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相當,性情未必相當(2)
文章來源: 獨孤小鶩2008-08-07 01:33:30
和婆婆共同生活至今,比較婆婆媽媽為人處事的風格,不難看出,門戶對個人性格性情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很有限。
“如果這些孩子生在別人家...”“他們自己就長成這樣了。。。“
77年恢複高考那一年,婆婆的五個孩子中有四個上了大學,這在當地引起了一陣小轟動.婆婆畢業於師範學校,從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因為家裏沒有老人來幫忙,缺乏經驗和正確的指導,小娃娃三天兩頭地鬧病,婆婆隻好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做起了家庭婦女,接下來的十年裏,老二老三四五的相繼問世,讓婆婆徹底放棄了重返學校的想頭.盡管很不甘心.
為了孩子所作出的種種犧牲,終於在五個孩子都成為大學生後,得到了補償.因此每當有人說"如果這些孩子生在別人家“,婆婆就會底氣十足地接著說:“那就沒有現在這麽幸運了",信心滿滿地表達了“對這些孩子而言,我是最好的母親”。
我家的弟兄姐妹們,年齡間距大,每個孩子的成長,似細水長流般地悄然進行著,走過去很遠再回頭,才能看到媽媽也把孩子們都培養成了大學生。
.若是以學曆來取人的話,小學肄業生的媽媽,作了一輩子家庭婦女,好像也沒有什麽可委屈的,犧牲似乎就更談不上了.這當然不是我的看法,這是媽媽自己的說法,所以每當聽到“您真會教育孩子”之類的誇獎時,媽媽就會笑吟吟地接茬說".....我可不懂教育,他們都是自己教育自己,就長成現在這樣了.沒準兒,他們生在別人家,會比現在更好呢。"

“做繼母不容易”,“沒媽的孩子是棵草”
媽媽在家鄉還沒讀完高小,因家庭變故,離開了山東老家.新生活剛剛開始,媽媽的父親和繼母也多次敦促媽媽回校複課.媽媽說那個時候,也不知道是有心表現乖巧,想給繼母留下一個"懂事"的好印象呢,還是因為傷痛難過怕生,好歹就是"不敢去學校".好像是自願又好像是不得已,就這麽輕而易舉稀裏糊塗地放棄了繼續上學的機會,輟學在家,.從此成為一個照顧弟妹,洗衣做飯,討人喜歡的"小保姆".
多年以後,媽媽那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們分別從名牌大學畢業,漸漸成為各自研究領域裏的帶頭人,我曾問過媽媽,會不會因此而對繼母有所抱怨,"如果是親生的,不到十二歲,怎麽能夠由著孩子不上學呢?",但是媽媽可不這麽想,"低學曆這筆賬,要算也算不到繼母的頭上,做繼母不容易,你們的外婆還是不錯的".時至今日,媽媽和九十五歲的繼母,依舊保持著密切的聯係.逢年過節問好請安.外婆住在北京,前不久我老公回國,抽空看望老人家,電梯間的服務員確認了老公的身份後,說,"您家老太太真有福氣,不僅兒孫滿堂,而且個個都那麽有成就.".此時電視台正在播放由大舅主講的"中國名畫賞析".
婆婆父親的新家在成都,在婆婆抵達成都以前,婆婆的父親就已經為婆婆聯係好了一家私立學校,學費高一些,對轉校生的成績要求低一些.看到父親每學期為自己支付一摞大洋的學費,,婆婆知道了,雖然有了繼母,父親還是愛女兒的.因此婆婆用努力學習來報答父親.功夫不負有心人,婆婆的成績最終有了名列前茅的那一天。
或許因為被一個男人同時所愛著的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有成為天敵的可能,從一開始,婆婆和繼母就處於對峙狀態.以至於在婆婆師範畢業以後,婆婆不得不登報聲明,與父親繼母脫離一切關係.從此骨肉之親,天各一方,杳無音訊.一直持續了近三十年,直到1979年婆婆的父親病危住進了醫院。當婆婆風塵仆仆地從大西北趕到南昌某醫院父親的病榻前時,父親已經帶著遺憾,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又一個三十年即將過去,如今,每當談起這些往事,婆婆總是哽咽著說:“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媽的孩子是棵草,做繼母的要善待這棵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