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華為的備胎策略
文章來源: 思蘆2019-05-17 16:27:26

在華為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在中軟研究院工作。其中有幾個部門,是專們做備胎的,比如盡管華為在用穀歌的安卓,但自己同時也在開發手機操作係統。感覺很不解,現代科技都是分工協作,所有的企業都是攻自己的專項,依靠其他公司提供上下流產品。大而全是一件效率很低下的事情。分在備胎技術部門的兄弟,工作看不到前景,沒有效益,分紅也比主流部門的少,工作自然不安心,產品可想而知如何了。後來明白任老板是學毛著積極分子,對毛澤東思想領悟很深。特別是自力更生的觀念。知道帝國主義和咱尿不到一壺。早就存了分道揚鑣的心思,看到中信的下場,知道自己身上也有劣跡,早早做了準備。反正中國人工便宜,搞個人海戰術,廣撒網,沒準就撈著一條魚了。

備胎是準備了,但這備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就要另說了。現在各個硬軟件都是一個複雜係統,開發不是悶在黑屋裏,閉門造車,就能折騰出來的。產品開發要經過長期的試錯。首先你得需要一個環境,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係統。有上下遊產品支持,在調試期間就有成千成萬的試用用戶。否則你的產品一發布都是Bug,沒有用戶會耐著性子陪你玩。

芯片製造包括指令集架構和其他設計IP專利,測試設備和工具。比如龍芯的MIPS指令架構和華為安卓手機上的麒麟芯片的ARM指令架構。這些都需要國外廠商的授權和許可證。你可以埋頭苦幹四五年,發展自己的新指令架構,做到不仰人鼻息。但是如果你的獨門秘笈沒有其他人跟隨,生態係統不能發展,上下遊(編譯器、操作係統、芯片方案、終端、應用程序等等)都得不到開發,最後必然是死路一條。類似的例子像中國的3G 無線移動係統TD-CDMA。

另外,很多應用芯片就是計算架構和計算算法的硬件化。大多架構和算法中國都沒有知識產權,需要得到國外廠商的授權和許可證。華為手機使用的安卓係統是開放的。但穀歌的GMS需要穀歌授權。沒有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手機在中國以外的市場賣不動。

華為的麒麟是SoC(System on a Chip)芯片, 包括CPU, GPU和無線電基帶和射頻。其中CPU和GPU用的是ARM的架構, 基帶和射頻使用很多高通的技術和專利, 這都需要向國外廠商購買或者得到授權。央視說百分之一百的中國知識產權, 絕對是忽悠。這可能也是麒麟不外賣的原因,因為沒有授權。

仔細讀了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信,一看那語言,還真是華為的風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出征不複還。煽情,悲壯。有點兒過了。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