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有感
文章來源: yijibang2008-03-09 08:16:00


這次在紐奧爾良一個禮拜
, 每天在會場從早上8點待到下午五點,大部分的時間就是看儀器的展覽。每天也花了一些時間特地去看了書報發表(Poster Session )。這些書報的發表很多都是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每次來開會總不會錯過機會看看, 也有機會與作者交流一下。一方麵看看我們學術界同行的研究, 另外一方麵也是接觸一下國內來的留學生。 這一次, 一共見到四位留學生,一個博士後, 另外三位都是研究生. 看了他()們的大作, 我提了不少的問題。大體上我們的同學, 都很不錯, 水平也有。我也問了他們畢業後的打算, 他們也都一致的表示, 希望能在工業界找工作發展。 我相信, 分析化學的畢業生, 找工作還是相對的比較容易。 可是分析的領域也很廣, 也不是每一個領域都需要人。

雖然大家都表示要往工業界找工作,  可是我們這些同學對工業界的需求似乎沒有啥觀念。他們的教授似乎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問題。記得當年我的指導教授,一旦我們的論文實驗有了結果, 他就開始盡力的給學生作宣傳。在他公開發表的演講中,或私底下竭力的為學生打知名度,尤其是我們那些要走學術路子的同學。 對於, 走工業界的學生, 他也盡量的聯絡他以前的學生, 為我們尋找工作機會。可是現在的教授, 好像就沒有這種負擔。有一位是在國內拿到博士來美國作博士後的同學, 一做就是好幾年。顯然他的老中老板不願放人。有的美國老板也一樣不管學生畢業後的出路。記得, 我那年進研究所找教授的時候, 幾乎所有的教授都會提醒我們要注意畢業後的出路。 有的教授明白的告訴我們, 跟他做研究生, 畢業後找工作是很難滴。 我們的同學, 來美國之前, 對美國的情形缺乏了解。那個教授給獎學金就跟那個教授。 這也實在是不得已的選。問題是, 來美國後, 念了一年, 兩年, 就應該慢慢的試圖了解美國的就業市場。最重要的就是把書一定要念好. 書念好了, 實驗做好了, 自然而然可以要求教授協助畢業後的出路。我深深相信, 一個好的教授, 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畢業後, 都能有個好的去處。隻有這樣,教授的名聲能夠跟著學生走遍天下。

我畢業上班後好幾年
, 我的教授要到我上班的那個城市開會。我知道這個消息後就爭得公司老板的同意, 把老教授請到公司來演講。我們是在分析這個領域, 所以老板講的的內容就偏重於應用的方麵。老板當年的名氣不小, 自然他的來訪也引起公司其他部門的注意。我要說的是, 幹我們這一行的教授, 除了在理論上鑽研外, 總要對工業界的需求有些了解。 這樣在指導學生方麵無形中就給學生的未來出路,打了一個找工作的底子。記得那年,我看到一個求職信, 來自大名鼎鼎李遠哲教授的博士生。我們要找的是個學士的助理, 沒想到居然有這麽一封求職信。我想, 念到了博士學位, 總要看得懂求才的廣告。基於我的好奇,我還特意打了個電話, 好心的告訴他, 我們要找的人隻是個助理。這位同學英文的口音很重, 顯然是個外國學生。我還特地給他一點找工作的提示。 他還直謝謝我。同時告訴我李教授從來不跟他談這些找工作的事。這一次, 碰到的幾位中國同學, 他們也都表示, 教授不管他們畢業後的出路。同學們也都覺得畢業後的走向就是博士後。我也特別提醒同學, 找博士後的時候, 一定要找一些比較實用的課題, 這樣一, 兩年後找工作就會比較容易的。

這次會議有不少國內來的廠商展示他們的產品. 我也找機會和代表們寒暄。有一個廠商做的是生物實驗室的小試管, 小瓶子之類的日常用品。目前美國有很多實驗室的用品都是國內進口的。但是都是美國人在經營。換句話說, 我們隻是他們的生產單位。為什麽我們不自己在國內把生產的廠商結合起來, 在美國成立銷售中心。一位國內的代表說, 他是民間企業。 在大陸民間企業要結合起來成立公司,是要有知名人士出麵組織公司。所謂知名人士,,像是名教授, 院士等。 我說賣個瓶瓶罐罐的要啥知名人士。我一想,我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有點驢。 這不是共產國家嘛。總要有個有頭有臉的人士出麵, 以防萬一不是。這些瓶頸不突破,我們永遠都是別人的加工廠,永遠都是廉價勞工羔羊,任人宰割。真希望我們那些在上麵的管事分子, 也是利益既得分子, 能夠放鬆一點自身的利益,放手去做一些有利於國內那些創業分子的工作。那可真是老百姓的萬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