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鋼琴——訪國際知名鋼琴大師陳毓襄
文章來源: 玉潔冰清2009-05-01 21:55:01

陳毓襄似乎就是為鋼琴而生的。很少見到有人如此刻苦練琴,除了鋼琴本身的精湛技藝,她還把少林功夫,大雁氣功等武林絕技運用在練琴中,真可謂音樂世界的“鋼琴女俠”。

5歲那年,陳毓襄看到幼兒園老師的手指在琴鍵上滑動,她開始對鋼琴感興趣。下課之後,當別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她還要求留下來,跟老師玩一會兒鋼琴。老師主動找到陳毓襄的父母:“你們一定要讓這孩子學琴,她對鋼琴有特殊的興趣。”就這樣,陳毓襄開始了漫漫學琴之路。她自稱每次都是在最合適的時刻,遇到最合適的老師。最初跟的老師很擅長鋼琴的基礎教育,這讓陳毓襄從小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以後的騰飛做好了準備。而後,她隨父母移民美國洛杉磯。16歲考上茱莉亞音樂學院之後,又遇到了鋼琴大師殷承宗。殷承宗給她的是俄式教學法,嚴格的技巧和苦練。陳毓襄說她不怕吃苦。她一直很羨慕少林寺的和尚們那種刻苦的練功方法。那決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那時,她每天練很多個小時的琴,從來不用父母盯著。別的孩子在玩耍派對,她都不為所動。她犧牲了很多娛樂的時間,就是為了把琴練好。她曾對我說,小孩子若有興趣,自然會主動練琴。要父母逼著的,多半可能是小孩子本人根本不喜歡彈琴,也就不要浪費功夫了。

19歲那年,陳毓襄又被送到俄國接受正統的鋼琴訓練,並且參加了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當時全世界有120個18到23歲的選手參加比賽。他們一天要練10個小時的琴。比賽時,一個人要在台上連續彈2個小時,沒有休息。很多女選手都因體力不支而被淘汰。那是一場殘酷的比賽,一天就要有40個人被淘汰。那年,日本一個團包括記者包了一架飛機去比賽,結果一場比賽下來,沒剩下幾個人。最後,隻有12個人進入了決賽,陳毓襄是唯一的一個亞洲選手。雖然最後得了第5名,但是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1993年,陳毓襄為參加首屆波哥雷裏奇國際鋼琴大賽做準備。波哥雷裏奇(Ivo Pogorelich)是二十世紀的鋼琴怪才,獲得多次國際知名鋼琴比賽大獎,性格孤僻古怪,妻子比他大二十歲,就是他的老師,這段婚姻在世界樂壇引起不小的震動。以他名字所設立的這個比賽沒有最高年齡限製,卻有最低年齡限製,不得小於23歲。當時陳毓襄剛好符合條件,是最年輕的一位參賽選手。首獎獎金10萬美元,至今都是全球鋼琴比賽獎金最高的。經過四輪激烈的競爭,最後8位擁有3項國際大型音樂比賽獎項的頂尖選手進入最後的決賽。陳毓襄以卓越的琴藝擊敗那些年齡幾乎是她兩倍的選手們,獲得了首獎。一鳴驚人,成為世界樂壇的知名鋼琴家。

比賽結束兩個星期之後,波哥雷裏奇把陳毓襄接到自己家中,讓自己的太太親自教授她彈琴。陳毓襄以為自己已經技術嫻熟,不用再學什麽了。沒想到竟然是一切從頭開始。他們早上7點鍾開始練琴,一氣彈上10個小時不休息,連中午飯都不吃。到下午5點時,他們才小憩一會,吃個晚飯。到晚上8、9點鍾時,又開始練琴。陳毓襄練到夜裏一點鍾,可是先生和夫人卻練到淩晨3點。到第二天,又是早上7點開始練琴了。每天都是如此。最初隻練一個手指,隻彈一個音。手指的高度,角度,重量,力度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個音就彈上幾百遍,一個動作要練上幾萬遍。幾個手指的位置要在一條線上,距離也要相等,他們甚至幫她量手指的距離,看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練到最後,她的五個手指就感覺像一個手指,彈和弦時,抬起的距離、高度、力度都一樣,動起來也一致。

此外,她還學會了運用身體各部分的肌肉運動,幫助彈琴。演奏不同的音樂,用到身體肌肉的部位也不同。哪個音,是哪塊肌肉控製都要熟悉。比如彈高音,若是金戈鐵馬般的聲音,要用臀部肌肉帶動腰,進而傳達到手臂,再到手指。若是洪鍾一般的聲音,運用肩部肌肉帶動手臂即可。彈奏輕柔的音符,又是像揉麵粉那樣推,而珍珠般輕細的聲音,卻是隻需用手指小心地捏。如此苦練,陳毓襄全身已經沒有一塊贅肉,她戲稱“不用上健身房了”,因為光是練琴就已經把全身肌肉都練出來了。就連小手指都練出了肌肉,小手指和無名指之間已經撐開,連照X光片,都和普通人不一樣了。她已經練到不需要看琴鍵,隻要站在鋼琴前麵,閉上眼,眼前就出現了琴鍵。即使不用坐著,她也能彈琴。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候,練到手指都無感覺了,一個大跳,一個和弦,即使不看琴鍵,也能憑感覺準確彈出。最妙的是,她能夠在琴鍵上彈出沒有重量的音符。手指在琴鍵上輕輕滑過,無論是勾,是抓,還是踢,手指都不會感覺到,音樂的聲音卻還在。練到這樣的境界就算是出神入化了吧?可是陳毓襄覺得還不滿足,她認為一定還有其它的功夫,她還沒有碰到,或許那些功夫可以借鑒過來,用在練琴中。她學少林功夫,大雁氣功,也是運用其中的功夫和意境,以便把琴彈得更好。

彈琴需要消耗很多體力,每次陳毓襄練琴都練得全身出汗。她認為她的過人力量來自吃素。早在那次大賽的前6個月,陳毓襄便開始茹素。篤信佛教的她有一顆慈悲的心。功名成就之後,她沒有熱衷於各種商業演出,而是把得到的獎金10萬美元全部捐給了佛教慈善事業。她說自己還年輕,本身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那麽多錢。她參加的一些演出賺來的錢也夠花了,這些錢是額外的,應該用於慈善事業。她認為,人生要做有意義的事。若非如此,音樂家就失去了一直演奏下去的動力。她希望用音樂和大家結緣,溝通,打動觀眾的心。隻有用心和靈性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是最動人的。最好的音樂是可以提升人的心靈。當今社會,喜歡古典音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似乎現代社會的人,日常生活已經不需要心靈的交流,隻要有一台計算機,就可以滿足生活的全部,大家上網,玩遊戲,打手機,誰還需要去音樂廳聽一場古典音樂會呢?即使鋼琴家們也不死守著古典音樂了。很多人都嚐試用鋼琴演奏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本身曲調簡單易彈,不需要下很多功夫,這類通俗的音樂似乎更能吸引大眾。嚴肅的古典音樂還有多少知音,這真是讓人憂慮的問題。

現在陳毓襄除了少數的商業演出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做慈善演出,為的就是讓高雅的音樂能走進大眾的心裏,讓所有的人都能有機會欣賞到高水平的鋼琴演奏。為北加州癌症基金會做慈善演出,陳毓襄不但分文未取,連從台灣飛到美國的飛機票都是自掏腰包。當時有人還有疑問,鋼琴獨奏會,觀眾能堅持下來嗎?隻是鋼琴獨奏該有多枯燥,不要大家都睡著了呀!結果,癌症協會的負責人看到一半突然說,我要紙巾,你的演奏太感人了,我都流淚了。

經常走南闖北,陳毓襄的故事也多多。曾經有一次為馬祖的佛堂做演出。用的是為2000千禧年製作的意大利葛洛蒂安·史坦威紅色鋼琴,價值上百萬元,全部手工製作,翻開蓋子,是一副維也納的市井圖,美麗絕倫。這部鋼琴是11呎長,比普通的9呎鋼琴要大一些,琴弦也要長些,彈的時候需要用力多些,音量也比較大。此鋼琴一出廠,便被一個台灣商人買到,並邀請陳毓襄為廠家做巡回演出。演出時,陳毓襄身穿紅色禮服,演奏紅色鋼琴,連琴凳都是紅色的。整個演出吸引了不少觀眾,後來演出結束後,人們還久久不肯離去,一定要靠近看看,親眼目睹一下這部稀世鋼琴。由於這部鋼琴超大,普通飛機無法托運,隻好由船來運。本來計劃陳毓襄和鋼琴一起乘船走,後來又改變計劃,陳毓襄坐飛機走。後來遇到台風,陳毓襄隻好在廈門的鼓浪嶼等船。本來說船10分鍾就到,結果等了10個小時才來,她當時還要趕回台灣,再飛歐洲演出。就這樣在風雨交加中等到了船,她形容當時誰也不排隊了,都搶著跑上船,她就這樣和大家一起拖著兩個行李箱,去搶船位。

很難想象,和郎朗,李雲迪等華人鋼琴家齊名的陳毓襄是如此低調,沒有大師的派頭。盡管她出席了馬英九的就職典禮,並作為唯一的鋼琴家當場演奏了《藍色的多瑙河》和《卡門》等曲目;盡管她是北京為迎接奧運會邀請的唯一台灣鋼琴家,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她依然是平民作風。來舊金山灣區舉辦一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她就這樣自己一個人飛過來,沒有大隊的助手隨行。她也沒有住在豪華的賓館裏,而是住在佛教朋友家中。當我們采訪完之後,一起來到餐館吃飯,她隻點了一客素菜炒麵,和一杯白水。她外出旅行,沒有奢華的物品,卻一定帶上全套的法華經。對於物質生活,她的要求不高,對於慈善事業,她卻毫不吝惜時間和精力。

這次的新年音樂會是陳毓襄每年一次獻給本地朋友的一個珍貴禮物。由於為別人演出時,都要聽別人來安排曲目,為自己的音樂會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曲目。陳毓襄此次除了給大家獻上兩支高難度的曲目之外,還給自己的學生一次演出的機會。她麵試了幾個孩子,從中挑出四個小朋友,彈得比較好,並有一定的表演經驗,來和自己一起演出,還選了一個美國小朋友作為鼓手。她說,她自己20歲的時候,才有舞台表演經驗,她希望早點給這些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有她未曾有過的登台機會。那次演出我有幸親臨現場。我覺得很幸運,很多大師的表演即使花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票,而且可能票價超貴,一般人也不一定能負擔得起。現在就在我們灣區,可以免費聽到這樣高水平的音樂會,這是多麽難得啊!我不由得敬佩陳毓襄的善心之舉。

事業有成,感情空白。陳毓襄不僅是才女,也是美女。可是她把時間都用在練琴上,沒有時間去談戀愛。“你就沒有覺得有需要和別人分享感情的時候嗎?”我問。她說,有時候一場演奏會結束之後,一個人回到旅館裏,關上房門,從很激動的情緒中平複時,的確覺得想有個人在身邊陪一陪。但是這種感覺很快就過去了。她說自己和別人對享受生活的標準不一樣。在她眼裏,很多人都是在浪費生命。她對練琴的投入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她為了練琴可以忍受孤獨和寂寞,也願意放棄很多享樂,練一輩子,一直練到老。她還在尋找那些可以讓她的琴藝達到更高境界的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