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黃巢一生的三首詩
文章來源: 臨時客2007-05-31 14:52:35


最近看國內的媒體大肆宣傳張藝謀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看到這句詩,我忽然想起這首詩的原作者 ——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來了。關於黃巢,史書上各個時期各種輿論工具對他的評價不一,有的人說他是農民起義的英雄、有的人說他是殺人如麻的惡魔,我也不是曆史學家,也懶得去研究黃巢的為人處世哲學,我隻想從自己的簡單視角來理解一下黃巢這個人,那就是:黃巢所遺留下來的三首詩,可以說是高度形像的概括了他的一生。

第一首詩: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據說,寫這首詩的時候,黃巢還隻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那要是套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可算得上是一個從小就胸有大誌的孩子了。才這麽一點點大的年齡,就考慮到“他年我若為青帝”,應該怎樣安排桃花盛開的問題了。難怪後來他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統帥幾十萬大軍了,真是天生的領袖人物。

第二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是黃巢一生最鼎盛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廣的一首詩。這不,張藝謀導演就借用了他中間的一句作為影片名。其時,他正率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圍困長安,詩興大發,借詠歎菊花來形容勢不可擋的義軍力量。此詩妙就妙在,雖是詠菊,但全詩不見一“菊”字,而且,透過那盛開的黃色菊花,仿佛讓人看到那威武雄壯的黃金鐵甲軍,即將攻陷長安的磅礴氣勢。

第三首詩:

記得當年草上飛,
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獨倚欄幹看落暉。

與前兩首詩相比,這首詩的流傳程度就沒有那麽廣了。甚至有很多人懷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黃巢本人的作品?因為,據說黃巢本人後來戰死疆場了,但從這首詩來看,他不僅沒有戰死,後來還削發為僧了。但我寧願相信這首詩是黃巢本人寫的,在我看來,黃巢也好、李自成也好,這些叱吒風雲的農民領袖們還是不要簡單地戰死疆場為宜。他們若是遁入空門,其人生感觸一定非我們尋常人所能及。比如像這首詩的頭兩句,“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既表明了黃巢曾經曆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馬空傯歲月,又顯示了他後來靜如止水的僧侶生涯,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橋上無人識”這一句,生動地描述了英雄遲暮那種無可奈何的蒼涼和悲哀,令人歎息!但筆鋒一轉,“獨倚欄幹看落暉”一句,又悠然刻畫了一種“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三首詩,黃巢的一生躍然紙上。


名著讀後感之:想起了二十年代的德國年輕人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二戰中最牛的一封信

舊河北村之戰 -- 誰放了板垣征四郎一條生路?

屢敗屢戰與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