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記事(10)
文章來源: yijibang2007-04-11 09:12:44

我上班之後才真正了解到他們成立公司的目的不是在開發藥業,為中國的傳統中藥盡一份貢獻(當時成立的口號),而是要上市。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反正在國外上市,騙的是老外的錢。但我始終認為總要把公司的方向固定,然後有計劃地去執行該做的事。不是東一點, 西一點的,想到什麽就做什麽。我所看到的是一群人,自高自大的在混日子。然而還時常自誇我們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研發機構。我們嘴上說的是要發展新藥,來解決疑難的病症。結果第一次來了一個負責上市的公司,談了兩個小時,很不以為然地離開了。他們的結論是,我們距離上市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而我們這些上麵的領導還批評他們有眼不識泰山呢。同時強調要找另外一個投資公司來協助我們。再有一點他們所把持的就是總公司在世界上的地位。總公司的關係企業很大,經常有子公司在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成功上市的。他們的想法是包裝好我們這個單位,作為與另一個經營很好的分公司同時上市的條件。公司不斷的在國內憑著充足的資本,大舉收購國營的中藥企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以很好的價錢收購了一些國有企業。然後包裝在海外上市。一上市,他們所投下的資本全都拿回來了。根據公司在網路發表的資料,這幾年他們在國內投下收購的資金,早已由上市收回。換句話說,借著公司在國外上市的能力,他們等於白白的撿到了國內幾個比較大的中藥企業。像發生在幾年以前的上海收購案,我在上海的幾位藥界朋友告訴我,國家是以非常廉價的價格出售(幾近十分之一的價格)。出售以後就是整頓。整頓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可憐的同胞被強迫下崗。最近我看了網上公布的資料。收購已經四年了,可是公司還在繼續虧損狀態呢。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就是我們國家的很多資產就這樣白白的被海外的公司以超低價錢收購。這種現象好像還再持續。譬如,國家早年規定,出售國有資產持股分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但是慢慢的買主會出資讓第三者以小股加入,這樣變相的成了大股東。

 

我在上海結交的一些藥界朋友斷言,他們要做的就是要把國內中藥業吞並到一個階段,最後達到操縱壟斷國內市場的最終目標。他們的真正目的不是在發揚傳統中藥,而重點還是做生意,是在企圖操控整個中藥市場。我是十分同意我這些藥界朋友們的看法。這樣一來,到時候我們多少國內從事中藥的人員又要下崗了。總公司的做法非常聰明,在國內的關係企業,一手賺到的錢,就拿出一部分來做慈善事業,濟助我們的貧窮同胞,所謂的回饋社會。似乎好事,好名,全都給他們給包了。我們自己內部員工談起來,沒有一個不誇獎,讚美總公司大老板的聰明做法。我的老板告訴我們,中央政府已經注意到總公司行徑。因此過去幾年幾個大投資案子,中央已經知道慢慢的很委婉的再說“不”了。

 

公司剛成立時,老板雇了一個她在美國藥公司的老友回國與她一起工作。這位老兄在東部一所大學,花了7年拿了一個化學專業的博士。在國內也是一個名校畢業的。結婚有了小孩,年紀輕輕的把老婆孩子放在美國,一開始就和老板一起幹。當我們熟悉以後,我慢慢的發現這個人已經算是老馬識途。把國內的一切典章製度,人情世故,搞得清清楚楚。絕不像是一個從美國回來的人。他的英文發音不錯,然而講起英文來一頓一頓的,就像是一字一字的在中翻英。就他的專業水平而言,那可就不敢領教了。無怪乎做不了多久,就要求轉行到有關商務部門的工作了。自他上任後,每天西裝不筆挺,襯衣皺皺的。經常還問我為什麽我的襯衣那麽的挺,是什麽牌子的。有一次在一個公司的盛會上,他居然燙了一個大花頭,立即引起總公司高層領導的數落和批評。這位仁兄十足的官架子,舉凡撥電話,接電話,都是由秘書負責。講起話來十足的官腔。但是遇到外國人來訪,那又是一番景象。他上任以後,據說曾向公司保證一年完成向FDA 申報。 但是直到我上任時,那個案子還在原地踏步。我就感覺到他的確有一張好咀,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做起事來,得過且過,拖泥帶水,打馬虎眼。但是他是老板的心腹,處處吃香,是人人拍馬的對象。至少,沒人敢惹他,因為,他動不動就去打小報告。所以我對打算回國的人,我的勸告是在單位裏,無論如何,你要把工作放在第二位,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放下身段,把自己變成老板的心腹。你一定要有這個把握。隻要你做到這一點,保證你萬事亨通,一切順利。等到你和老板的關係堅如泰山,再和老板商量你要做的工作。否則你是舍本逐末,不如還是呆在這個環境比較單純的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