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傳統文化?
文章來源: 潤濤閻2009-06-02 20:48:57
傳統文化,如果用兩個字表示,那就是“下跪”


小時候過年要給所有的長輩下跪,美其名曰“拜年”本質上是老人借機會給孩子灌輸所謂的孝道,通過下跪來讓孩子從心理上失去個體的尊嚴,讓位於森嚴的等級。

上學了,要給老師下跪,美其名曰“師徒如父子”再次從心理上讓你失去個體的尊嚴。要知道在森嚴的等級製度下自己的位置還是最低的。

萬一你考中了,哪怕是狀元,你要給皇帝下跪,美其名曰“叩見皇帝”便有機會在帝王麵前仰視龍顏了。倍感“皇恩浩蕩”了。然後,你就可以享受下等的人給你下跪了。你感覺失去的尊嚴又找回來了。特自豪。

如果你隻是當了個縣太爺,那你也是父母官,百姓見到你要下跪的,因為你縣太爺要審案子的,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要給縣太爺下跪。

通過下跪,看到了在傳統文化下的國民是怎樣失去個人的尊嚴,建立並維護等級森嚴的製度。隻要你生長在這個國家,你就必須按照這樣的傳統生活方式討生活,你沒有別的選擇。

儒家文化裏的三綱五常,說的太清楚了。父為子綱,兒子要給老子下跪;君為臣剛,就是大臣要給皇帝下跪;夫為妻綱,就是女人要被裹小腳先給整殘廢了,心理早就自卑到了極點,比下跪還殘酷得多。

儒家文化的殘忍如此暴露不好,便有了包裝。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咋一聽以為人人平等呢!事實上,皇帝絕不會給自己閹割的,己所不欲,偏偏要施於人。要有數以千計的男人被閹割,到皇帝身邊伺候皇帝和他無數的女人。他挑選天下所有的美女到皇宮,自己對打光棍明顯是“不欲”的,可他偏偏把本該屬於別人的女人霸占過來,讓別的男人打光棍。就是“己所不欲,偏施於人!”的包裝。

傳統文化是為獨裁者統治人民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有文化的人自稱“本奴才”如何如何,也就是直言不諱地認同傳統文化就是奴性文化。

那麽,傳統文化是怎麽建立起來的呢?就是通過馴化動物一樣的程序馴化人。早期,就是在秦始皇以前,統治者把人馴化成奴才靠的是馴猴子的方法,比如把人頭掛在城樓上,掛在旗杆上,讓人毛骨悚然,心理崩潰。這是第一階段。到了秦始皇以後,逐步把孔子思想納入馴化人的教才。奴性文化進化到了文明階段了。請看潤濤閻舊作《西方人玩虎、中國人玩猴》和《奴性文化的進化過程》等文章,在此不贅。(本人不喜歡車軲轆話來回說)

傳統文化是為獨裁專製服務的,是幾千年不論誰上台都隻能是換湯不換藥的根本原因。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的人民,無法具備個體尊嚴,無法認同自己當家做主的民主生活。多年媳婦熬成婆,說的再明顯不過了。婆婆知道自己當兒媳婦的時候是怎麽被摧殘的,就怎麽摧殘自己的兒媳婦。自己是怎麽給老爸下跪的,就讓自己的孩子怎麽給自己下跪。下雨天沒事幹就打孩子,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孩子沒有自己個體的尊嚴了,當爸爸的任務就完成了,否則,孩子就沒有家教,自己這輩子就白來了。

這種傳統文化與西方的文明格格不入,這也是為何“西方的民主製不適合中國”的根本原因。因為製度是大廈,文化是地基。大廈建立在沙灘上是無法穩固的。

如何打破傳統文化的束縛?其實,西方人也是藐視個體尊嚴的,他們靠的是宗教。看看中世紀就知道了。西方人開始文藝複興,就是打破他們的傳統文化,然後人權和個體尊嚴逐步得到認知。

隨著社會的逐步開放,人權與個體尊嚴的認知將逐步增加。這需要一個過程。西方人的文藝複興是以女性解放也就伴隨著性解放為先鋒的。看看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開始千瘡百孔了,靠的也是性解放。

六四時,學生們提出“不自由,毋寧死”事實上,學生們感到的不自由主要是性的不自由。要是當時鄧小平懂得西方人文藝複興是以性自由開始,他在八十年代初就在大學裏開始搞性自由,學生隨便更換性伴侶,當然是團支書帶頭,那麽,學生們就感覺不到不自由了,就不會跑到廣場不走了。回到校園就有性生活,誰還在廣場受罪?

看到現在國內性解放的速度,我對中國的民主化有了希望。看到了曙光。性解放的洪流要更加猛烈些,把傳統文化那種“滿腦子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虛偽道德麵具撕掉。以真實的人性美代替偽君子的盜賊心理,社會轉型就即將完成了。

一句話,傳統文化是幾千年獨裁政體的載體,與個性自由的民主政體不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