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1)
文章來源: chaojiang2008-04-17 09:49:53



坐車見到一個從大陸出來的女人。以為隻有
50多歲,原來已經60多了。上海人,還是很會保養自己。語氣裏透著寂寞、無奈、和怨氣。給自己的女兒帶孩子,女兒已經省了那麽多錢,卻連中國電視都舍不得裝給她。來到這樣一個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沒有朋友,老人的孤單可想而知。 

老人帶大了自己的孩子,還要再免費幫著帶孫子輩……。覺得這樣的一輩子真累! 

可以理解,剛來美國,生活比較不寬裕。請求父母幫助,一是可以解決經濟上的問題,二是可以讓賦閑在家的父母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可如果真的把父母當作24小時不需付費的全職保姆對待,則太過了。 

中國的父母是無私的。從小就盡其所能給孩子們最好的,可這樣長大的孩子常常都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永遠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懂得自立、回報。即使自己付得起保姆費,還要麻煩父母。等父母真正年老體弱時,卻推卸責任,瞻前顧後。 

適當的時候,中國的父母應該學會跟自私的子女說‘不’! 

父母與子女之間相處融洽,一定是雙方相互理解、妥協的結果。做人,對於得到的幫助,要懂得感激。自私自利的子女,客觀上也是父母教育的問題。

對於子女的教育,總覺得應該有兩部分:技能上的,和做人上的。技能上,是指給予知識上的教育,使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技能,無生存之擾,能有一個
decent life。做人上,則是指品德、修行、及與人相處之道。具有這些,人才會有自信,才會快樂。 子女具備了這些才能、品行,成為有獨立人格的人,便不會動輒就向父母伸手。 

舊金山的街頭,有很多衣衫襤褸、無家可歸的流浪之人。那時,女兒尚小,曾問他們為什麽不住到房子裏。我說:很少一部分是他們選擇這種生活方式,認為很自由;但大部分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定的生活技能,靠掙‘Minimum wage’還負不起公寓的費用,久而久之就放棄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女兒當時想了很久,說‘媽媽,我會好好學習,我的生活一定會好的。’ 

是啊,美國人總是講‘Happiness’,可快樂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如果每天都要為生存發愁,人怎麽會快樂。快樂,也是要付出努力的。 

教育子女懂得感恩、懂得責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能把現在擁有的優裕生活視為當然。我常常會告誡孩子父母的辛苦,告誡她們住在一個屋簷下,每個人都要負起一定的責任、付出一定勞作。 

我並不望子成龍。但希望他們能‘自立’、‘快樂’,有一定的涵養、責任感。父母盡一切所能,為她們奠定‘自立’的基礎,以後就是他們自己的生活了。 

小女兒尚小。有一次曾非常擔心的問:媽媽,如果有一天我失去工作,流落街頭,你會收留我嗎?我忍住笑說:你怎麽會流落街頭呢?如果有了工作,你至少要積攢半年的錢,以備不測。她堅持不懈:如果半年我還是沒找到呢?我說:如果你努力了,還是不果,這裏永遠都是你的家。她終於寬心的笑了,說:媽媽,那種事情不會發生。 

人一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落難時、心暗時,知道有一個溫暖的地方總是等在那裏,是一種幸福。父母的作用大概就是如此。 

日本的朋友說起她母親的一生,含辛茹苦,意識到給自己留點時間時,已經太晚。我想我們這一代應該不會走她們的老路。再說美國長大的孩子,即使你非纏著、自願的要幫他們帶孫子,人家也不一定樂意。人家還要享受自己帶孩子的樂趣呢!

子女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孩子們長大了,就應該放手。在有生之年,享受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