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白字到底是不是個事兒?
文章來源: 思蘆2018-05-09 05:48:00

校長是一校之長。校長的才學膽識肯定會主導治校風格。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年校慶祝賀大會上致辭念了兩處錯字:鴻鵠讀作鴻浩,將莘莘學子誤為菁菁學子(菁菁的意思是草木茂盛狀,隻用來形容草木,不能用來形容學生眾多)。有些網友為其辯護說,常人生活中說白字不可避免,何況他還道歉了;而且事出有因:由於文革,小時候沒有受到係統的、正規的教育。

我和林校長是同時代人。從小學3年級就趕上文革,這一段的係統教育確實缺乏。同學中也有互相糾正白字的情形。記得大學時我們宿舍晨起跑步,一個同學看見東方的朝陽,詩性大發,念道一輪紅日,再再升起。逗得大家大笑不止。

念白字到底是不是個事兒?應該是因字,因人,因地而異。

因字而異:中國字有常用和生僻之分。沒有人敢說認識所有的中國字。當年清華顧校長在贈送宋楚瑜黃遵憲詩時,不識“亻瓜(音“誇”)離”。這個“亻瓜”是生僻字,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不會念可以理解。林校長念白的是鴻鵠。雖不是在日常口語中常用,但是對於大多數初中文化以上程度的人,應該都能認識。而且鴻鵠之誌的成語和陳勝吳廣的典故都屬於文化常識。一個人的知識大部分來源於中小學之後的長期生活中的學習和積累。林校長不識鴻鵠,確實說明他在彌補自身文化缺陷上不如他的同時代的一般人。

因人而異:如果林校長是一個普通人,這個白字可以不計。但號稱中國最高學府的掌舵人,白字水平低於一般民眾,實在有點兒說不過去。你既然占了此位,才學膽識就應該達到相應的水平。雖不敢望蔡元培、胡適之之項背,但最起碼的不辱斯文是應該做到的。念白字說明林校長才學上有欠缺,難符其位。

因地而異:私下、小範圍說個把白字不要緊。但在重大慶典,公眾場合上確實不應該出現念白字這樣的低水平錯誤。比如G20杭州峰會和北大120年校慶。事先把稿子看一看,順一順,演練一下是應該的。前例中的清華顧校長如果事先溫溫功課,就可以避免在公眾場合出洋相。林建華念到鴻鵠時,有個明顯的停頓,說明他有猶疑之處。有疑問而不事先弄懂,說明缺乏質疑和刨根問底的科學精神。這就是膽識問題了。

林校長在道歉信中提出了他致辭的中心思想是“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進一步肯定了他對質疑精神的否定。說明他在重大慶典上念白字,不是偶然事件。質疑、對權威不盲從的態度是1949年以前的北大精神。代表著治校者的膽識。因為對質疑精神的否定,乃有對吳昕的封殺。也導致了北大自49年以來,少有創新,對當權者唯唯諾諾。林校長在膽識上確有虧欠。

念白生僻詞不是個事兒;普通人念白字也不是個事兒;私下場合念白字也不是個事兒。但是中國頭牌大學校長在重大場合念白一個普通詞,在道歉時更反對質疑精神才真是個事兒,而且這事兒還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