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之住
文章來源: 美麗人生美麗心情2007-01-19 22:16:34

人從猴子變成人,藏身之處從樹上到洞穴到屋子,要的是有瓦遮頭,有個睡覺的地方,之後,更有一個溫暖的含義——家。父母的家,對於子女,那是天堂是避風的港灣,夫妻的家,我聽人說,一半是港灣一半是戰場,嗬嗬。

在父母那個年代,住房、戶口、工作,這三樣是鎖死人一輩子的東西,有誰會想到社會發展如此之快,觀念改變如此之大,現在,這三樣物事都不再象以前那麽重要了。想起當年,一家人即將從海南遷回廣州的時候,父親先到廣州聯係單位和住房,先是華南理工大學,後來是廣東工學院,都非常願意接收父親,卻沒有現成的房子。為了不讓一家人露宿街頭,為了一套房子,父親放棄了最愛的教師職業,去了一家能馬上提供住房的單位,當了工程師。直到快退休的時候,房改來了,可以福利買房了,卻還有附加條件:5年內不得轉手,否則單位有權收回房子。就這麽的,一套房子,把父親綁死在那個單位了。那房子所處的地理位置相當的好,地價在不斷地上升,去年,有人出價50萬來買,父親一口回絕:你出250萬,我也不賣!其實,那房子是空置著的,隻因為這套房子,對於父親而言,意味著太多的東西了。父親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需要動這個房子的主意,那麽,家裏一定是出大事了。

住的地方,要舒適,不是說嘛,“金窩、銀窩,不如我的狗窩”,需要幹淨,但不一定要一絲不拘的,大家住過酒店吧?那夠整潔幹淨吧,可怎麽會覺得不舒服呢?因為太整潔,讓你覺得拘緊啦~我就喜歡我的東西有點兒亂,嗬嗬。

住的地方,要安全,有個友好的鄰裏關係,象我現在住的學生公寓,安全是挺安全了,就是那鄰裏關係太差啦,可人的素質參差,總是有些人自私自利、沒有公德心,所以,想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也要靠運氣了。這人來人往的,不象一般的住家,大家可以共同努力,去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住的地方,要有一定的空間,想不起何時何處看到過的,說從小的居住環境太狹窄的話,會影響人的視野和心胸,我估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地方小,擺的家具什麽的都擠在一起,看到空間就更小了,在其中活動的人就得小心,不然會碰了這撞了那,多少會影響人的思維吧?

住的地方,要相對的穩定,相信沒有人喜歡搬來搬去的動蕩的感覺吧?去年,不管是什麽原因,一年裏搬了四個地方,在異國他鄉,這麽的就覺得非常的飄泊了。在簽現在住的房子合約時,我暗暗地跟自己說,這一次,無論如何在我離開前是不挪地方了!

我總夢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會建一個花園,不管多大多小。我不可救藥地、很老土地喜歡著紅玫瑰,而且是越紅的越喜歡,我還喜歡小雛菊,粉紅的,鵝黃的,結白的,小小的,特別喜歡,我的花園就種玫瑰和雛菊~

因為“住”已經被外延了“家”的含義,有時候,盡管住的地方隻是臨時的,租來的,但因為一家人在一起,那種感覺仍然是完整的(我猜)。