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與擇業
文章來源: yijibang2011-04-13 09:12:16


都在說就業市場逐漸的在改善。那天看到本地的報紙,還說矽穀每五個家庭就有兩個家庭有失業的。這個比例不算小。另外一個消息,說失業的年齡在
4050歲之間的人最多而且最難找到工作。看了這段報導,我一點也不意外。有些行業,做得越久,經驗越豐富,自然越有市場價值。最怕的是高不成,低不就。人之有惰性是常情。一個工作做久了,熟悉了,自然就懶得跨出小圈子。這在80年代以前,在大公司上班的人都知道。我們管它叫鄉村俱樂部。日出日落,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公司越大,做的事情越專門,範圍也就越小。熟能生巧,收入也不錯,福利更好。一個工作幹到底,退休後還有相當的保障。所以上了崗混混,下了崗回家抱抱老婆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在公司,就等著老板退休,退了,隻要不太差,總會輪到你。到時後,你就享受到額外的特殊待遇,好不樂哉。誰也沒想到,一天有那麽一個年青小夥子,一下子蹦上了高位。望眼一看,這一批老家夥,心裏就不痛快,再看,簡直不像話,拿著高薪,上班跟上高爾夫球場一樣。一個“金握手”政策,這些老人紛紛下馬。平均年齡是55歲。55歲,正是好年紀,就這樣下來了。下半生幹啥好啊。以前的一位同事,50出頭,一個工作幹到底。最後公司被收購了,光是股票就賺了千萬。按理有錢了,可以好好休息,到處走走,享受享受人生吧。可是這位老兄,本身就是一個生活十分簡單,簡樸的工作狂。一個公司熬到副總,要再找同樣的工作,不是那麽容易。也許你不知道,我們這一行現在副總下崗,找不到工作的簡直有如過江之鯽。找不到工作,就慢慢找吧,可是早上沒有地方去了,再也沒有機會用那不純熟的英語對下屬訓話。結果,難過得心髒病爆發,把他送上黃泉之路。真遺憾,我一直等到他過去後,才知道他已經上路了。不然,我可是可以好好的勸勸他。

地方報紙的記者,訪問了一些下崗的人。有的找工作找了三年,兩年,都沒有工作。這些過去都是在高科技領域的皎皎者。他們說,不可能找到工作了,因為他們所懂的都已經過時了。所以一大把年紀,又回到學校,重新在修課程,給自己充電。所以,我一再認為,讀書就是一股作氣。念完大學,如果要繼續念,那就一股腦把書念完。同時一再告誡孩子,就選擇三個行業,醫生,律師,會計師。有多少年青人,大學畢業後,找到一個工作。做了幾年,發現不行了。又回到學校再念碩士,博士。套一句天津話“早幹嘛了”。朋友的小孩,喜歡電腦遊戲的不少。所以上大學就專攻這一行。畢業後自然找到同樣的工作。老婆在一家電腦遊戲公司上班了好多年。看到年青小夥子,有才的真是不少。雖然每天加班,加點,可是依然其樂融融。我說這種人,有天分,不覺的苦。可是長時間的工作,體力到底能撐到何時。40歲,50歲?老婆公司的老板不願上市,員工又沒有股票,發財是不可能了。而且表現不好的,立刻下崗。因為人家老板對待員工無話可說,所要求的就是你得出東西而且要快。許多人上了幾天班就知難而退了。一個大學畢業生,自己的本行都幹不了,你說咋辦啊。不再回學校,學其他的技術,下半輩子咋過啊。

在藥界幹了33年。這麽多年來,見了不少的年青小夥子。大學畢業,進入實驗室做個技術員。老外我就不多嘴了,跟我沒啥關係。那年有一位美籍的老越,也是剛大學畢業,主修分子生物學。結果找到一家不錯的儀器公司當修護人員。專門負責儀器保養,修護。他說他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公司給一部大車子,還可以報銷汽油費等等。待遇也不錯。大家不常見麵,可是慢慢的混熟了,我就問這個小夥子,你就這樣幹一輩子?想想將來,還要成家,有孩子。再說,這種修護工作,那需要大學畢業啊。過了一年,他告訴我他要辭職不幹了。我說到哪裏去啊。他說已經申請到法學院,要去念法學博士了。我說是啥讓他改變了主意。他說他覺得以前的想法是幼稚的。覺得公司給一輛新車,自己從來沒有開過新車。然後收入也比自己同學多,上班時間又很隨意。而且可以到處跑跑,見見不同的客戶,自然很愉快。可是慢慢的想了想,不對啊。這份工作,連高中畢業都可以做,自己的大學不是白念了啊。而且新車咋了,自己有了錢,不是一樣可以買車而且買自己喜歡的車。到處跑跑,跑久了,也覺得乏味。還是應該更上一層樓。多年後,我再聽到這位老越的消息,已經在紐約一家律師樓上班了。你看,第一,時間過得多快。第二,年青人的腦子,要趕緊開竅,而且馬上就要轉彎。難嗎?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教訓是要牢牢記在心裏。

當然,我不是說出了上麵這三個行業,別的就不能幹了。可千萬別說我太武斷。我的一位好朋友,女兒大學畢業了,學的是教育。最後找到了自己當年畢業的小學當老師。我說真是太棒了。兒子讀小學的時候,根本沒有中國人當老師。現在終於有了。對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我想有相同家庭背景的華人做老師是很理想的。可是,做老師也蠻慘的。看看加州,過去兩年,有多少老師下崗了啊。加州下崗的老師,要再在附近找份同樣的工作,恐怕不易。又有一位朋友,說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後,覺得應該回大陸尋根。我想下一代多少都有歸屬的問題。隻是從小,我就對自己的孩子說的很清楚。我們是中國人,必須會說中國話。不要長大了,再跟我談歸屬的問題,什麽尋根之類的大話。我告訴孩子,他們的根就在咱家的後院裏。這位朋友的孩子回到大陸後,和朋友組織的了一個樂隊。白天努力的學習,晚上在夜總會努力的賺錢。我還真為孩子擔心,不要覺得生活洽意,忘了自己回國的目的。在上海的時候,有好多在美國大學畢業的孩子,在國內找不到工作,然後就到上海,北京補習班教英文。那個時候一個小時也有25美元。男男女女過得非常自在,如魚得水。我就有點納悶,難道他們就這樣在上海呆一輩子?那下一個工作呢?這種工作經驗對未來找工作有幫助嗎?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對孩子長大後所作的一切都是無法掌握與控製的。隻有由衷的祝福他們。嘴裏不說,心裏可是五味雜陳。

說到這裏,由衷的希望失業的朋友能盡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時給家長們一個一點小小的建議。孩子們還小,就是到了50歲,如果父母還健在的話,也還是個小孩。不過最好要從小就給他們將來擇業上的提醒。兩個孩子讀大學的時候,都說要念博士。被我一口否定。同時拿我來做例子。有多少孩子,後來去念博士學位,是為了完成父母未盡的意願。如果孩子真有興趣,當然好。但是受了父母的鼓勵(或者說壓力)而去念的話,就應該考慮了。那天我還跟女兒談起來。我們這一代作父母的,最怕的就是孩子長大後對我們說,“我從小不是為自己而活,都是為了你們。現在,我長大了,總該尊重我的決定,讓我為自己活下半生吧“。其實,這些話都是從女兒的同學口中說出來的。還真有不少案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