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行之十【遊臥龍崗,凱亞馬,噴水洞】
文章來源: 風中秋葉2020-08-20 12:39:44
澳洲行之十【遊臥龍崗,凱亞馬,噴水洞】

/作者 風中秋葉


     
         2019-3-18,早上8點半餐後,冰姐、芬姐的丈夫鄒生各開一車帶我們直奔臥龍崗(Wollongong),臥龍崗也叫烏龍崗,其名源於土著語,意為“海之聲”,也有“海之彼岸”之美稱,它是澳洲第十大城市,人口約30萬,位於悉尼南82公裏,車程約50分鍾,冰姐、鄒生輕車熟路,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

         臥龍崗地形獨特,其東部位於海岸平原上(低),西部位於陡峭的砂岩懸崖(高),城市中心則位於中間平原位置(中),擁有不同地理特點的多處風景。我們首先到達一片海灘,第一感覺就是非常幹淨,遍眼看去,毫無雜物或垃圾。眼前:潔淨的雲朵,蔚藍的海水,平軟的沙灘,共融一體,畫麵充滿自然和諧,我雖未看到旅遊文章介紹的:“細淡金色的沙子”,卻聆聽到海風悠悠的“海之歌”……忽然有感,大自然如此之美,總在賜予人類愉悅之感,人類應作何回饋?我想保持其潔淨之體應是最起碼的吧?離開沙灘,駛入市區,整潔幹淨的路麵,花園式的建築,別具特色的海邊燈塔,古老的炮台及鐵炮,不怕人的海鷗群,都令人流連忘返,我不停給超哥夫婦,芬姐夫婦,冰姐姐妹拍照留念。也不忘站在高處,眺望此一海濱工業城市,感受最深的就是:臥龍崗,自然和諧,寧靜優美,澳洲人曉得愛護環境!

         按芬姐的指引,我們駛向離臥龍崗40公裏的凱亞馬(Kiama)吃午餐。途中我們瀏覽了“紀念拱門”,步入綠草如的市區,找到“JAWS”吃魚專店,安坐室外小椅,品味鮮炸魚塊,感受新鮮空氣,蔚藍天空,成群海鷗,覺著這海濱小鎮的“精致”美,內心充滿悠然閑適的喜悅。餐後,我們直奔凱亞馬噴水洞(Kiama Blowhole)。據知Kiama 的原意為“在海的哪處有聲音”,這聲音就源自噴水洞!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走近“噴水洞”,隻見在一片海岩間,有一因海水長期衝擊、侵蝕形成的海邊岩洞,受海浪的衝擊,形成強烈的浪花噴湧,最高時白色浪花可達百米,並在瞬間發出砰然巨響,令人驚歎海水神奇的力量!如今噴水洞已成凱亞馬熱門名勝,每年吸引約60萬遊客,隻為觀看那瞬間的壯觀。我用心觀察,遠處米白色的燈塔,腳下焦黑色的礁石,互為映襯,別有一番天地,朋友們都興致盎然,攀爬在黑礁石,擺出不同姿勢,流露那一刻的興奮……我用心,也用鏡,攝下凱亞馬風情,也長存了朋友歡樂的一刻

         離開噴水洞,駛往著名的南山寺,想要拜謁靈山塔,唯駛近山門,方知南山寺暫停開放,也讓我們失去朝拜南半球最大佛寺的機會。回途,拙荊提出要和貞同車以便兩閨蜜多聊幾句,我亦樂於相互換車,以便有機會和冰姐暢聊一途。車內,冰姐侃侃而談,讓我有機會了解冰姐在澳的奮鬥史與創業史,兩個海外人話閘打開,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混成一缸醬,都是異國生涯的滋味……

         不知不覺,車抵芬姐住處,踏入寬敞的兩層磚房,方知芬姐早有準備,各種熟食經已備好,長豆角,鮮苦瓜,急炒幾味,加上煲粥炒粉,讓客人美美地飽餐一頓。芬姐預作籌謀,用心良苦,令我深深感受其真摯友情,心潮蕩動,不禁心間默言:多謝你,芬姐!餐後,團坐在廣州名畫家楊遠忠的精品國畫下,歡笑著留下難忘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