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文章來源: 我生活著2020-05-11 07:42:00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麵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麵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這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雙城記》中開篇的一段話。感覺也挺適合用來描述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肆虐下全球的政治環境和人間百態,各國政府疲於應付洶湧的疫情,政客之間互相打嘴仗、甩鍋,網絡輿論戰更是硝煙四起,世界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百姓被禁足在家,社會處於暫停的狀態。

有時間重讀狄更斯的《雙城記》,以文學的生動直觀來重溫曆史,不禁感慨:革命總是要流血犧牲的,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哪個朝代;哪裏有壓迫有饑餓,就會有反抗;仇恨會蒙蔽人民的雙眼,殺紅了眼的人民喪失了基本的人性,不在乎公平與正義,階段不同就殺殺殺。

《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奈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裏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以及隨後革命黨人對前貴族采取的殘暴行為。

這場法國大革命由1789年-1799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直到拿破侖稱帝,後又以失敗告終。如此反反複複,不斷重演的曆史像極了中國的古代、近代史。

而這時的英國早在一百年前1688年就進行了一場不流血的光榮革命,代表民意之英格蘭國會與代表君主絕對權力之英國國王近半個世紀的鬥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光榮革命後因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立刻決定,幫助被廢的詹姆斯二世複位,並在18世紀上半,斷續的支援詹姆斯黨奪取英國王位。所以英國被威廉三世及輝格黨勢力輕易地帶入反法戰爭當中,英國的反法情緒從此飆高不下,光榮革命可以說開啟了1689-1815年英法第二次百年戰爭。1815年英國最終獲勝後,成為主宰世界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議會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1701年,議會製定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嗣位法”,規定國王所作的任何決定,須由同意該決定的樞密院成員即政府大臣簽署;法官更動權不再屬於國王而屬於議會,確立了議會高於王位、司法獨立王權的原則。這些法案的通過使議會進一步製度化,英國議會的現代製度形式基本形成。

如果清朝末年的維新運動能夠成功,中國人民可以躲過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和十年文革的浩劫,中國文化也不至於被破壞得支離破碎。

日不落帝國的雄風不再,期待脫歐以後的英國能再振雄風。中國能有今天也來之不易,可見還是有製度的優勢,但要長記性,要有憂患意識,抓緊不斷地完善各種製度,不讓曆史的悲劇重演。

去外麵旅行,聽到過很多來自第三世界人民不同的聲音,平等、尊重、包容、發展,仍然是主流。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春天的確是最壞的時代,有智慧的政治人物完全可以抓住機遇把最壞的時代變成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