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說中醫
文章來源: 思蘆2007-07-09 12:10:07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說中醫

早晨跑步鍛煉,忽覺踝關節疼痛,一跑則痛,歇之則輕。反反複複,好好壞壞。雖然一貫懶得求醫問藥,但此時隻好去看家庭醫生。醫生先檢查,再X光透視,診斷是韌帶拉傷。大概是因為跑步前準備活動做的不夠所致。在痛處打了一針封閉,又開了一些消炎鎮痛藥,醫囑暫勿跑步,靜養為要。

突然聯想到網上的中西醫之辯。這不就是西醫常為人詬病的腳痛醫腳嗎?而我們博大精深的中醫將人看成一個整體,全身所有部位都是相互關聯的。點一穴可治全身,所謂耳針療法,麵針療法、鼻針療法、手針療法,足底治療等等。甚至天人感應,師法自然,人體與宇宙自然,天地萬物,四季節氣都息息相關。不論頭疼腦熱,還是腳痛泄肚子,中醫都會從陰陽五行談到五髒六腑(不是解剖學意義上的);從經絡到穴位;從津液到氣血;從“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到“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從少陽少陰到太陽太陰。雲山霧罩,玄之又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隻可信仰,無法驗證。信之也許靈,不信肯定不靈。治得好是神,治不好是玄得還不到位。

乍聽起來這套頭頭是道,神乎其神,但細細一想,這種耳朵和全身的對應似乎又太機械。變成了頭痛醫耳,腳痛也醫耳了,以不變應萬變。如果耳朵被土匪綁票割掉了怎麽辦,五髒六腑是否也被割掉了?

其實無論腳痛醫腳還是腳痛醫頭,關鍵是要找出病因。比如我去看腳痛,醫生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確診為韌帶拉傷後,才會采取止痛措施。如果最後病因是腳的原因,治的當然應該是腳(如果腳痛醫耳去紮耳針,大約對兔子比較方便)。如果檢查出病因是神經,就會治療腦或脊髓;如果病因在血管,就要考慮治療動脈硬化或糖尿病等等。所以腳痛醫哪個部位,完全取決於病因。如果病人因為頭痛肚子痛發燒去看西醫,醫生在弄清病因之前,不會輕易給病人止痛退燒的,因為這會掩蓋病情。倒是中醫喜用退燒發散等藥。《家庭醫學全書》介紹西醫時按照病因分章目,而介紹中醫時按照病症分章目。顯然中醫對病因缺乏研究。如果不知病因,講整體係統,辨證施治,就是盲人摸象了。當然中醫也找病因,但中醫的病因都是虛化的,比如外感風寒,內火邪毒之類,誰知道是什麽玩意?整個一個模糊邏輯,大可囊括宇宙萬物,小可指細菌病毒。進可攻,退可守。同一種病症,不同的中醫會可以有不同的病因解釋,你說是外感風寒,我同樣可以說是內火邪毒。醫學是精確的科學,玩模糊是要出人命的。

《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沒有解剖學,病理學作根據,至今仍是中醫最權威的經典,現代的主要中醫理論都是源於此書的。很難想象醫學迅速發展的今天,還會用一本兩千多年前的著作來指導。中藥發源於神農嚐百草,明代李時珍又再去嚐。嚐的感覺當然是以味為主。我上小學時曾因為餓,想打野食,研究過一本新編本草,發現草藥多是根據甘辛酸苦鹹五味、寒熱溫涼四氣、升降沉浮、君臣佐使來治病的。沒有分子水平的研究,沒有現代藥理學的基礎,治好治壞離瞎貓撞死耗子也相去不遠。看中藥的療效介紹,都是病例羅列,說不請究竟是什麽起的作用。沒有雙盲對比,更沒有統計比較數據。

其實中醫有很多很好的健身強體的方法,也有不少特效良藥,比如巴豆泄肚子就很靈。但是中藥中醫的指導理論太陳舊落伍了。有道是路線對了頭,一步一層樓;路線不對頭,一步一跟頭。

整體和局部,宏觀和微觀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講局部的整體,失去微觀的宏觀,就是無源之水,就是無本之木。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因為庖丁眼中目無全牛。中醫這種所謂整體關聯、天人感應、取法自然的理論,說穿了,實在是因為手段所限,達不到微觀水平,就大而化之了。像天地萬物和人體的對應,說是簡單化也不為過。那天看到CCTV的中華醫藥節目:介紹一個醫生治失眠。她用花生皮入藥。理論是花生開花時晝開夜合,所以花生皮有助眠之效。看到此不禁拂掌大笑,說不如喝熊尿蛇血,此二物冬眠,一覺下去,不知能睡多少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