,媒體報道誰不報道誰有其戰略謀劃。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美國開國元勳們輪流當選完總統(或者太老了無法執政)之前,其他人沒有當選的,是曆史的事實。等於實踐了“打江山者坐江山”的規則。 

這不僅僅是由規則的合理性決定的,還有社會穩定的因素。泰勒是副總統繼位的,他不需要有民意威望。波爾克上台後立刻麵臨威望不足的難題,因為打江山與他無關,“憑什麽他就當總統?”的疑問在每個人的腦子裏揮之不去。他立刻發動了美墨戰爭,把美國領土一步步擴大。這其實等於他打下了部分江山。美墨戰爭持續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得不停下來。波爾克下台8年後布坎南上台,美國又麵臨總統的威望壓不住有戰爭經曆的州長們的局麵。南北戰爭一觸即發,布坎南隻幹了一屆就把燙手山芋交給了林肯。林肯通過戰爭打下了“江山”,製止了國家分裂。要知道,當時如果贏不了南方軍隊,那北方的各州也會在南方獨立後四分五裂。 

南北戰爭的代價太大了,從此美國人不論哪個州長都不再敢想一想獨立的事了。從1789年華盛頓當選總統到1846年的美墨戰爭,不到60年,到南北戰爭也差不多隻有70年。 

(二)民國時代的“打江山者坐江山” 

所有的中國人都承認推翻滿清的真正實力是袁世凱的北洋。孫中山與其說是參與者不如說是攪局者。因為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孫中山沒有軍隊,靠忽悠陳炯明還叛變了。所以,民國時代掌實權的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等基本上屬於北洋。黎元洪是沾了武昌起義的光,也算是推翻滿清的功臣。孫大炮起先巴結日本,偷偷給日本談判出賣遠比21條還要賣國的條件換取日本人對他的支持。他還巴結美國,忽悠美國他要搞美式民主。他也忽悠蘇聯,要聯俄容共,獲得了蘇聯共產黨給他和中共多達250萬盧布使得黃埔軍校成功培養了一批批國民黨共產黨軍事人才。 

孫中山認錢為親,隻要給他錢,哪個國家什麽條件他都答應。孫中山今天姓日,明天姓美,後天姓蘇。反正誰給錢就是爹。這種做派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是國共交戰。如果他不是找到蘇共的錢辦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國民黨就沒機會接近共產黨,剿共時就不會有拖泥帶水的事發生。共產黨也沒機會打入國民黨內部。國共戰爭即使打起來也不會勢均力敵如此激烈,基本上是黃埔人對黃埔人,死的都是中國窮人的孩子。 

孫中山死得早,他死前不指定接班人,害得國民黨三派內訌不止,讓共產黨鑽了空子。蔣介石既不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功臣,也沒打敗日本侵略者(是美國打敗的日本),又不是孫中山指定的接班人,那他的威望就鎮不住國民黨內部的各路人馬,包括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都跟他對打。張學良楊虎城都敢把他抓起來。 

(三)共產黨的“打江山者坐江山” 

本來共產黨打下天下後就應該根據功勞排座次,可毛澤東偏偏提拔靠拍馬屁上位的劉少奇,把劉少奇提拔到周恩來朱德的前邊。耿直的彭德懷直接表露對劉少奇看不起。林彪雖然在廬山會議上取代了彭德懷的位子,而且在文革彭德懷被揪鬥時林彪風光無限,即使黨章上寫上林彪是接班人,彭德懷也沒一句怨言,因為三大戰役林彪打了倆。當林彪摔死在溫度爾汗的消息告訴了在獄中的彭德懷時,彭德懷大鬧,說他不同意林彪這麽個死法。他判斷出來林彪是被毛澤東周恩來合夥整死的,詳情是怎樣的,他認為無關緊要。 

根據美國和民國的經驗來看,毛澤東死後,隻要鄧小平陳雲等政治家和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粟裕等元帥大將們在世,王洪文華國鋒這些人除非得到這些老人們的認可,想當獨斷朝綱的主子是極難辦到的(靠單個人輔佐都很難)。 

在毛澤東身體還可以的時候決定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他便領頭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然後把單子交給王洪文,讓他念紙上的字。當王洪文念出第一個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名字時,許世友不理他。他喊了三遍許世友,許世友一動不動。周恩來拿過軍令狀,念到許世友,許世友當即站起喊“到!”畢恭畢敬聽從周恩來的命令。在毛澤東在場時,而且是毛澤東讓王洪文念他的聖旨,王洪文都奈何不了一個軍區司令員,毛澤東死後,他還想當副主席?古代念聖旨的都是沒地位的太監。毛澤東讓王洪文副主席念聖旨,有讓將軍們懷疑王洪文狐假虎威在毛澤東死後自己下聖旨的危險。如果毛澤東讓汪東興替他念聖旨,許世友反而說不定可以接受。 

胡耀邦是經曆過紅軍時期的紅小鬼,在戰爭年代,他就跟彭德懷、徐向前、葉劍英合作並建立了互信關係。在批三項指示為綱時,他跟鄧小平成為同夥。葉劍英一去世,鄧小平也很難保得住胡耀邦了,因為打天下比他資格老的很多還在世。何況不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趙紫陽了,陳雲李先念薄一波等老人幫不認他的帳。在打江山的紅一代都死了後的總書記江澤民胡錦濤這倆人都與打江山無關,但江澤民是陳雲李先念舉薦後被鄧小平等八老認可的,鄧小平又給江澤民指定了接班人胡錦濤,算是扳回一局。所以,江澤民胡錦濤的執政合法性還是來源於打江山的紅一代鄧小平陳雲李先念。隻有到了習近平才是邁過了被紅一代指定的曆史門檻。 

那習近平憑什麽威望能坐江山呢?靠的是他爹不僅僅是紅一代打江山的功臣,還是在絞肉機裏被關押16年也不整人的硬漢子。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他爹習仲勳給他積的陰德。這差不多等同於美國的“補償”功能。在過去的五年裏,習近平靠打老虎拍蒼蠅獲得了民意。雖然在高層他隻抓平民升上來的老虎,但在底層,他上台後幹掉了134萬貪官。雖然這134萬按百分比屬於少數,但對其他人的威懾作用還是很大的。那些沒被幹掉的貪官隻能靠親屬黑社會獲取暴利了。幹掉了134萬貪官,比當年林彪的部隊人數還多。 

這就不得不談及“習近平後”的接班人話題。習近平的接班人仿習近平靠反腐敗獲得執政基礎,是遠遠不夠的。習近平有他爹的陰德作用,“習近平後”的接班人憑什麽?其地位類似於美國開國元勳們離開舞台後的波爾克不得不發動美墨戰爭以全勝的戰績獲得威望。即便如此,他下台後布坎南立刻麵對美國國家分裂的局麵。直到林肯打贏了南北內戰,開國元勳們“打江山坐江山”的威望認可規則才從國民的心理上淡化,因為發生動亂的戰爭結局太慘,即使不服總統的統治,那也隻好忍受了,動亂的代價想想都可怕。 

中國的製度轉型還沒有完成,或者一個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當政者上台的另外的方式還沒有建立,中國也就沒走出盛世--亂世--盛世--亂世循環圈。因為當權者的內訌是最大執政危機之所在。如果不認可民主選舉,剩下的隻有:考試以考分決定接班人?抓鬮?現任指定?隔代指定?世襲?除了抓鬮,其它的除了民主選舉外都試過了,都不怎麽靠譜。其實,認天命--抓鬮,誰抓著誰就是國家主席,興許會令絕大多數人認可。抓彩票一下子成為億萬富豪的,大家都認可呢。 

幾年前談到的習近平如果還有接班人的話,那他的接班人也難以執政,道理便在此。我是根據美國打下天下後坐天下者的情況、中國帝製推翻後民國的情況作為參照係推理出來的。地球人的共性就是都遵循同樣的邏輯思維方式。 

中共應該做好麵對重大政治危機的準備。有備是否無患不說,至少比無備靠摸石頭走到哪算哪強。我寫這篇,關心中國的近在咫尺的未來,是因為那是我的祖國。避免內訌,國泰民安,是每個華人的祝福。但祝福屬於毫無作用的感性範疇,解決問題還是靠理性思考與判斷。 

小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打江山的人們提著腦袋在戰場上爭奪“種瓜”的瓜地,而你在自家院子裏“種豆”,人家把“瓜地”奪過來了後你以“你種瓜本事不如我”為由想占據人家的“瓜地”,那你是找死,你以為就你聰明會抄近路投機取巧?把人家當傻子玩?那不符合天理,也不符合人情。 

然而,打江山的一代人死後如果沒有建立起一個在社會穩定前提下交接權力的政體,新的動亂將不可避免。美國的三權分立民主政體早已在南北戰爭後鞏固下來,而中國在五四運動時掌權的段祺瑞未能以霹靂手段菩薩心腸鎮壓放火燒樓的犯罪分子以鞏固住民主政體,又在“三一八慘案”後對打著民主愛國旗號破壞民主政體鬧事學生下跪,從而斷送了民主政體。段祺瑞是軍事上彪悍的英雄人物,玩政治到爐火純青地步,隻要他在位,各路軍閥都服。段祺瑞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以對無知激進的學生們同情的婦人之仁代替了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民主政體的戰略決策。結局就是段祺瑞下台。他下台後導致軍閥混戰民主政體被斷送。國共內戰最終導致社會回到專製政體,再想建立民主政體就難以登天。段祺瑞一念之差,一時失誤千古恨。 

“習近平後”麵臨的是數千年的世襲製回不去了,民主政體在北洋後期就夭折了,朝野雙方大多數人認可的新的接班政體連個雛形都沒有,還是在河裏摸石頭。摸石頭並不是壞事,隻是永遠摸下去一旦碰上山洪爆發或泥石流,又將是一場災難。郭文貴說習近平是千年一遇的明君。我倒是願意他是十年一遇的明君,“習近平後”還有明君出來。按照郭文貴的說法,那中華民族可就慘了:習近平後要過一千年才能有明君,在這一千年裏都是被暴君或昏君統治。可見郭文貴是多麽跟中華民族有仇。 

就算每十年出一個明君,那通過什麽辦法把該明君找出來呢?由誰來鑒定他上台前不參政或政績不突出而上台後就是明君呢?又如何避免上台後不是明君而是昏君暴君的薄熙來令計劃孫政才這類“野心家”篡取權力而讓全國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呢?社會學也是科學。科學就需要有方法與設計(由頂層設計出來的實施方案),通過該設計獲得的結果能重複下去。你讓下麵的人到河裏去摸石頭,反腐敗的事實證明他們對摸石頭不敢興趣,而是個個都帶著鈔票去被窩裏摸女人去了(目前為止還沒有被抓貪官不亂搞女人的)。你在上麵摸石頭險象叢生吼吼吼,他們在下麵摸女人高潮迭起啪啪啪。結果必然是上有上策下有下策,各走各的道。他們口頭上的忠誠是經不起考驗的。這年頭兒子都靠不住,有多少人抱怨養兒子比不上養狗?再說了,忠誠又有何用?這年頭女人愛上忠誠的程浩要比愛上不忠誠的宋寧宇還痛苦。 

後記: 

1. 美國曆史上朝野雙方有對“該坐滿兩屆但沒實現”的總統給予“補償”的共識。這一直成為傳統,直到最近的布什父子。老布什打贏了海灣戰爭,立刻下台,後來民意內心裏覺得欠他點什麽,他兒子就得到了“補償”。美國曆史上也有一個坐滿兩屆,家人還得到“補償”的例子,他就是老羅斯福和小羅斯福。老羅斯福當時民意高到如日中天地步(至今也是美國總統裏排名靠前的評價),民意要求他打破任期來個三屆連任。他拒絕了。可後來他老了反而後悔了想再次出山,因時過境遷而未如願。他死後民意越來越覺得欠他的。他家族裏有個八竿子打得著的堂弟就得到了“補償”。說起來好玩,老羅斯福未能依民意打破任期製,小羅斯福倒是實現了。小羅斯福死在任上那是他的第四任期。他死後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條款:今後不論何種情況都不能打破兩屆任期製。 

克林頓如果在任內病死,那當初我就會判斷希拉裏會戰勝奧巴馬而成為第一個女總統。克林頓坐滿了兩屆,而且差點被彈劾掉,希拉裏隻能靠自己的能力了,沒有丈夫的“補償”因素了。憑天時地利人和,預料她是戰勝不了奧巴馬的(請讀潤濤閻舊作)。如果闖王聽從潤濤閻的建議,隻任一屆,在屆滿時裝病退出連任競選,在任內不幹違法亂紀的事,憑其與曆史上的總統風格完全不同,N年後女兒伊萬卡就有利用“補償”的因素而當上美國第一個女總統的可能。如果闖王當了兩屆,那就沒伊萬卡什麽事了。

2. 習近平上台也有他老爹不整人還坐16年牢的“補償”因素,其中包括了“補償”救了中央軍的陝北紅軍劉誌丹和高崗付出生命代價的因素。 

3. 很多在美華人對美國黑人受到照顧(升學、福利、工作機會)而惱怒。其實,美國白人都清楚當年把黑人當奴隸,那可不是人家偷渡移民也不是合法移民而是白人用鐵鏈子從非洲把人家拉來當奴隸的。現在的照顧本質上是“補償”文化因素在朝野雙方達到的默契。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美國華人今天得到的不被公開歧視地位是受益於黑人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如何爭取對當年的排華法案得到“補償”倒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雖然這與黑人得到的“補償”是兩碼事(華人不是白人用鐵鏈子拉來的),但仍然是應該得到“補償”的。越是斷絕了“補償”文化傳統,華人越是失去得到排華法案的“補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