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正逢時——訪老演員於洋
文章來源: 玉潔冰清2011-08-02 13:59:48

在新中國電影史上,有一個人的作品貫穿始終。他就是著名老演員於洋。

 

在中國大陸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位赫赫有名的老演員。從1947年拍攝第一部電影開始,他經曆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代的電影繁榮期,六十年代文革中的電影蕭條期,七十年代的電影複蘇期,八十年代電影的蓬勃期,九十年代電影的平穩期,以及千禧年電影的轉型期,幾乎每個時期,他都留下了代表那個時代特色的作品。可以說,他的個人藝術生涯就是一部精彩的新中國電影發展史。

 

於洋1930年出生於山東,童年時期隨父母闖關東,來到了東北,親曆了抗日戰爭中,日本鬼子如何凶殘地屠殺中國人。他後來當兵,參加了許多戰爭,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這為他日後塑造眾多軍人形象奠定了基礎。1947年,他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而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電影《橋》就是他擔任的主角。那時的人們非常單純。雖然物質條件極其困乏,但是大家鬥誌高昂,對未來充滿希望。不計報酬,不計名利,對藝術精益求精。每個戲的每個角色,都認真寫角色分析和小傳,充分體驗生活。由於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尤其是親身經曆了許多戰爭場麵,於洋塑造的軍人形象特別生動感人,深入人心

 

1950年拍攝的電影《保家衛國》中,於洋扮演一位民兵英雄,他在片中還有一段感情戲。沒想到,戲拍完,他也和劇中的女主角假戲真做,從戲中的情侶成為真實生活中的伴侶。於洋的夫人楊靜是蒙族人,她是位堅強而樂觀的女性。後來,他們夫婦倆人同去電影學院進修。畢業後,又在生活片《生活的浪花》中一起出鏡。這是一部五十年代的青春偶像劇,從服裝到那時候的時髦運動,無不體現著那個年代年輕人的生活和心態。他們夫婦二人在片中的演技也日趨成熟,並且他們也有了愛情的結晶——女兒於靜江出世了。

 

於洋還演過一部反映中國第一個遊泳冠軍事跡的電影《水上春秋》。當時他不用替身,所有遊泳動作都親曆親為。一直關心中國體育事業的賀龍老總很喜歡這部電影,還問他何時再拍一部反映乒乓球運動的電影。於洋和榮高堂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遺憾的是,這些期盼著中國舉辦奧運會的人都一一過世了,沒有看到中國舉辦奧運會的這一天。至今每當想起這些,於洋都會流淚。

 

在六十年代拍攝的諜戰電影《英雄虎膽》中,於洋塑造的偵察英雄曾泰,英俊瀟灑,文武雙全,片中還有一段倫巴舞,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時間,於洋成了家喻戶曉的偶像明星。當時的總理周恩來非常關心文藝事業,尤其是電影業,他看到當時的中國電影院都是掛著前蘇聯的明星照片,就建議也評定一下中國的明星,將來在電影院裏也掛上國產明星的照片。就這樣,由各個電影廠推薦,經過中宣部鑒定,最後周總理拍板,確定了中國22位大明星。於洋是其中之一。那時,他走在街上常被人認出來。影迷給他的信多得可以裝滿好幾大麻袋。雖然如此,他也不敢搞特殊化。他形容,有一次,他和著名老演員陳強一起去吃羊肉泡饃。那時候物資短缺,吃肉要憑票。演員有特殊津貼,也不敢走後門。他們兩人恰巧和泡饃店的老板認識。雖然外麵排了長隊,老板讓他們從後麵進來吃飯。沒想到排隊的人群裏恰好有他們的同事,很多人不滿意他們可以不排隊而有飯吃,就告訴了領導。於洋還為此做了自我批評和檢查。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搞過特殊化。雖然走過很多地方,有很多人認識他,但是他再也沒有為此走過後門。那個年代的人就是這樣自律。對藝術真心付出,無怨無悔,對生活要求不高,不求功名。他說,那個時候雖然物質貧乏,但是人們活的很快樂,精神上是非常富有的。

 

文革開始,於洋也成為反動藝術權威,被下放到農場勞動。他幹活努力,還被評為先進。女兒說,他是“模範挑糞工”。而夫人則是因為被牽扯進去一樁政治案件被打成右派,剝奪了演戲的機會。就這樣,在這對夫婦藝術上最黃金的歲月裏,沒能從事心愛的演戲工作。雖然在文革後期,於洋得以重新出山,在一係列電影,如《火紅的年代》、《第二個春天》等演出主要角色。

 

粉碎“四人幫“以後,於洋夫婦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中國的電影事業中。他們勤奮地工作,力爭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恨不得分分秒秒都要做事。然而,受當時的極左思想,許多優秀的作品不能和觀眾見麵。除了拍戲,於洋夫婦還嚐試做導演工作。於洋導演的《戴手銬的旅客》在藝術上有很大的突破,在當時極為轟動。裏麵的插曲《駝鈴》也流行一時。

 

那時,於洋有一兒一女。女兒從小就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客串女主角韓英的童年時代。長大後進了八一電影製片廠,也做了導演。兒子於小陽是位頗有才華的新銳導演,在藝術上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勇於突破和創新。可惜生不逢時,他拍的一半片子都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公映。在一次外景區踩點中,由於過度勞累導致哮喘病突發,於小陽不幸去世,年僅44歲。白發人送黑發人。兒子的過世對兩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然而這對堅強的夫婦終於還是重新站了起來。

 

就在今年,於洋與老演員秦怡拍攝了電視電影《情醉富春江》。此外,他還完成了電視連續劇《天堂秀》。他對年輕演員陸毅非常欣賞。他希望年輕一代的演員不要過多去關注片酬,要多在藝術上有所追求。

 

女兒於靜江移民美國,於洋夫婦此次來舊金山灣區是為了參加外孫女的畢業典禮。我們得以有幸采訪到他們全家。女兒也繼承了父親的秉性,為了中美文化交流而奔波,做了不知多少場演出,自己任勞任怨,卻分文不取。這一家人都有濃濃的赤子之心,難以割舍的中華情。

 

在女兒家中,我們終於見識了這對年過80的夫婦。他們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完全不像那個年紀的老人。於洋除了是中國電影協會的會員,也是中宣部重大曆史題材片子的顧問,還不算完全退休。他的愛好廣泛,還是中華垂釣協會的理事,更讓人喜出望外的是,他也是中國美食家協會的會長,對美食很有見解。采訪之後,我們的中午飯就是在他女兒家,和他一起吃的。他說他從不忌口,但是保持飲食平衡,注重養生。對於飯桌上的紅燒肉也不拒絕。而我拌的櫻桃蘿卜也頗受歡迎。老人家的胃口極好,高興時還喝兩盅高粱酒,精力之旺盛,讓我們年輕人都讚歎不已。這都緣於心態好。即使受過那麽多委屈,也沒有怨言。他堅信,母親錯打了孩子,不能怪母親。難怪老人家不停地說,他趕上好時代了。生正逢時,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