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霜了,收獲了,挖芋頭嘍!
文章來源: 園藝2008-11-03 16:43:06
今年霜期比較晚,記得是10月18號有點小霜,後來一次就是10月29號了,所以不少夏天的蔬菜到了10月底才算完成了曆史使命。

菜園子門口的紫扁豆終於壽終正寢了,基本凍得沒了葉子。


茄子也犧牲了,正可謂霜打的茄子---------蔫了!


遠看那一排茄子樹。。。


辣椒樹也不能幸免。


瞧這佛手瓜藤,一夜之間沒了生氣,試驗結果是:我們這兒可以吃到“龍須菜”,但吃不到佛手瓜。


清理完枯枝爛葉以後的菜園子。


蘿卜,青江菜,烏油菜,萵筍等基本沒受什麽影響。


還有雪裏紅,皮拉,大蒜,菠菜,韭菜等繼續成長。。。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下。


香菜,薺菜基本不用再下籽了,每年自動拱出地麵,怎麽也吃不完~~~


這香菜個兒還不小,看著可以跟芹菜PK一下了。


霜前挖了生薑,沒幾根。


看著還蠻嫩的~~


可以做什麽菜呢?


順便挖了幾粒洋薑。
今年的洋薑收成估計不好,原因是每次它們長一米高時候我總是把頭剪掉,於是,忙著補葉子,沒法長果子了。經驗教訓:以後如果要吃洋薑,不能剪掉上麵的杆子,得讓它們使勁長,開花後下麵就很豐收了。


霜凍的結果是很嚴重的,芋頭葉子全凍幹了。


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很不精神!


先清理葉子和杆子。


看著幹淨多了。


近看看,好像很豐收的樣子。


下麵沒地方了,隻好浮上來透個氣~~~


去年深秋(或者今年春天)也就這麽一小粒埋土裏的,結果,看那母芋杆子,差不多有大盤子大了。


挖出來,這麽一坨子。


掰開,洗幹淨,不少呢。


瞧這一家子


又挖了5顆,這是母芋。


5家的合影~~

種芋頭:可以頭年的秋天就把子芋埋地裏(氣溫比較暖和的地方),挖比較大的坑(像個小臉盆),裏麵最好用鬆軟的土質,就像鬱金香那樣,整個秋天和冬天它們就開始發育根係,到了春天很快就冒出來了,比春天再埋地裏的要快很多。隨後看著它們長大的時候,時不時培點土,加點肥,這樣芋頭發得更多更大。非常容易!

 ZT:【特征與特性】 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葉片盾形,葉柄長而肥大,綠色或紫紅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縮莖,逐漸累積養分肥大成肉質球莖,稱為“芋頭”或“母芋”,球形、卵形、橢圓形或塊狀等。母芋每節都有一個腦芽,但以中下部節位的腋芽活動力最強,發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莖稱為“子芋”,再從子芋發生“孫芋”,在適宜條件下,可形成曾孫或玄孫芋等。
  性喜高溫濕潤,不耐旱,較耐蔭,並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根係吸收力弱,整個生長期要求充足水分;對土壤適應性廣,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強的粘質土為宜;種芋在13~15℃開始發芽,生長適溫20℃以上,球莖在短日照條件下形成,發育最適溫27~30℃。如遇低溫幹旱則生長不良,嚴重影響產量。
 (1)對溫度要求。芋頭原產高溫多濕地帶,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旱芋等栽培類型。但無論水芋還是旱芋都需要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13-15℃芋頭的球莖開始萌發,幼苗期生長適溫為20-25℃,發棵期生長適溫為20-30℃。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球莖的形成,球莖形成期以白天28-30℃,夜間18-20℃最適宜。
  (2)對水分要求。無論是水芋或是旱芋都喜歡濕潤的自然環境條件,旱芋生長期要求土壤濕潤,尤其葉片旺盛生長期和球莖形成期,需水量大,要求增加澆水量或在行溝裏灌淺水。水芋生長期要求有一定水層,幼苗期水層3-5厘米。葉片生長盛期以水深5-7厘米為好,收獲前6-7天要控製澆水和灌水,以防球莖含水過多,不耐貯藏。
  (3)對光照要求。芋頭較耐弱光,對光照強度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球莖的形成和膨大要求短日照條件。
  (4)對土壤要求。水芋適於水中生長,需選擇水田、低窪地或水溝栽培。旱芋雖可在旱地生長,但仍保持沼澤植物的生態型,宜選擇潮濕地帶種植。芋頭是喜肥性作物,其球莖是在地下土層中形成的,因此應選擇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以pH值5.5-7最適宜。


ZT:芋頭栽培技術 (謝謝餓狼陀搜來的科普知識)


(一)播種時間 播種一般在當地終霜後進行,過早播種易造成爛種。

(二)播種技術

1、種子選擇 種芋誚選擇球莖無傷口,頂芽的芽尖保存完好,重量在50克左右,呈圓球形的球莖為宜。

2、曬種催芽 為保證出苗整齊、在播前15―20天需進行曬種催芽,濕沙催芽等。催芽時可將貯藏的芋頭先曬1-2天,然後將種芋密排於催芽畦內,催芽時要注意保濕,使溫度控製在18-20℃,經15-20天芽長1厘米左右即可播種。

3、播種 芋頭的食用器官為地下球莖,而且芋頭根係分布深,宜選擇土質肥活,保肥、保水力強的土壤。播前需深翻40厘米以上,深翻有利於球莖膨大和提高產量,是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深翻前需667米2施有機肥2500公斤,並適當施用硫酸鉀、過磷酸鈣等磷鉀肥。芋頭可按株距25-30厘米,行距60厘米進行播種,播種深度3-5厘米,播後立即覆蓋地膜保濕,增溫以利出全苗,出壯苗,第667米2播種量150-200公斤。

(三)田間管理

1、追肥 芋頭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還應分次追肥。可在幼苗前期追一次提苗肥,發棵和球莖生長盛期的初期、中期追肥2-3次,施肥量前少後多,逐漸增加,氮、磷、鉀肥要配合施用。後期應控製追肥,避免貪青晚熟。

2、澆水 芋頭葉片大,蒸騰作用強,因此喜水、忌土壤幹燥,否則易發生黃葉、枯葉現象。前期由於氣溫低,生長量小,所以隻需保持土壤濕度即可,特別是出苗期切忌澆水,以免影響發根和出苗。中後期氣溫高,生長量大,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濕潤,但灌水時間宜在早晚,尤其高溫季節要避免中午澆水,否則易使葉片枯萎。采收前20天應控製澆水。

3、中耕和培土 芋頭球莖在生長過程中會隨著葉片的增加而逐漸向地表生長,從而影響芋頭的產量和品質,此外培土還可抑製子芋、孫芋頂芽的萌發,是減少養分消耗,促進球莖膨大的重要技術措施。因此在封壟前均要揭膜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每次可覆土5-7厘米,間隔15-20天。

4、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芋頭腐敗病、疫病兩種,防治方法應采用農業綜合措施,嚴格實行3-4年輪作,選用無病球莖留種,農事操作盡可能減少地上部和地下部機械損傷。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進行防治。

(四)采收及留種 芋頭應在霜降前後葉黃根枯球莖充分成熟時收獲,但對產量影響較大。對留種芋必須充分成熟後方能采收,采收前先割去地上部,待傷口幹燥愈合後選晴天采收,晾曬一天後進行貯藏,貯藏溫度以10-15℃為宜,不能受凍。種芋應挑選無病、無機械傷口,重量在50克左右的球莖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