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還是上海 (一)
文章來源: yijibang2008-09-26 09:10:33


這次匆匆忙忙決定回大陸,先後到了大連,北京,上星期六一大早搭軟臥鋪從北京到了上海。七點鍾準時進入站。上海這個我曾經從
0305年呆了兩年的城市,從火車進入上海,出了車站,我的感覺就是上海還是上海。人還是那麽的多,交通還是那麽的亂,天還是那麽的熱。走不到兩步,就汗流浹背了。雖然如此,心裏多少還是挺興奮的。畢竟這個城市給我留下了一生當中許多值得回憶的種種。不管是好是壞,我總是安安心心的住了兩年。告訴自己,我要在兩天自由的時間,走走看看,好好回憶過去的足跡,畢竟回美後,這是我三年來第一次回來。

住進了朋友為我安排的住處菁英匯,坐落在徐匯區中科院大樓的附近。一進門就知道這是一棟老上海的建築。幹淨,安詳,我喜歡非常的喜歡。心裏想到的畢竟自己還被認為是個菁英,無形當中心裏特別的舒坦與踏實。把行李放好了,衝了涼,我就一個人走出大院,開始我兩天的上海尋舊。首先到了中山公園。以前很少來到這裏。居然對龍之夢大樓一點印象都沒有。我在大樓內繞了一圈,除了各種琳堂滿目的百貨店, 加上美麗多姿的女孩,其他的就實在沒啥好看的了。我離開了舒服的空調, 就順著長寧路毫無目的漫步著。長寧路這條路我是記得的。發現了一棟歪扭的大樓建起來了。其他的似乎沒啥大的變化。天氣的悶熱,使我的全身發粘。走著走著就看到一個小攤賣碟片的。我開始搜尋我要的碟片。站在小攤旁邊,開始我的選購,我的汗也同時不停的從頭上,從脖子流下。不一會上身就全濕了。老板說他在這擺攤擺了兩年,質量一定沒有問題。有問題包換。我心裏想,怎麽換啊。總不能為了碟片,買張機票回來。一口氣買了將近兩百蝶,把他的攤位幾乎掃空。接下來討價還價,雙方都笑嘻嘻的成交。

提著挺重的碟片,加上全身已經濕透, 就再也沒有心情尋舊了。叫了一部出租車,我就往住處行動,所想到的就是衝個涼。在車上,我和出租車的師傅聊了一會。話題還是固定在他們每日的收入。那兩年我在上海,每次和出租車師傅聊天也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令我詫異的是他們每月的收入居然還是三,四千元左右。五年過去了,國家的經濟比過去更好了,奧運也投了一大筆錢,為啥我們出租車師傅的收入還是和五年以前一樣。國家也顧慮到油價的上漲,也給了他們補助。但是補助的結果,收入還是區區三,四千元。他們說主要的就是每月每個師傅要上繳五千六百元。一部車兩位師傅共駛,每月就要上繳壹萬壹千貳佰元。一部車開四年,就得上繳四年。可是實際上一年的上繳就足夠買一部新車了。可恨的是領導們霸占了大部分的利潤。所以師傅們的收入自然就提不高了。他們內心的憤怒溢於言表,似乎仍舊和五年前一樣。所以我說上海啊還是上海。並沒有因為惡霸離開,新的惡霸來了,有所改善。

令我十分驚訝的是物價似乎十分的穩定。我到農貿市場走了一圈,蔬菜,肉類雖然漲了一些,可是人民幣購買力還是蠻高的。到了餐館,我才發現,餐館的菜單都是精印成一本美侖美奐的厚本子。連圖帶字,仔細看上一遍至少要花上好幾分鍾。餐館仍然座無虛席,高朋滿座。價錢還是挺高的。這點和以前的情形差不多。街上還是有騎著小車,搖著小鈴鐺收破爛的。倒是感覺街上抽煙的人少了,地上的煙蒂也少了。走到中山公園附近的小區,老舊的房子還是一樣。似乎這一群人和上海的主流還是完全的脫節。可是上海的女孩還是那麽的可愛好看,摩登的穿著,還是那麽的楚楚動人。心裏想到的是除了新的大樓,給上海帶來了不少現代化的建築,其他的上海還是上海。永遠充滿了令人遐想與回想的空間。

回來的路上下了一場大雨。幾乎是傾盆而下。多少也除去了不少的暑氣。衝了涼,打開電視機,還是有那麽多的電台容你選擇。和美國不同的是全都是普通話。我似乎沒有哪個閑情看電視,我又步出了旅館。這次沿著旅館的嶽陽路走著。走進一家便利店。看到許多的水果,而且價錢非常公道。順便買了桔子,一大罐飲用水。在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書攤。我順手買了章怡和的往事不如煙及伶人逸事。同時也買了於丹的說論語與莊子。就這樣我又回到了旅館,等候晚宴的到來。不多久,我的朋友來了,我們一起在附近的一家王朝用餐。這個餐館是由許多行業的投資人合夥經營的。裝潢的非常豪華,家具,擺設,餐具,一眼望上就看出上海人的海派作風。可惜逃脫不了一個俗字。他們的菜肴算是細膩。菜單上的價碼不低。我再三提醒我的朋友,不必過於鋪張,以簡單為主。說實在話,過去幾天吃的使我已經感到味覺的麻木。吃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例行的公式,填著尚未消化的肚子。上海好,不錯,可是每天這樣的吃法,實在已經失去了欣賞佳肴的樂趣了。這種感覺,我初來上海的時候就深深體會出來了。這也是在上海兩年,我一直是自己買菜做飯的主要原因。

這個星期六就這樣的過去了。一天的東奔西跑,洗了個澡就不知東南西北了。一覺醒來,已經是早上七點了。梳洗完畢,我一人沿著肇嘉浜路往徐家匯地鐵站的方向走著。徐家匯附近我是熟悉的。看到了附近的建築,附近的公園。尤其是那個公園。我曾經在回美國前,在那個公園走了一個上午。記得那時正在舉行一個國際雕塑展覽。很快的,也很熟悉的我上了地鐵。我的目的地就是人民廣場。人民廣場的地鐵站比以前更大了而且又多加了一線。令我驚奇的是上下車雖然擁擠,可是不排隊,亂擠的現象是比以前改善了。我順著人流走著,過去在廣場內的日子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腦子。我慶幸著自己三年前結束了上海的旅次,回到了美國。因為我再也不必在吵雜的環境中跟蹤著擁擠的人群,急速的步子,過著奔也似的生活。畢竟我早已不是一個年青人,實在沒有他們那股力量和衝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