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地域歧視
文章來源: 500miles2009-02-22 15:38:29

胡思亂想,地域歧視,也談鳳凰男和孔雀女

一天晚上老婆拿了幾頁打印的東西,跑上來問我“ xxxx (文學城一 ID )是你的偶像麽?”不等我回答,老婆手往前一攤“瞧,最新的”,我一看,“孔雀女和鳳凰男 zt ”,一篇科普文章。

老婆知道我對地域歧視深惡痛絕,“但有些東西也是有道理的,是吧?”老婆邊看邊說。

這倒也是,某些地方的人有某種習慣的人多一些,可能是真的。但我認為主要的區別還是文明的發展,比方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文明的發展,這些年國人的寬容程度也越來越大,心態越來越平和,公交車上吵架的也越來越少了。

而文明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能本末倒置,就像網友說的,美國是民主,但美國要是像印度一樣的經濟水平,大家誰也不會移民去。嗬嗬,這就是題外話了。

城市女和農村男的例子我見過很多,不過,我也有個另類的例子。是我的一個同學,去北京上的學,一直上到博士畢業,然後就在北京工作。以後跟我們說話的時候往往以北京人自居“首善之區嘛,當然素質高了!都是那些外地人把北京搞的烏煙瘴氣的。”

這個女同學嫁了一個北京人,學曆不是很高,人很隨和,也很熱心。同學到美國以後不久把丈夫也接來了,我們正好在同一個城市,大家成了不錯的朋友。這個丈夫英語不是很好,隻好從社區 college 學起,後來在大學裏學了個碩士。畢業後經濟不好,工作也是時有時無,家裏經濟主要靠妻子的收入。

有一次跟一些朋友打牌,有一個北京的小夥子,我說,喔,我這同學兩口子也是北京來的,你們老鄉。

於是大家聊了幾句之後,那小夥子對我同學說“你夠能幹的啊,還嫁了一個北京人!”
......

很久很久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東北人,到縣城上中學受歧視;然後到了北京發現連長春市來的也一起受歧視;工作了以後到上海,發現在那裏北京的也是“鄉下人”;再後來到了廣東,發現連上海人都成了“北方人”;這哥們也是軸,繼續往南,到了香港,嗬嗬,無論是上海人、北京人、還是廣東人,統統都是“大陸人”!

這家夥寫的很長,很有共鳴。不過,共鳴也就是共鳴,又能怎麽樣?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十一個忠告裏,第一條就是“不要抱怨這世界不公平,它從來就沒有公平過, too bad , take it! ”

但是要是兩口子之間把這種地域歧視的概念加進去,這婚姻可能就真的成了“你心裏想什麽,就得到什麽”。

(上文發在了“天津茶坊”,有個朋友說寫的不夠清楚,俺就繼續解釋。不過,天地良心,我沒有貶低北京人的意思,諸位可以將以上兩個城市換成天津和寶坻。)

那個另類的例子,是因為那兩口子有點“孔雀男和鳳凰女”的意思,而不是“孔雀女和鳳凰男”。

“孔雀”表示家境優越,書香門第,或是城裏人。“鳳凰”表示從小地方飛出個鳳凰來,或是農村出身。

其實我那同學也是天津人,但她覺得顯然不如北京人更“孔雀”,於是在北京工作了以後便以“北京人”自居。遺憾的是,在一些更老資格的北京人眼裏,她依然是個“鳳凰”,從天津飛出來的鳳凰。能嫁給北京人,就是她的福分了。 (當然,這麽想還能這麽說出來的人肯定是極少數啦)

由於各種原因,北京的經濟、文化確實比天津發達,孩子們從小的教育可能也好。但具體到一個人,一個北京人,為這樣的發達做了什麽貢獻,則一定是因人而異。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北京人對北京的貢獻,實在是有限。他們隻是被放在了那樣的環境中,卻以此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尤其是廣義地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 -- 也就是地域歧視。就像把從農村來城裏上學、工作的人歸類為“鳳凰男”一樣,並把種種好的(少)、壞的(多)習慣、性格跟他們“來自農村”的事實聯係到一起。

地域歧視是一種錯誤的世界觀,無論一個整體有多大的共同性,其中的單體都可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屬性。所以,即便是見過 100 個農村來的都小氣,當你見到第 101 個農村人時,也不能把“小氣”套到他的頭上。

地域歧視是人與人交流的障礙,也是國與國交往的毒瘤。如果中國人都被宣傳成自私、貪婪、沒有誠信,並且這個宣傳深入美國的人心 -- 也就是更多的人有這種地域歧視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人支持對中國人強硬、無理的強硬,乃至極端的動作。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退一萬步講,無論你如何地“看不起”某一類人,也不能說出來!也就是說,我們絕不能鼓勵這種宣傳,因為這種宣傳可能造成邪惡的結果。

又想起莎朗斯通在汶川地震以後的那番話,她可能不完全是惡意,或者是作為個人,她有這麽想的權利,但這樣說出來就會有更多的美國人聽到,相信她說的,從而去支持藏獨。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查,在美國的反華基金其實隻有極小極小的一小部分是政府資助的!!!!!

(寫完第二段後,大家說“可我們還是覺得門當戶對的好!”)

第一,俺同意門當戶對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或許包辦婚姻更好(我不是說反話,也不是開玩笑!)。隻是這話要是跟年輕時候的諸位說,你同意麽?

第二,英國人有句話,叫“貴族需要三代”,美國人在他們眼裏,至今仍然是淺薄的暴發戶。而中國人呢在美國人眼裏,大概是更淺的暴發戶。所以,孔雀們也不用大驚小怪,鳳凰隻是走向貴族的第一代,而孔雀們是第二代 --- 依然不是貴族,五十步笑百步,啊 Q 調戲小尼姑罷了。

把鳳凰男的優缺點總結起來,完全可以放在“海外華人”這個團體上 – 從歐美人眼裏看來。除了貪官子弟,在海外創業的華人,哪個不是聰明刻苦,而出身於專製、落後的中國?

第三,不過,從上麵的歧視關係也不難看出,英國人眼裏的暴發戶,是把他們拍在沙灘上的“後浪”。而美國人眼裏的暴發戶,現在可能正在把他們推往沙灘。

第四,中國人有句老話,“英雄莫問出處,富貴當知緣由”,這句話,可比英國人的那句話經曆了更長的時間考驗,嗬嗬。具體到各自的婚姻上,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清官還不斷家務事呢,看官著什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