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與智慧的區別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17-12-18 16:58:28

(一)我初中時的故事我讀高中時趕上了鄧小平第二次複出搞改革,在大學招生方麵想恢複考試製度,結果被張鐵生一張白卷給廢掉了(我高中畢業後鄧小平被打倒,教育界清算鄧小平的罪名是“修教路線回潮”)。看到了有高考上大學的曙光,我周末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地跟弟弟說起這個趨勢哪怕有波折,毫無希望的黑夜突然間出現了啟明星,未來是有光明的希望。他立刻問我:如果有一天你能成了個人物,誰是你的伯樂?我當即反問他:“爺爺?”他搖頭,並說:“爺爺是自家人不算。”我問他他的看法,他說是潘柱。

這句話讓我回想起我跟潘柱的交往來了。他比我年齡大,他高中畢業要考大學那年文革來了。既不是同學又不是玩伴,往往都是他看到我幹的活或我說的話後讚歎一下而已。令潘柱讚口不絕的是我用簡單的辦法就解決了盜賊無法盜竊我養的幾十隻家兔。因為毛主席下了最新指示“要節約鬧革命”,農民太窮了,再也找不到節約的地方了,便想起了打狗。

狗吃人糞,等於浪費糞肥。狗都被殺掉了,窮得過不下去日子的人就當盜賊。抓雞會有聲音,因為雞會叫喚,而抓家兔就可以悄悄地瞞過在屋裏睡覺的主人。家家都靠養家兔賺零花錢,天津有三輪車來收購給天津市民改善生活。如何對付猖獗起來的“盜家兔賊”便成了家家戶戶的難題。沒錢買鎖,家兔窩的門如何不被盜賊打開,或者打開時有聲音能讓屋裏的人醒來,難道極大。因為你想得到的招數,盜賊也能猜出來。我用了非常簡單的裝置就不用擔心盜賊會破解。

一天,潘柱到我家找我爸,我在用野菜喂家兔。他一看我有這麽多家兔,自然想到如何防盜。待他跟我爸談完後出來,我已經把家兔圈的門關好了。我請他試試在大白天能否打開我設計的家兔圈的門。他在那裏折騰了很久仍然找不到機關在哪裏,最後放棄了,便問我。我指點給他看,他恍然大悟。其實就是根據絕大多數人用手一摸邊上的合頁便知門是往裏開還是往外開。隻要合頁在外麵,家兔圈的門應該往外開。我這個家兔圈門邊的合頁是定在外麵的,其實它是假的,合頁中間的軸拿掉了,隻是留個帽在那裏。摸著或看著似乎是真的合頁定在外麵。真的合頁是定在裏邊的。那如何避免盜賊用吃奶的力氣往外拉呢?我在門裏邊用鐵絲拉住,穿過家兔圈和院牆,栓到牆外麵的棗樹上。一個人的力量是拽不斷鐵絲的拉力的。門的把手與鐵絲在同一位置。鐵絲從外麵用手摸不到。這些都是事先設計好再蓋的家兔圈。當潘柱用力往裏推的時候他也推不進去,是

另一簡單機關:裏邊有一個門插銷,門是用粗木頭做的,木頭之間有一寸半寬的空間給兔子通風的,左右的磚牆也留有通風的豎磚風口。用手從門的縫隙可打開下麵的開關。但我告訴他讓他試試,他花了很長時間一邊琢磨一邊打,一刻鍾過去了,他能想到的都試過了不行後才問我。我告訴他旋轉沒用,是那個釘子帽,機關在那裏。他就開始折騰釘子帽,最後還是打不開。我告訴了他後,他嘖嘖稱奇。可用的材料就是鐵絲釘子這類便宜的東西,就地取材,能蒙住盜賊,還蒙住了人人佩服的潘柱。他就跟我說這太科學了。然後我告訴他:即使盜賊弄壞了家兔圈,他也抓不到兔子!因為我在建家兔圈前挖了坑道,用磚磊好地下室。家兔晚上一聽到有動靜便跑到地下室去了。那個地道的口在門右側的角上。即使用手電看到了,他徒手不出聲音也扒不開。那年我讀小學五年級。

要說潘柱用今天的話說成為我的“粉絲”其原因是在理論方麵。我常常講出他根本想不到的理論或判斷,事後證明我的判斷是對的,他事後嘖嘖稱奇。但也有爭論的時候。記得爭論最激烈的是關於小聰明與大智慧的話題。他自幼聰明過人,有勇有謀,特喜歡我們家人,就提出跟我媽叫幹娘,便可常到我家聊天。我媽就答應了,我就稱他大哥。他多才多藝,詩書琴畫吹拉彈唱樣樣在行。寫一筆好字,畫作非常出眾。

一天他到我家跟我爺爺聊天時發現我在讀三國,他立刻問我是否讀完了,我說最後的部分很無趣,太令人傷感,可惜曹操的基業就這麽被司馬家族給毀了。他問我為何曹操不殺司馬懿而殺了楊修。我想了想,決定還是想知道他的看法如何。他就滔滔不絕地跟我講曹操殺楊修是因為楊修聰明過人但那是鋒芒畢露的小聰明,而司馬懿則是深藏不露的大智慧。

我搖頭,他不服,便給我解釋其中的道理,並拿出事實作為判斷的基礎。事實有:在曹娥的墓地看到碑文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蒜臼。”曹操不解其意,便問楊修知道不知道這八個字何意。楊修秒殺曹操,當即點頭說知道。曹操說別說出來,讓我想想。二人騎馬走了三十裏路,曹操明白過來了,想知道楊修是否真的搞明白了,便提出各寫各的答案。果然相同。那就是:黃=顏色;絹=絲綢;加在一起,就是色絲,=絕。幼婦=少女=妙。黃絹幼婦=絕妙。外孫=女兒的兒子,女子=好;蒜臼就是蒜罐子,就是裝辛辣的蒜。那年頭辣椒胡椒還沒進中國,蒜薑=辛辣之物。接受辛辣=辤,辤與辭互用。這樣,外孫蒜臼=好辭。八個字加在一起就是:絕妙好辭。

楊修幾秒鍾解開的謎團曹操需要走30裏路的時間才能破解,這就是“智差三十裏”的由來。曹操承認楊修比他聰明三十裏。換成時間,按馬走路比人走路快一倍算,三十裏差不多要一個半小時。就按一個小時算,楊修是秒內就搞明白了,而曹操需要一個小時,時間相差千倍,比三十裏聽上去更明顯。

他還講了曹操說出雞肋,楊修立刻準備離開戰場撤軍,他理解曹操此時的心情是雞肋。雞肋是什麽意思呢?楊修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操大怒,殺了楊修全家。

他還給了另一個理由:楊修當過曹植的老師,曹植對他非常尊敬。而司馬懿則看上了曹丕,司馬懿眼光看得準。曹操後來不喜歡曹植,更痛恨時時刻刻都了解曹操想什麽的楊修。所以,曹操殺了楊修而放過了司馬懿,最後導致司馬懿家族篡位成功。他滔滔不絕用那些事實講曹操殺楊修而放過了司馬懿是因為楊修隻是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與司馬懿剛好相反。我聽後搖頭。他愣了,問我的看法。我說:大哥你說的都對,但那隻是表麵上的,屬於對現象的解釋,而非本質。“本質是什麽?”他問我。

我說:曹操本來是想殺掉司馬懿的,而想留下楊修。對曹操來說,誰更忠誠於曹家?在楊修與司馬懿二者中選一個,他必然選楊修。因為楊修是四世太尉。從他爹楊彪往上數四代都是掌軍權的,等於現在的軍委主席(那時皇帝不當軍委主席)。楊家世世代代都秉承忠君道德,就是到了漢獻帝那一步了,楊彪也不棄之而走,更不借機亂政奪權。而曹操根本無法對司馬懿有這麽堅強的信任感。楊修在曹操麵前的顯擺,更令曹操清楚他無深藏不露的城府,也就更放心。

問題在於:曹操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是幹掉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從此,曹操進入了戰略上的轉折點:他再也不擔心打不下自己的天下了。由於過度自信,導致了渡江戰役(赤壁之戰)的失敗,如果他不著急,繼續操練水軍,晚一年打赤壁之戰,就不會碰上東風,而且水軍操練得好多了。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認為江山他自己活著時一定能打下來,以後由誰來接班?當時國家百廢待興,打下天下後需要休養生息,接班人無為而治最理想。曹植的性格要比曹丕合適多了。

這是曹操讓楊修輔佐曹植的原因。不是楊修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他是聽曹操的安排去跟曹植搭夥的。也是因為曹操信得過楊修的忠誠,才讓他當兒子曹植的老師的,還把他放在自己身邊當大秘書。赤壁之戰輸了後,曹操還沒放棄自己能打下天下的自信,直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連關羽都要出兵殺曹操,曹操不得不聽取司馬懿的建議去找東吳聯合殺關羽。到此地步,曹操已經得出自己打不下天下的結論了。

那誰能打天下?善良的曹植是不可能的,唯一能打天下的就剩下有誌向的曹丕了。曹丕需要人輔佐,曹操想過也問過楊修是否能輔佐曹丕。楊修清楚曹丕是不可能用自己的,硬塞給曹丕,那一定是死無葬身之地而且三代被珠鏈,便推辭不幹。曹丕篤信司馬懿,而跟曹植的朋友楊修合不來。曹操在得出自己不能打下天下後再也沒有其它選擇了,隻能是靠曹丕打天下了,也就隻能留下司馬懿以輔佐曹丕,二人都具有殘暴狠辣的戰爭狂人個性,是打天下的好搭檔。如果曹操身體健壯在死前能打下天下,那曹丕的個性是不適合搞歌舞升平無為而治的,而曹植與楊修二人是最佳人選。為了讓曹丕不殺掉曹植,隻能在曹操死前殺掉楊修。沒有了楊修,曹丕就認為曹植勢力單薄對他不構成威脅而放他一命。

曹操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死,說不定有天然的機會自己打下江山呢?所以,他一直存著曹植能當接班人的幻想,直到他死前100天才殺了楊修。此時他常常昏倒,確定不可能打下天下了,而且來日無多,打下天下的重任就隻能交給曹丕了。由於曹丕要麵對人才濟濟的東吳與謀略大師諸葛亮,必然力有不逮,需要司馬懿的輔佐。

所以,曹操殺楊修留司馬懿還是殺司馬懿留楊修,與他倆的性格無關,而是決定於曹操死前是否能打下天下。如果能,那他一定讓曹植當接班人,留下忠誠的楊修,與曹植一起吟詩作賦,讓國家休養生息。如果曹操確定自己來日無多無法打下天下,那就隻能讓曹丕打天下,留下司馬懿輔佐他。這是戰略,而個性特征則是戰術,戰術要服從於戰略。對此,曹操腦子裏清楚得很。但曹操需要瞞住手下的人,就必須找到令人認為他殺楊修是“戰術”上的原因,比如三國演義裏描寫的那些曹植與楊修令曹操不滿的事(他不能讓手下人知道他沒有能力打下天下了,否則軍心渙散)。如果曹操死前能打下天下,曹植與楊修那些小事根本就不會被曆史記載下來,記載下來的反而是曹丕與司馬懿犯下了的無數小失誤,政治曆來是欲殺之罪何患無辭。

潘柱聽後問我:那曹操殺許攸道理為何?還不是因為許攸個性張揚,鋒芒畢露,總顯示自己比曹操聰明?

我說:曹操殺許攸也不是因為性格那麽簡單。許攸那麽聰明,不可能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那些曹操殺許攸的理由都是後人編造出來的故事。事實是:曹操知道許攸的厲害,沒有許攸,曹操官渡之戰贏不了強敵袁紹。

但曹操最擔心的是:許攸投靠曹操不是因為他喜歡曹操,也不是因為他佩服曹操,而是他恨透了他的主子袁紹。他本意是借助曹操幫他複仇,而不是他想幫曹操打天下。他要讓袁紹看看沒有了他就不行,讓袁紹悔恨交加痛苦不堪。曹操清楚在許攸眼裏是許攸利用了曹操。曹操認為一旦有一天曹操對他不夠好,或者哪怕是他誤認為曹操對他不夠好,他就會出賣曹操,到敵人那裏去毀掉曹操,因為許攸的謀事能力太強大,隨時都能發現任何人的軟肋在哪裏而一招致命。關鍵是:他投靠曹操不是崇拜曹操,而是利用曹操幫他複仇。這事曹操心裏跟明鏡似的,一定不會放過這顆今天所言的“定時炸彈”。這與許攸的個性無關。

“許攸要是深藏不露呢?”潘柱當即問我。

“那更讓曹操睡不著覺,許攸死得更早。許攸與曹操都清楚:許攸越是韜光養晦曹操越要殺掉他。所以,許攸的張揚使他多活了一段時間。”

“有意思。別人都是從戰術角度也就是具體言行來做出判斷,而你是從戰略角度思考得出與眾不同的結論。雖然很難令多數人認同,但的確給了我耳目一新的視覺角度。說不定你的判斷是對的。”

我當即回答他:從戰術角度給出判斷的屬於聰明範疇;從戰略角度看待事物並給出判斷的才屬於智慧範疇。聰明與智慧不是一回事,二者對同一件事往往給出相反的結論。後記:潘柱大哥身體還很好。四個兒子都當上了爸爸,一轉眼他成了老爺爺了。往事依依,似昨天發生的事,都曆曆在目。想起弟弟說潘柱是我的伯樂,我沒問他詳情,估計是潘柱在我不在場時對我有過評論或期待讓他聽到了,但潘柱在我麵前曆來都隻是就事論事。現在又有朋友問我為何曹操沒殺司馬懿而殺了楊修,我想起了跟潘柱談話的往事。

(二)袁紅冰眼裏的習近平

有朋友介紹給我一個鏈接,打開一看是一個叫袁紅冰的談與習近平喝酒的經曆。根據袁紅冰的介紹,他當年跟習近平是一起喝酒八個月的酒友。在這八個月的酒友時光裏,袁紅冰發現習近平智商低下,跟毛新宇一個水平,或者說還不如毛新宇。我不知道袁紅冰除了北大教授身份外是何方神聖,隻是從他說話的言論來看是一聰明人。這也符合他北大教授的身份。然而,這袁紅冰先生顯然不在智者範疇,因為智者的最低標準就是具有一雙慧眼,能看人,把人看到骨子裏。連看人的本事都沒有,無法洞穿人的內心世界,那對任何事件的判斷都無法做到準確無誤。誠然,習近平如果連袁紅冰都騙不過去,他怎麽能騙得過在政界摸爬滾打一輩子的曾慶紅江澤民?

無疑,當初曾慶紅江澤民也是跟袁紅冰一樣這麽看習近平的,也把他看成是唯唯諾諾的窩囊廢,比胡錦濤還容易駕馭。這是他們選他當接班人的原因,可以繼續當太上皇。作為習近平八個月的酒友,想必袁紅冰天天誇誇其談,甚至以北大教授為資本在習近平麵前趾高氣揚盛氣淩人,習近平當然將計就計,把自己包裝起來,看上去就是個半傻子、缺心眼、無主見、什麽觀點都沒有聽誰說了都點頭的窩囊廢,令袁紅冰認為這酒友就是另一個毛新宇。

然而,曾慶紅江澤民早就領教過了習近平韜光養晦出手狠辣的本領,可笑的是袁紅冰,竟然到現在還自己把自己蒙在鼓裏而不自知。連推理判斷能力都沒有。是個聰明人,但遠不是智者。他誤以為習近平把大權抓到手靠的是王岐山,誤以為習近平是王岐山的傀儡。事實上,王岐山與薄熙來都屬於鋒芒畢露缺乏城府之人,如果說與鄧小平孫政才一樣具有“鷹視狼顧”特征的習近平是勾踐,王岐山薄熙來隻能是夫差的水平。

另外,潤濤閻早就在舊作裏提醒網友:毛新宇的傻是有裝的成分的。對此,我會有另外的專文論及,暫按下不表,隻提一點:習近平不讓毛新宇當19大代表,表麵上是不讓傻子冒傻氣了以影響黨代會的形象,而事實上習近平清楚毛新宇的傻有裝的成分。等於是說:你別跟我玩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