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扶老人起碼從清代就開始了
文章來源: plum82014-08-23 09:11:07

今天看到城樓上有文章引用茅於軾的話說:不扶老人是毛澤東時代造成的。 此言差矣。扶不扶老人牽涉到一個同情心問題,中國人不單單不扶老人,在其他方麵也表現得比比皆是。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國人的素質”裏的第21章“缺乏同情”裏麵有很多描述。所以,不扶老人起碼從清代就有了。不知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本性這樣,還是唐宋後,北方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後殘酷壓榨人民才造成的。

明恩溥寫道:

" 住在中國的外國人都很吃驚,中國人對落水的人一般是不救的。幾年前,一艘外國汽輪在長江起火,成群的中國人目擊了這個事件,他們幾乎沒有營救乘客和船員。 當落水者盡快逃到岸邊之時,許多人連衣服都被搶走,有的還被當場弄死。應該與這種暴行相提並論的是:搶奪遇難船隻的財物,不久以前在英國還是一種營生。另 一方麵,1892年秋天,一艘英國大汽輪在中國海岸擱淺,當地的漁民和官員都不遺餘力地營救幸存人員。然而在中國,總的來說還是對幾乎到處存在的各種苦難 抱有冷漠態度,這樣的事情仍然存在,尤其是人在旅途之時。有句諺語說:在家不是貧,路貧貧煞人。

在中國旅行,人們對陌生人缺乏幫助和友善,這極為明顯。一場夏雨之後,地麵道路無法行走。不得不起身趕路的人會發現“天、地、人”聯合起來同他作對。 沒有人會告訴他,他走的這條路前麵馬上就是泥沼。如果你陷在裏麵,也不管旁邊納稅人什麽事。我們已經談過中國的官道沒人關心。所有這樣的路在一定季節裏都 泥濘難行,每當出門人一頭栽入泥坑而又無力自拔之時,便會發現不知從哪兒圍攏過來一大群人“袖手旁觀”,簡直就如這句成語形容的完全一樣。但不管人數有多 麽眾多,隻有等到與他們談成條件之後,這些旁觀者之中才會有個人出來盡這個舉手之勞。更有甚者,這種時節裏當地人還經常在難走的地方挖個深坑,特意讓出門 人陷進去,因為這樣,出門人就不得不出錢來雇他們幫一把!如果對這樣地方的道路有任何疑慮,也不妨照直往前走,不要去理會當地人的勸告,因為你永遠都吃不 準,他們給你指的路是有意讓你繞道呢,還是在真心幫助你? "

"對身體上有任何殘疾的人的態度最能說明中國人缺乏同情心。人們普遍認為,破子、盲人(尤其是瞎了一隻眼的人)、聾子、禿子、斜眼,都是要避而遠之的。似乎 身體有缺陷,品質也肯定有缺陷。據我們觀察、那樣的人在西方非但不會受到殘忍的對待,而且還會讓人們油然而生一些同情。而他們在中國卻被視為因為犯有隱秘 的罪惡才受到這樣的懲罰的,這種看法與古代猶太人不謀而合。"

"沒人願意幫助別人,除非有特別的理由。這個特點反映在中國社會關係的方方麵麵。有人勸一個聰明的男孩,盡管沒有機會上學,他應該盡量讀點書。而這個男孩時 常會找到一個無懈可擊的借口,推諉說沒人教他,盡管他身邊有不少讀書人,他們也有空。隻要這個男孩一提出想讀點書這個雄心,肯定會招人冷嘲熱諷,這些人在 私塾裏苦熬了漫長的年月,他們仿佛在說:“這個小家夥憑什麽想走捷徑,幾個月就想學會我們多少年苦讀的東酉,然後過幾天就忘記?讓他像我們一樣自己請老師 好了。”很難真的碰到一個能稱得上識文斷字的人,哪怕最起碼的識文斷字,哪怕是“自學”的,盡管“自學”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