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溫度適中的媽媽
文章來源: 我生活著2019-01-29 07:30:15


兒子回家的前一天,我會把他房間的衛生搞一遍,把床單被褥都鋪好,把他的拖鞋和杯子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準備好,讓他回來舒舒服服地住幾天。

他離家後,我再把他用過的東西都洗幹淨收拾好,回歸到我們兩口整潔清爽的狀態。

兒子長大了,他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他不願意跟我們分享的話題,我保持沉默不問。

“你有女朋友了嗎?”“畢業前的工作麵試情況怎麽樣?”我想問兒子但還是忍住了。

我不問不是不關心,是因為尊重和信任。過分的關心和焦慮會讓兒子產生壓力,反正他的人生路隻能自己走,就讓他獨立自主從從容容地走好每一步。

父母的家是孩子永遠的家。因為我不追問不嘮叨,兒子累了想家了就會回來放鬆幾天。

讓我寬慰的是從來不主動做家務的兒子,今年聖誕、新年這兩個特殊的日子還主動洗碗了。

孩子長大了,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征,媽媽跟孩子的距離,對孩子的溫度也要作適當的調整,盡量讓孩子覺得舒服沒有壓力。


都說媽媽在,家就在,媽媽是一個家的靈魂,決定著家庭的精神麵貌。

可是這一次陪老公回湖南看望老人回來後,老公心裏有很多的遺憾和無奈。兩個老人把退休金和孩子們給的錢都存銀行舍不得花,過著原生態的日子,燒柴火做飯,燒木炭取暖,三層樓的房子都布滿了灰塵。

我沒敢指望八十多歲的老人會給我們回去的生活提供便利,回國前我就專門準備了一雙帶棉的膠手套,可是我不知從何處下手,也隻能吃完飯洗碗的時候順便地收拾一下廚房。

前兩次一起回去的人多都是住旅店,這一次住在婆婆家,不知道是被褥潮濕長蟲子了還是什麽原因,老公身上長了很多紅瘡,奇癢難忍,但老公還是忍住了不敢告訴老媽。

後來老公知道了他哥哥回去住也被蟲子咬,兒子們無奈,這個家難回。沒有辦法改變,隻好尊重老人的習慣。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孩子多,條件艱苦物質貧乏,能把孩子養大就已經盡責了。

雖然我們沒有溫情脈脈溫度適中的媽媽,幸好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能健康地成長。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裏,爸爸常常是個象征性的存在,媽媽柔軟的愛、細膩的心、美好的生活情趣才是家庭的靈魂,孩子幸福安全的港灣。

那天坐在親戚的家裏,一歲半的小女孩正在角落裏玩她的玩具,媽媽下班進門的時候,小女孩叫了一聲媽媽,沒有興奮,也沒有撲進媽媽的懷抱。媽媽回應了女兒一聲,坐在沙發上拿出手機刷屏。

我有點失落,感覺到了一絲涼意。母女相見的場麵和氣氛不是我想像的溫暖。

我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下班回家,一開門他就張開雙臂吵著:“好媽媽,要抱抱。”此刻,媽媽的心是酥軟的,一天的勞累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還是期待著希望能感受到這個年輕媽媽的溫度。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聽見媽媽回來了,從書房走出來坐在媽媽的大腿上,說要坐軟沙發,哥哥叫妹妹過來,一起坐在媽媽的身上,親熱了一會兒。盡管時間不長,我的心還是有了點溫熱。

這個年輕的媽媽是中學老師,對孩子嚴格,要求太高。兒子還沒讀小學就送去學書法學英語等興趣班,現在兒子讀一年級了,每天寫作業特別地揪心,有一個字沒寫好就拚命地擦,擦破了隻好從頭再寫。

明顯地,孩子已經有了強迫症。我很是心疼,但又不敢多說什麽。

做一個好媽媽不容易,別人成功的經驗隻可以借鑒,不可以照搬,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媽媽一定要用心地把握好愛的溫度和尺寸,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地成長。身心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

當然媽媽的溫度和能量跟爸爸息息相關,爸爸的體貼、忠誠和信任更能激發媽媽的愛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