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誌剛到魏則西
文章來源: 思蘆2016-05-04 08:11:42

中國的黑暗製度總是以生命代價來終結的。2003年孫誌剛之死換取了收容遣送製度的終結。今年魏則西之死暴露了中國互聯網的坑蒙拐騙和醫療製度的腐敗。如果生命能換取時代的進步,個人犧牲也有了意義。

但是十三年過去了,中國進步了嗎?以前的事件,人們都能找到一個比較清晰的責任集中的主角。但是麵對魏則西之死暴露出的問題,人們會感到困惑。誰是主要的責任人?政府,主司衙門,百度,醫療製度,醫院,還是莆田係江湖醫生?甚至有人委婉地責備死者,不該不信任主治醫生,到互聯網尋找醫治方法。但是在現在中國這樣的醫患關係下,被宣布死期將近的魏則西的行為不難理解。

令人沉重的中國現實是:責任方無所不在。所有的方麵結合在一起,形成利益鏈條,對像魏則西這樣的普通老百姓坑蒙拐騙,謀財害命。政府一方的責任是營造互聯網防火長城,造成百度壟斷局麵,劣幣驅逐良幣;主管衙門監管失責,造成各種醫療亂象;百度沒有良心,唯利是圖,競價排名;公立大醫院罔顧生命,賣牌子外包科室;莆田係江湖醫生賄賂送禮,謀財害命。就像晚清吳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描寫的那樣,製度,貪官,奸商,劣紳,小人為利益驅動,相互聯手,不擇手段地斂財。說明製度腐敗已經發展成社會腐敗。典型特征是黑漆一團,洪洞縣裏無好人。這也是中國曆朝曆代的末世跡象。

網易的調查有60% 的人認為政府應該負主要責任。網絡封鎖保護了百度這樣的唯利是圖的互聯網企業。百度發展到今天這樣見利忘義原因之一是壟斷。而這種壟斷地位是網絡封鎖造成的。由於國人不能用腳投票,才有了百度的肆無忌憚。壟斷不一定導致做惡,政府的監管和企業的良心是防止壟斷企業作惡的方法。穀歌在海外互聯網搜索領域也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地位。但是美國政府的監管和穀歌不作惡的宗旨,讓穀歌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在中國,當政府的監管不作為碰上了有心作惡的壟斷巨頭百度,做壞事的概率就是100%了。

當年穀歌因為中國的網絡審查退出中國,一些人以為與己無關。網絡封鎖是為了國家安全。事實證明,網絡封鎖不僅違反了中國老百姓的自由獲取信息的政治權利,而且會傷害普通人的根本利益。中國的防火長城,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的”驚歎號,還有淘寶的假貨和百度的坑蒙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