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狗帶來的感動
文章來源: 玉潔冰清2009-02-04 11:54:50
那天,矽穀中文書店在清倉,很多書和光碟都相當便宜。我看到一部名為《那年的冬天》的電影光碟隻要1元,就鬼使神差地買下了。這年月,一塊錢還能買什麽呢?

這是兒童電影製片廠在90年代初期根據著名知青作家梁曉聲的小說《鹿心血》拍攝的。講的是文革期間,五個知青在中蘇邊境的哨卡插隊。他們和蘇聯隻隔著一條河。在望遠鏡裏,都可以看到對岸的人走動。知青生活是清苦而枯燥的。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的,他們隻好呆在屋子裏,靠打牌和下棋打發時間。因為物質極其困乏,他們每天的夥食就是沒有油星的土豆和白菜。一天,他們的捕獸夾夾到了一隻小狗。很久沒有吃肉的知青們都興奮不已。可是,那是一隻很可愛的小狗,一些知青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心殺死它。於是,知青們分成了兩派,殺狗的和不殺狗的,誰也說服不了誰。晚上,從對岸傳來尋找狗的聲音,大家明白了,這狗是從對岸跑過來的。最後班長決定把狗放了,還讓一名懂俄文的知青寫了張紙條,夾在狗身上,告訴對岸的人,他們不想傷害這隻小狗。

後來,小狗又回來了,還帶來了一袋油煎包,那是對岸一對俄國老夫婦對幾個知青們的謝禮。原來,這對老夫婦沒有兒女,把這隻叫做“娜佳”的狗看作是他們的孩子。從這以後,娜佳經常來往於兩岸,和知青們嬉戲玩耍,給知青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歡樂。知青們也把父母帶給自己的好吃的,讓娜佳給對岸的老人捎去。那時,中蘇正處於敵對狀態,雙方互不來往。中方這邊和對岸若有交流就有叛國的嫌疑。為了防止外來的人認為他們裏通外國,知青們對娜佳的事守口如瓶,就連送給養的人來了,都把娜佳藏好,不讓它露麵。就這樣,幾個月過去了。轉眼間,冬去春來,娜佳卻很久都沒有出現。知青們正在納悶,娜佳出什麽事了?娜佳突然出現了,還帶來一封信,對岸的老奶奶病了,需要鹿心血治病,老爺爺希望得到知青們的幫助。知青們冒著風險,終於將鹿心血弄到手,讓娜佳帶了回去。結尾處,娜佳在冰雪消融的河裏奮力向前遊著,它踩著剛剛開封的浮冰,向對岸跑去。河這邊的知青們在大聲為娜佳喊著“加油”。

這部影片的演職人員都籍籍無名,情節和人物也很簡單,拍攝手法也相當傳統。這樣一部電影是注定沒人關注的,尤其是今天被大片慣壞了胃口的觀眾。然而我卻被這部電影深深感動了。我愛那白雪覆蓋的白樺林,那清新柔和的音樂,還有知青們天真純潔的笑容。那是久違了的一種純真,在今天這個年代幾乎看不到了。越是稀有,就越是難能可貴。我想,我命裏注定是要喜歡那些不出名的影視片和演員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而不是跟著媒體宣傳走。我覺得有些時候,觸動你心靈的不一定是大片,像這樣一部不知名的電影,也會帶給你一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