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命中的斷背山
文章來源: 懶風2006-10-24 21:35:59

: 李安的得獎電影<斷背山>

為什麽李安要挑一個同性戀題材來拍愛情呢?

我想, 他這是要反映人們在愛情中所需要衝破藩籬和障礙的勇氣.... 假如這部愛情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在古代或者中世紀, 那麽會是<羅密歐和朱麗葉>, 或者<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樣的. 因為在那個時代, 家族觀念上的門當戶對乃是自由愛情的最大藩籬. (在那個時代, 同性戀還不是愛情婚姻的最大障礙. 那時候的同性戀反而是比較稀鬆平常的事情. )

但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婚姻愛情再沒有了家族的障礙. 戀人們再不需要遵從父母和長輩的命令了. 那麽在愛情中還有什麽障礙是需要戀人們用無比的勇氣去衝破的呢? 那就是世俗對同性戀的鄙視.

雖然三個故事同樣是以悲劇收場, 但很顯然這部片中的Ennis既不及羅密歐, 也不及梁山伯, 在仍有機會抓住的時候, 他都迫於世俗而放棄了. 直到在他失去了一切之後, 所能剩下給自己的, 隻有難言的寥落和思念......



再推廣來講, 人生中哪一樣沒有藩籬, 那一樣不需要勇氣去突破呢? 我們的人生中又有多少藩籬因為我們自身沒有足夠的勇氣去突破, 而留下了長久的遺憾呢..? 這是為什麽李安說"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於導演李安來講, 他事業上最大的藩籬已經被他自己突破了. 他自少就熱愛導演行業. 然而在他畢業之後, 好幾年都沒有工作. 除了間中去片場打打雜之外, 基本上是吃了好些年老婆養的"軟飯". 幸在他始終都沒有迫於來自各方麵的壓力而放棄他至愛的電影行業. 否則, 社會上就多了一個潦倒的失意中年人. 而我們則損失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了~!

總是說西方人看不懂東方人富於意味的, 含蓄的藝術風格. 但李安偏偏無視於這種東西方的審美差異, 而一直很執著地用我們很東方的藝術表現手法去導他的電影. 他沒有向這種由不同的審美觀念所帶來的藩籬低頭. 結果, 他又一次成功了!  一個接一個的大獎向他湧來!

是的, 我們也很有可能會失敗. 但假如在障礙麵前失卻了跨越的勇氣. 那麽我們也很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裏會發現, 我們就是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