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說美國銀行的服務(美國生活實錄)
文章來源: 風中秋葉2017-02-21 13:53:05

閑說美國銀行的服務/風中秋葉

回祖國一段時間,我有一陣子沒去美國銀行了,近接農夫保險公司返回的幾張小額支票,隻得親自走一趟。推門進去,眼見兩個女員工在櫃台分別忙著服務各自的顧客,另一個經理般的女人在開著門的辦公室裏打電話,我的前麵還有兩個顧客在排隊等待,總共才八個人,沒有人大聲說話,感覺特別清靜。

我接受這家小銀行的服務快滿24年了,它的前身是相對小的國家銀行(nations bank)當地分行,後來並入大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可是它無論大與小,名字如何,換人與否,對我都毫無影響。因為我從來沒有發現銀行的一點差錯,而且也沒有對服務有任何不滿。快24年了,這樣的零差錯真的難能可貴啊!

服務台是開放的,完全沒有玻璃隔離,顧客可清晰看到櫃員別在胸前的名牌,既可看到用手點鈔,也可看到機器數鈔的全過程,當然這都是在錄像鏡下的公開操作。較之廣州所見,明顯不同。不過這小小銀行,前兩年也有保安持槍代警呢!現在取消了,也許是治安環境改善了吧?! 輪到我前麵的顧客接受服務了,我趕忙填寫存款單。其實,項目很簡單,就是顧客姓名,地址,每張存款支票金額,匯總金額。我再三查對,確信準確,輕鬆等待……

記憶有時很不客氣,前不久我回廣州,在工商銀行辦理銀聯卡更改密碼的服務,因為不同原因,我前後走了三間分行,花了兩三小時才辦妥。照當時服務員所說:一周後銀聯卡就可正常使用。可惜,真正使用時,我還是被銀行機器無聲拒絕了,屏幕顯示:不能使用。這不,我還得等下次回穗再去銀行辦一次。憋屈吧?

其實,廣州的銀行大多人滿為患,每次排隊都等候許久,曆經多次,煩不勝煩。當然我也明白:一是中國人多的現實,二是人民幣的日常流通,致許多人要提現鈔呢!美國除了人少些,銀行多些之外,大多數人習慣信用卡,少用現鈔,自然去銀行的次數也少了。還好,據說中國年輕人正慢慢習慣用銀卡,或手機付款了,這絕對是個好開始,很值得期望呢!

輪到我了,我遞上存款單及支票,櫃員指示我刷一下借記卡(debit card),並輸入個人密碼,所有我的個人資料都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來,把查驗身份證件的程序簡化了,一切都變得簡單。櫃員善意提醒:”要不要取些現金?“”那也好“我同意了。隨即修改一下存款單數據,櫃員小心核對後,遞給我用信封裝好的現金,即袋袋平安。根本不需要自己再點數一次。真的,從來不需要,我也沒有錯的經曆。

整個過程大約在五分鍾內完成,而且都是在小聲交談,友善和藹的氣氛中進行的,準確而高效,難怪我每次進去出來都充滿愉悅,有一種別樣的親切與信任感。這就是我在美國銀行的一次簡短經曆。用文字記錄生活,是我的心願,沒有波瀾,隻有真實。

2-2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