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南京路(八)
文章來源: 牛奶瓶2007-02-24 13:48:39
過了西藏路,就是南京西路了。咋瞅這東、西南京路它咋就不一樣:這路還那條路,名還是那個名,但就是感覺不一樣,我也說不上有什麽不一樣,隻是感覺如此。或是那條隔離帶?或是人民公園在一邊疏散了人口密度?或是路寬了一些?說不清。

圖一: 一條西藏路將南京路劃為東西兩段


十裏南京路,一個新世界




圖二:新世界從早到晚都有樂隊在“聲嘶力竭”地演唱著



新世界原址是什麽商店,我搜腸刮肚就是想不起來了,到底是半路出家到上海,就是不如老上海。不管它了,與本案無關。新世界可能是上海第一個大型的室內商場了吧(Mall)?盡管我在這裏買過內增高皮鞋(我太太一直說我個婑,其實也太冤枉了奶瓶。奶瓶一米七一的身材,一向是在中國男人群中的比中等個高。從小學起,到中學,到部隊,到地方,到大學,一向是排在中間偏上的);盡管我太太在那裏買過化裝品;但是我的最愛卻是在頂樓的小吃廣場。第一次去的時候,那林林總總的各式地方風味小吃,根本不知道吃什麽好,愣是轉了二圈,眼睛都看直了,也拿不定主意。還是太太說了一句:“點在美國吃不到的東西”的批示啟發了我。於是,要了盤炒田螺、炸田雞、老鴨粉絲湯……再來一瓶冰鎮上海力生啤酒“哇,回家的感覺真好。”

圖三:老鴨粉絲湯,誘人哪




南京路雕塑展及上海市花及幹淨的市容


圖四:第六屆上海南京路雕塑邀請展


新世界對麵,我依稀記得是人民公園的正門。經過幾年的改建,已經一個城市廣場了。上麵是地鐵出口,下麵是地下商城。一年一度的上海南京路雕塑邀請展就在這裏舉辦。配合上海旅遊節,每年九月──十月間舉辦,為期一月,今年已經是第六期了。市民和遊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投上莊重的一票。再由專家評選,評出最佳作品。




圖五:上海市花白玉蘭


評選上海市花是八十年代的事了。我沒有參與,但報上天天都在報道,也關注過。我忘記了為何最後選定了白玉蘭這種樹花,反正盛開時煞是好看。也許,有點像上海人:高貴、典雅、潔身自好、又不是那麽合群?




圖六:幹淨整潔的上海市容


上海的市容過去可沒那麽幹淨整潔。記得,六十年代全國評選最佳衛生城市,上海當然是榜上無名了,奪得桂冠的:北有山東的煙台、南有廣東的湛江,這兩個海濱城市我都去過,確實是幹淨清潔。上海真的是望塵莫及,切不說舊殖民主義給上海留下的後患;也不說一九四九年之後,不科學又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帶來的新的汙染──那墨徹墨徹黑的蘇州河、那終日煙霧騰騰的天空、那就是在清晨也嗅得出的帶有輕微臭雞蛋味的異怪味道……你就是說那隨地可見的痰跡和香煙屁股、那滿天飛舞的棒冰雪糕紙和紙屑、……過去在上海街頭有一街景:有拾垃圾的手裏拿著一根三尺長的棍子,棒頭上紮了一根鉛絲,見一個煙頭戳一下,放入隨身的小口袋裏。據稱一天下來,還有不少的收入哩。可想而知,那遍地的煙頭有多少!這不能不說明上海人(當然也包括國人)的衛生意識及素質。七十年代時,有一位從意大利來的人叫做安東尼奧的,他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上海,拍攝了一組上海的照片,其中有上海豫園的鏡頭。那組照片著實把我們上海人,不,中國人給羞辱了一番。為此,報社還發表了長篇署名文章,嚴厲批判了安東尼奧的不友好舉動。我們不去探討這安東尼的居心何在;也不去深究這個事件的背景。那照片中反映出的髒、亂、差的狀況,能不叫每一個有點羞辱之心的國人感到臉紅嗎?!我們對自己人允許無則加勉,難道對一個老外就不能來個有則改之嗎。可喜的是,上海這十幾年的綜合治理整頓,整個城市的環境已經大為改觀。可以這樣說,上海已經以一個美麗的東方明珠的麵貌出現在世人麵前。上海環境衛生改觀了:天亮了、水清了、地也幹淨了、空氣也清新了。八十年代時,文匯報報道了英國倫敦泰晤士河有魚了。一則短短報道,引起了無數人的幻想:什麽時候上海蘇州河會有魚呀。前幾年回去時就發現,蘇州河的水已經不是那麽黑了,也不是那麽髒了。可以這樣充滿信心地說:上海蘇州河有魚,已經為時不遠了。倫敦用了近百年的時間,上海僅僅用了十幾年的功夫呀。寫到這裏,我多麽希望那個意大利的安東尼還活著,請他再去上海看看;也得謝謝他的那組照片了,“知恥者,近乎勇。”嘛。



上海體育大廈


圖七:上海體育大廈


這裏過去叫上海體育館。中學時代 我是個體育愛好者,一直是班級的體育課代表。但是那個神聖的體育殿堂,卻未曾光顧。聽我們體育老師說,我們複興中學的女子排球隊曾經在這裏奪得上海市高中組冠軍,反正是65年以前的事了,我還沒進中學哩。從此,排球就成了我們學校的校球,校有校隊、班有班隊。每到下午第二節課後,學校的球場總是排得満満的;排球帶到了各項活動。第二節課後體育組總是人頭濟濟,體育老師也是最忙的。班級之間經常為了場地發生爭執,體育老師就出來當個老娘舅。那時的我們是多麽的無憂無慮,課外作業一小時搞定,做好作業吃晚飯,吃過晚飯就是玩的時間,雷打不動。那時沒有電視、沒有卡拉OK、沒有網吧。我們大家聚在大院的空地上,男孩了們玩鬥雞、攻城、打彈子;女孩子們跳橡皮筋、捉迷藏、慣沙袋。我們很高興、很愉快;我們也打架、也吵架;也分成幾派、又和好、再分化、再重新組合。但男孩子和女孩子永遠是兩個不同的派別。我們有的是時間來玩耍。可是自從文革以後的什麽時候開始,我們中國的孩子們沒有時間玩了,他們很忙,比我們還忙,而且越來越忙。我的一位在南京的朋友告訴我,他的女兒現在是高三,今年要考大學了。她女兒每天早上6:45出門,晚上8:45回來。他心痛女兒,但又不得不鼓勵女兒這樣。“不這樣不行啊,競爭激烈呀”朋友感慨地說。我就納悶:這中央三申五令的要減負,這負不但未減,反而增加了呢?我這次回國,住在我妹妹家。她家後麵就是上海有名的市三女中。每天早上6:45開始,從我住的房間朝下望,隻見一個個裝著校服可愛的女孩子肩背沉重的大書包朝校門走去。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孩子,推著帶軲轤的手推箱(就象我們回國時,隨身攜帶行李的那個最大的一種)。你在馬路上看到那行色匆匆、神情嚴肅的組群不是我們海外遊子、也不是大款商家、更不是政府官員;而是我們的十好幾歲的孩子們。每每看到這種情形,我真想學學當年魯迅先生那樣,大聲疾呼一下:救救孩子!

不過,奶瓶也是一個也拿不出什麽靈丹妙藥來的空喊者。隻好借自己小小的海外博客,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慨而已。



他們在幹什麽?


圖八:人民公園裏忙碌的人們


從上海體育大廈朝對麵望過去,是現在人民公園的正門。我小時候經常一個人到人民公園去玩,我熟悉那裏的一草一木、小湖小路,本來不想進去了。但遠遠見到一群人聚集在那裏,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過去。你猜他們在幹什麽?(無獎競猜。答案下集公布。)


謝謝收看。


(未完待續)









《閑話南京路係列》>>>


... 《閑話南京路(一)》

...《閑話南京路(二)》

...
《閑話南京路(三)》

...
《閑話南京路(四)》

...
《閑話南京路(五)》

...
《閑話南京路(六)》

...
《閑話南京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