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親舅大 (七)賢妻良母
文章來源: 華西車城2023-05-19 03:10:22

母親還有個表姐,除了年齡差太遠的雲南六孃、郫縣七孃,二孃的年齡與母親相差不大,況且家也在市中區,母親娘家人串門走親戚最多的地方。遠在外地工作的表兄弟妹們, 回鄉省親的時候,大家都會到二孃家裏一聚。

在我的記憶裏,二孃是沒有正式工作的,不知是已經退 休還是病休在家,反正印象中她一直在家。原先隻知道二孃有兩個女兒,兩個表妹與我的年齡相差無幾,媽媽帶我來串門的時候,大人們抽煙喝酒,我們就在一起玩耍。後來才知道二孃多年前丟了一個男孩兒,與我年齡相同,連生日都隻差幾天。說是在春節看焰火擁擠的人群裏走失的,他是二孃和二姨爹的一塊心病。這樣過去很多年,一次在他們家聽說有人知道了一點兒子的下落,他們決定去認人,後來果然找回來了,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該是他的表哥呢還是表弟,因為相見的時候大家都是成人了,感情自然沒有兩個青梅竹馬的小表妹親。

逢年過節,吃團圓飯,即便我父親常常缺席,我和媽媽總會出現在二孃家的飯桌上,二孃燒菜的手藝一流,連我媽媽都會自愧不如,我還記得二孃站在她家後院材火灶旁的英姿,我更愛吃她炒的川菜,以及她自做的醃鹵食品。二孃的性格與母親迥異,二孃超好的脾氣,總是給人慈祥善良老人的印記。

我外公膝下一共四個孩子,母親是老大,外公的弟弟,兩房太太一共生了十幾個,前三個比母親大,加後二個都是大太太所生,再後來的六、七個均為二太太所生,因此我的舅、姨們,按大家族排行,還是不少的。

農村土改開始以後,劉家人開始逃亡,鄉村地主不像城市資本家,沒有早早送子女留洋的觀念,深信道家法度的他們,更是不屑西洋。逃難最容易的地方,當然是近在咫尺的成都。可能因為成都大,躲人眾中便可消災。也可能是城市人口沒有土地,也就談不上土改,再就是成都本身很大一部分就是華陽,熟人熟事,不會像抗戰時期北方人的逃難那麼慘。

當時在成都已經立穩腳根的幾個大哥大姐,每個人都要負責一、二個小的拖油瓶,劉家全數逃離華陽。總之,後來成都有眾多娘家親戚。

大表舅還是單身,二表舅也是一個人在成都奮鬥,我家因為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住的職工宿舍,都不是走親訪友的理想之地。唯有二孃家的市井小院,無論民情、市俗、環境都適合聚集,那裡就成了親戚們聚眾的好地方。

雖然母親常常帶我去二孃家玩,可我父親和幾個親舅則鮮有參與。看來母親的大家庭觀念,與丈夫與親弟弟們是不一樣的。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