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事件的反思
文章來源: yijibang2019-02-01 12:13:16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先有中興受到美國的製裁,接著就是華為。事情的起因,各說各話。說起來,認為美國是打擊報複的人不少。不隻是華人媒體,就是美國媒體也有義正言辭的評論。最近看到美國一位出名的經濟學家,David Goldman發表了一篇文章,一麵倒的傾向中國政府。拜讀之後,頗有感觸。基本上他認為,美國看到華為在5G上的成就,再看看自己過去對5G的疏忽,所以眼紅了!眼紅的自然反應,就是打擊報複。再說,美國過去對威脅到自己國家安全的時候,許多對應的措施,往往就顯出惡霸的影子。一個大國,總想要獨霸世界,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過頭而有不擇手段的時候。

前幾天華爾街日報的一篇社論,對華為的來龍去脈,做了簡單的介紹。作者認為華為起步較晚,為了迎頭趕上,超短路,竊取了美國思科的技術,開發網路設備。其實,所謂竊取,說的好聽一點的就是模仿。當年日本,在開發個人電腦的時候,也是拿IBM的產品做為借鏡。自然也難免有竊取的可能。華為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使用TMobile的TAP技術,進行華為手機的品質控製。根據報道,華為對竊取情報資料有功人員,甚至發放獎金鼓勵。文中特別強調,共產黨過去四十年,對私人企業在智慧財產方麵,一向是不聞不問。睜一眼,閉一眼的放縱企業,非法的破壞智慧財產權。大家也都知道,美國多年來一直要求中國政府,嚴格執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措施,但是得到的是繼續泛濫,我行我素。

看了這篇美國經濟學家的大作,表麵上看起來很有道理。事實上,美國對華為5G的發展,是有點著急,但是著急的並不是商業的利益,而是擔心從此美國的所作所為,全被共產黨所掌握。自然影響美國的安全,對美國稱霸世界的領導地位有所威脅。我說不是商業利益,是有所根據的。看看當年小日本,因為石油危機,而把美國汽車市場打得一敗塗地。美國當年小型汽車的技術,根本無法和日本相比。就好像今天的5G是一個道理。但是日本人做事守規矩,美國當年在小型汽車的市場,全被日本所掌控,一直到現在也是如此。可是美國並沒有像今天一樣的想盡辦法製裁日本。因為,日本知道商業競爭的規則。美國是一個商業自由競爭的國家。日本因出口小汽車發財,美國的銷售商服務業也一樣獲利。本來借著偷竊起頭,說不上有大的過失,但是共產黨一直坐視不管,而且還鼓勵華為,同時提供各種資源。國家要強,要走出去,自然在起頭的時候,不可能麵麵俱到。可是食髓知味,三十年來,華為累積了足夠的資本,總算回歸到起點,開始投入大筆資金,自己研究,生產一些傑出的產品。在銷售的時候,為了贏得市場,質量的保證,在售價方麵也具有競爭力。而可以這樣做,就是因為有了共產黨背後的支援。這樣一來,沒有人將是華為的對手。更可怕的是,華為借著出售設備,裝設了搜集情報的硬件。美國把這些訊息傳給歐美各國,所以有的國家開始遠離華為。這並不僅僅是美國的施加壓力。當然也是為了自己國家安全的考量。 

華為今天的成就,自己的努力當然起了作用,但是脫離不了過去偷竊的行為,抄小路。科技產業,歸根到底就是要有真的本事。一個新的產品,也許自己做不出來,但是人家幾位專家看一看,想一想就知道你的來龍去脈。華為的技術在美國人眼裏,還不算是高端。經濟上的損失,可以由民間企業吸收,隻要不涉及國家安全。真正高端的是共產黨的量子通訊。美國國會去年底通過特別預算法案,試圖積極發展量子通訊,我想過去的疏失,使得他們落後。一旦決定迎頭趕上,我想美國還不至於走到偷竊的路子。我要說的是,很不幸的美國總統抓住了共產黨的軟肋,在雙方貿易談判上有了籌碼。中美雙方的貿易戰,給彼此帶來無比的損害,這也是美國在慢慢覺醒,不可過度擠壓中國政府,而加深雙方的損失。個人期望的是我們要吸取教訓,過去的錯誤應該承擔後果。在可能的範圍內讓步。死不認錯,頑抗到底絕對不是辦法。老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自己討了便宜,還硬殺到底,最後的結果,到時候由老百姓來承受,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