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50歲,就活成了這樣
文章來源: 我生活著2021-05-12 06:37:13


已經有一年的時間沒有更新微信朋友圈了,在朋友圈裏隱身,隻是偶爾冒泡點讚一下,不讓牽掛我的人多想擔心。在親人群也沒有了說話的熱情,與親人的聯係也越來越少,但每隔一個月左右會跟母親視頻一下,讓她放心,也了解一下她的健康狀況。

人生的旅程就是一個不斷遠離親情,淡忘友情,回歸自我的過程。我依然珍視親情的溫暖,心中有親人的份量,但我更享受一個人的孤獨。很多時候懶得跟親人聯係,自嘲為“自閉症”,以此開脫自己。

年輕的時候在乎別人的理解。人到五十,對別人的誤解,不再解釋;對別人的不理解,不會放心上。

這段時間竟然聽得進蔣勳先生講莊子的《逍遙遊》,能理解忘卻物我,無己、無功、無名,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我通俗簡單地理解為:不把自己當根蔥,就會活得舒服自在。當然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而且沒有把物質看得很重。

我不是一個物質的女人,也耐得住寂寞。瘟疫流行一年多,特別是從去年入冬到現在,天冷,幾乎足不出戶,沒有去商場逛過,也沒有去大自然閑遊,除了偶爾添補一些個人生活用品。

忙店裏的瑣事,看電視,看書,聽書,發呆,睡懶覺,做白日夢。心裏還是有所期待,期待疫情過後退休,做一個身心真正自由的人。

足不出戶也一樣關心天下大事,在油管上看新聞,聽各方的評論,偶爾也聽聽《新聞聯播》。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我不排斥不同的聲音,但對明顯的陰謀論還是反感。常聽台灣的政治新聞評論,台灣人熟悉西方的價值體係,也了解中國,評論相對比較客觀,岑永康主持的《寰宇全視界》挺有意思的,評價員的水平也不錯。還有《三立新聞》的王誌鬱解說新聞也挺有趣,條理清晰,通俗易懂。有個講普通話的新西蘭人主持的《經緯點評》也挺好玩的,一個外國人,卻站在中國人的立場點評時事,難得!

這個世界太複雜,讓人越來越不明白,以前我相信正義、真理,甚至都不知道有假新聞這回事。這幾年網上的喧囂,讓我思考什麽是對錯、好壞、美醜,立場不同,坐姿不一樣,結論也就不一樣。

這讓我變得有點消極,也明白了世界是大家的,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曆,價值取向,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合理的,沒必要爭得麵紅耳赤,你死我活。做好自己,足矣。

讀法國人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寫的《美國陷阱》,不得不讓人聯想美國政府利用《反海外腐敗法》,用對付阿爾斯通相似的手法來試圖擊垮華為,打擊核心戰略領域的競爭對手。

哪來的公平與競爭?中國隻有自己不斷地做強做大才有出路。當然站在西方的角度,中國的有些做法也不地道,所以哪有什麽公平與正義,各說各話,拳頭硬才是王道。

聽別人介紹說《2666》這本書是21世紀的偉大作品,堪稱超越《百年孤獨》,我懷著好奇耐著性子讀完了這本超厚的書,卻沒有享受到讀文學作品的樂趣,也沒有從這本書中得到有價值的或者什麽美的升華,倒是隨著故事的發展了解了幾個國家的情況,知道了墨西哥政府部門的不作為,連環殺人案不了了之,也見識了現代人精神的貧瘠,四個來自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文學評論員因為對同一個作家的興趣而走在了一起,玩起了四人戀。為了刺激,兩個才認識的陌生人在墓地裏做愛。

沒有追求,精神空虛是現代人的通病。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所以要看淡一切,存在的總是合理的。

前段時間受“潤濤讀書會”的邀請,希望能寫寫讀潤濤閻文章的心得。因為水平有限,寫不出什麽獨特的見解,所以一直沒有動筆,在此深表歉意。有關閻先生的文章是讀了不少,特別是最近又重讀了他的少年經曆,《回憶過年:姐姐最漂亮的那一天 》《媽媽給我5分錢--母親節的回憶 》《姐姐的一包豆腐絲 》《打粥》等等。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雖然生活的年代沒有閻先生那麽艱辛,但在苦難中一起成長的親情是刻在心底最溫暖最寶貴最持久的財富,擁有了這份精神財富,其他所謂的金錢、地位和名譽都是身外之物,所以我深信閻先生所說的他和家人的金錢觀 ,
“我沒有攀比的習慣,在美國為何要計較金錢地位?吃飽了撐得?我不享受更大的房子。當然我也不感興趣他人住什麽房,與我無關,自己喜歡就好。想玩錢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我從不嫉妒任何人的地位,跟我無關。”

在這混沌複雜多變的時代,特別想知道閻先生的見解,可惜他已駕鶴西去了。

閻先生的離去,也讓我思考:有必要在網絡上花太多的時間嗎?有必要跟不同觀點的人較真嗎?

生命是自己的,要為自己和家人好好活著,當然,隻要自己願意並享受,自己完全可以作主。

欣賞了餘秋雨的《生命是一樹花開》,特別美的文字。花開花謝本是自然規律,於時光深處靜看花開花謝,雖曆盡滄桑,仍含笑一腔溫暖如初。一樹花開花謝的笑容飄蕩在心裏麵,給予的不僅僅是美麗。含笑的起始,含笑的過程,那才是它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麽?各有各的答案。總之沒必要為難自己,按自己的心意好好地生活著。我喜歡一個人的獨處,閑暇時讀讀書,聽聽音樂,挺享受一個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