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促進兩岸和平
文章來源: yijibang2009-11-16 12:21:06


中國新聞評論社是一個我經常瀏覽的網站。這個網站是以兩岸三地新聞,評論為主。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而且簡體字還分海外簡體及大陸簡體。我實在不知簡體字還有如此的分別。為了不忘記自己以前所學的繁體字,我是一直都看繁體字版的。這個網站的新聞非常公正。經常訪問兩岸的領導人。對兩岸的合作,了解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也有許多兩岸網友的評論。最近他們一行訪問了有鐵公雞,小鋼炮,王聖人之稱的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他是一位神重用的仆人,卸下公職後的一段日子到處宣揚福音。以前也來過我們的教會佈道。他的確是一位 很有愛心的主內弟兄。

王建煊自從 1996 年卸下公職後,就前往大陸進行慈善事業。把他自己的退休金都捐獻出來,在台灣成立了“台北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等慈善組織,開展了在大陸興建學校的愛心活動,為的就是給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使他們以後都能夠走出貧困的環境。 2001 年,王建煊和他的夫人蘇法昭參觀了湖北宜昌一個窮鄉僻壤的貧苦小學。到了午飯的時候,看到小孩子們手上捧著的就是一碗白飯。上麵有紅色,黑色點綴著。校長說紅色的是切碎的辣椒,黑色的是豆鼓。王建煊看了,心裏非常的難過心痛。旁邊的校長說這算是好的了,還有更差的。沒有多久,王建煊看到另外一個小朋友的飯盒裏,裝的是一堆黃色的東西,那是叫“包穀飯”的雜糧。校長說吃包穀飯的占 60% , 能吃上紅黑拌飯的 30% ,剩下的 10% 的學生,根本就連吃的都沒有,天天都在假裝吃飯。之後,校長款待王建煊,看到一桌子算是豐富的菜肴,王建煊看在心裏,想到那些孩子們,直說,吃不下,飯也吃不下。說到這裏,王建煊突然停頓,留下真情的眼淚。








為了補充孩子們的營養,王建煊又自己掏出一筆錢,捐給了全學校使得每個孩子,一人一天能夠吃到一個雞蛋。這個運動後來借著基金會在大陸興建了三百多所校,而且大部分都有了每天一人一個雞蛋的計劃。王建煊說“國家太大了,人又多,政府一 時還照顧不了,將來這種日子一定會過去”。看看他的這段話,對當政者的寬容,對國家的期望。對一個在台灣度過大半生的王建煊,我們是應該好好學習他的心態。以實際行動代替語言上的責難。後來王建煊在探訪窮困的農村,發現好多成績優秀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輟學。王建煊有感而發出歎息“成績特別好的,就像一顆大珍珠, 成績特別好不能念,好像一顆大珍珠被丟進垃圾桶“於是他在浙江設立了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決心要”拾回珍珠“幫助他們上學。



王建煊還特地講了一個關於珍珠的感人故事。在甘肅,基金會的理事長和校長到一顆珍珠家進行家訪。 看到小珍珠就問她有什麽願景。 小珍珠竟然說想帶媽媽回去看姥姥。原來家裏缺錢,自從母親出嫁後就沒有回過娘家。女兒都讀高中 一年級了,娘家也沒有錢過來探望她們。當時理事長就問需要多少旅費。原來一千元就夠小珍珠,妹妹,還有媽媽三個人來回老家。當時理事長就一口答應完成小珍珠的孝順心願。這時女兒高興的告訴媽媽這位先生出錢讓她們一起回去看姥姥。母女當場激動得抱了起來。理事長回到旅館後一想,一千塊不行,必須給兩千。因為有十幾年沒有回家,畢竟要賣點禮物還得給姥姥留點錢零用。說到這裏王建煊拿出手帕頻頻拭淚。王建煊說“多麽美麗的事,每次講到這裏我就流淚。所以我一直對有錢人說,你們留著錢幹什麽,天下還有比這種幫助人的事更美的嗎?就是沒有“。

算一算“拾回珍珠“計劃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珍珠班到今年九月已經有 66 個班級,並且分布大陸 19 個省了。一個以台灣為出發點,以愛心為本對大陸貧困的小朋友,做出默默無聲的貢獻,這就是一個基督徒表現出來的大愛。這種大愛來自神的恩賜,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無私的奉獻。去年汶川大地震,台灣各界的捐款獨占鼇頭。更展示出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汶川大地震後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就是台灣基督徒組織的救援隊,目前還留在原地。王建煊知道自己要就任監察院長後,也知道自己短時間不能隨意來回大陸了,就在就任前,向幾個愛心小學的老師,孩子們辭行。看到一張張臨別的照片,看到幾個愛字的出現,真是令人感動。看看愛的力量,有多麽大。孩子們能在這樣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慢慢的就會把愛心傳播出去。兩岸最近一年來的開放,使得兩岸的交流更加頻繁,自然也幫助了台灣經濟的複甦。相信如果凡事都以大愛為出發點,兩岸過去的心結會逐漸消逝,兩岸的和平發展自然是水道渠成。看看王建煊以愛心為出發點所帶給孩子們的希望而給自己帶來的喜悅與滿足。我相信如果這種愛心擴散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兩岸自然而然就合二為一,而且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